武林小说>穿越重生>乱世权臣>第六百三十六章 送往流血之地的信

第六百三十六章 送往流血之地的信

正隆十二年的腊月,交战数月,燕晋双方的鲜血几乎将整个黄河两岸每一寸土地都浸透。

好歹腊月一场大雪,人马不能行,才将双方几乎控制不住的血火压了下来,也将遍地的鲜血掩埋。

这是双方宝贵的喘息时间。

吕家军伤亡惨重,山东道的府兵以及从各地抽调过来的精锐,也在司马弼慕容城的双方牵制下疲于奔命,而战斗力锐减。

非战斗减员严重,伤残的、冻死的、伤口感染恶化的、水土不服的、因卫生以及恶劣的战场环境染病的,无时不刻不在削弱着这支拼凑起来的军队的战斗力。这些因素蚕食他们的身体,也腐蚀着他们的精神。

很多人开始对于这场战争的未来有了一丝的担忧,尽管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怀疑胜利的走向,但在上层军官中,这种担忧已经像开始变暗的天气一般,让人不敢高声说话,也不敢完全放松的睡眠。

终于,在酝酿了一个月后,关于西北战局似乎有变的消息,就在暗地里传开了。

无从知道是谁最先说起的,也无从知道是哪些人在推波助澜,总之在缇骑杀死了很多可疑的人也没有找到主谋之后,事实就被高层,=以事态不可遏制的无奈态度,默认了。

有鼻子有眼的流言,是弹压不住的。

军心一度不稳,晋帝并无任何特殊表示,只在某一战前检阅了军队,在吕家军相当困难的战胜之后,顺手处理了一些“孬种”、“懦夫”。

而后西北似有异动、北方战局不佳的声音,便消失了大半。这种怀疑以及躁动,终于在第一场大雪燕人、司马弼双双撤军之后,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平息。

战时的恐慌被晋帝以强大的手腕消除了。

可明白人都明白,对于北方来说,对于山东道来说,最困难的时候远为来临,能够在这之前有一段宝贵的时间休整调息,是极为重要的。山东道的世家望族,在这段时间全力运转,将晋帝下达的所有命令一丝不苟的执行了下去。

粮草、军械、战马、补充兵员、发放抚恤,庞大的战争机械在间歇的时候,也不忘压榨幸存者的每一滴血汗。

在所有人各有分工且各自忙碌的时候,吕家的将军们,则是相对最轻松的了。

作为一战成名,且军事才能迅速得到展现的青年将领吕彰来说,能够常伴晋帝左右,是一件极为荣耀的事。吕家在整个北方战场的表现,已经决定了,只要这场战争不输,就必然有权倾朝野的一天。

这一点,即便是同样举足轻重的山东道观察使李图李退之,也望尘莫及。

没办法,在山东道只剩下吕家军这么一支还能打且敢打、偶尔还能够打胜的军队的时候,吕家想不出风头都难。

相较于吕家,地方士族根基更为雄厚的田家,则在这场布满硝烟与鲜血的斗争中,无奈落败。

吕彰在晋猓打量着已经看过无数遍的墙角屋檐,眼神专注。

这里原本是观察使府邸,现已成为晋帝的行宫,除了规模略小之外,其他一应俱全。

观察使李图自然搬去了别处,现在他想要进原来自己的家,也需要层层通传。

整齐的军靴声从外面传来,吕彰知道自己已獾群蛄税敫鍪背健

缇骑每一炷香巡查一次,吕彰甚至不用用心计算,就已经知道自己站了多久。

晋帝自然还没有出来。

吕彰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献上去的折子会让晋帝考虑很久,但是他没想到晋帝居然考虑了这么久。

自己对于军营、局势、接下来敌军的动向、己方军队的部署做了相当详尽的叙述,在这本长达十几页的奏折中,吕方将自己的军事才学尽可能的发挥了出来。

他相信即便晋帝反复考虑,最终也会肯定自己的军策,区别只是在于,会以怎样的姿态接受。

除去一部分是借鉴了讲武堂的《武经总要》,其他的全部是吕彰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足以让讲武堂的教习教授为之倾倒,让一些兵法大家汗颜。

吕彰知道,自己之所以有这样的见解,一部分原因,是看过了那部由谢家和钱伯安合力编纂的《武经总要》。

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借鉴了谢家某个次子的言论这当然不是抄袭,要怪就怪他们先一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

只是一小部分吕彰愿意发誓,他已经在尽可能的避免了。

晋帝英明神武,即便与谢家有芥蒂,对于金玉良言,当是能够采纳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吕彰在门外等了一个时辰之后,他的额头鬓角微微有些湿润了。

背后早已湿了。若不是厚实的棉衣以及长袍,此时脱去外衫,怕是热气蒸腾。

等到一个半时辰的时候,吕彰原本蹦的笔直的双腿,此刻开始微微颤抖,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颤抖的幅度越来越大,最后不受他的控制,剧烈的打着摆子。

吕彰从未觉得时间如此漫长。在当初连战北方军叛军精骑与黑浮都的时候,他坚信能够突围出去,因而那时候他争分夺秒,甚至会有“时间过的太快了”的感觉。而在不久前阻击燕军渡江,更是两天三夜不眠不休,只求能够多撑一会儿。

此刻的吕彰,很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些恃宠而骄了。原以为以晋帝之英明,自己的这份军策即便为晋帝所不喜,也能够被赞同。但在此时,他觉得自己赌的是不是大了点。

万一


状态提示:第六百三十六章 送往流血之地的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