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帝国>第五十八章 治水功成
重也不能将自己的志向寄托在这等世家大族身上!”

于文传从王景范的目光中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明的怒意,惶恐之下不知如何是好。王景范见于文传手足无措的样子,也觉得自己有些太过了,便温言说道:“这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无无缘无故的恨。若非我是状元,韩氏家族愿意与我联姻?不过是看好我这个进士第一人而已,其实两方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相互借重也倒没什么这很正常,但决不能依赖对方的权势事事借重对方,否则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将来他韩氏若是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有所要求,那我该如何去做?为官一时做人一世,切不可因为贪图意,将自己置于别人的控之下!”

“学生受教了!”于文传躬身说道。

王景范点点头说道:“算了,其实将来寿道和萌甫乃至高凤翰他们都是一样的,你们若是能够科举谋个出身步入官场,也是你们自己的造化,他日官场相逢你我之间也不用顾念什么师生之情,都是平等所在。该帮助你们的我也不会吝啬,也不会要求你们做什么违心之事,只是希望你们在为官之时能够时刻反省自身,莫要忘记你们自己的父母当年也曾为贪官酷吏所b迫,为官之时断断不能忘记百姓也就不枉你我师生一场了……”

“学生断断不会忘怀先生教诲!”于文传和俞樾当即跪倒在地。

王景范上前将他们两人扶起来语重心长的说道:“世事难料,将来的事情谁也说不清,他日若是我要忘了本,你们不用顾忌什么……官场上对一些事情难免都会有自己个人不同的看法,就算是好事也不例外,毕竟一条政令哪怕是好事也会由于底下办事之人办不得力而扰民,这次蔡州和常州同时治水的情况你们也看到了,引以为戒吧!”

“那常州知州王安石也是名气不京师之时便已听过苏子瞻他们谈论过,曾任群牧判官还不断要求前往地方任职,也应该是坚毅不拔之人。想来治水功亏一篑应该影响不到他,今年王安石岂不还会在常州继续治水?”俞樾问道。

王景范笑着说道:“也许吧,不过我若是常州的地方官又要防备王安石卷土重来继续治水,最有效的办法便是赶快让他走人……”

“难不成他们会诬陷王安石不成?”于文传有些惊异的问道。他也没有见过王安石,不过苏轼兄弟在欧阳修家中曾见过王安石,对他的才学十分推崇――王安石文章多为表、章之类的论甚少游记散文,但他的五绝七绝尤为jn工,只是太过注重用事、炼字,虽是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但在苏轼看来未免太过雕琢。最令苏轼印象深刻的便是王安石集句诗,便是用前人诗句断取出来一二化为自己的诗句,这集句诗说起来容易但细细思之便觉其中艰涩――于文传比较好这些,先前也未曾尝试过集句诗,听苏轼说过这王安石的故事之后,便试着自己来作这集句诗,不过一两连他自己都看不过眼。

王景范笑着说道:“王安石不似一般知州,这‘领’、‘起’、‘出’、‘摄’之类的知州最是不好对付,寻常低级官吏乃至他们的上司都是要慎重对待,况且他本身便是从群牧判官上下来的,常州本地的官员就算看他‘出知常州’就先矮了一截,谁知道王安石背后在京师有什么重臣支持?就算最不待见的两浙路转运使魏?知晓其背景,也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既然非是构陷,那最多是底下小吏消极怠工而已,想来那王安石也不是蠢笨之人,再次治水之前有这一年时间还不能厘清常州吏治么?”

“除了构陷之外就没有其他招数了么?你们未免太过小看这些官吏了!”王景范似笑非笑的说道:“王安石乃是坚毅之人,想要他不再治水只能使其离开常州离开两浙路,让他离开两浙路除了构陷之外,只要吹捧他才智功高捧杀即可,只要没有了常州知州这个头衔,上至两浙路转运使下至常州官吏也就可以松口气了……”

“这样也行?”

王景范笑着说道:“怎么不行?我若是魏?就最好这么做,既可以卖欧阳修和曾公亮一个面子,又可以将王安石早早打走不要想着治水来烦扰自己。”

事实也正如王景范所说的那样展,很快魏?上奏褒奖王安石任上勤勉才高请求朝廷予以提拔。明眼人都知道魏?在睁着眼说瞎话,魏?何许人也?底下那些乌七八糟的事情就不论了,但有一点是非常肯定的,他绝非是欧阳修那种这么便宜说别人好话的人,若说王安石给他送了重礼这样还差不多,可是王安石给他送礼是不可能的――王安石要求出任地方官其中一个理由便是家用不足,而欧阳修、曾公亮等人都深知王安石的为人也不可能于下搜刮于上献媚。

魏?上本请求升迁王安石最终还是得手了,此时江东提点刑狱官正好出缺,朝廷内部自然是又针对这个位子龙争虎斗了一番,最终还是落到了王安石的头上――有欧阳修和曾公亮甚至是韩绛等人在朝中为王安石引援,魏?的折子来的又及时,这个官职也正好顺理成章的便落入王安石之手。提点刑狱公事掌管监督本路州县刑狱诉讼,纠正弹劾官吏不法或是渎职的行为,除此之外更有督查本路州县官吏的任务――这多少与一州通判的职能差不多,只是不掌本路财权。

魏?也没有想到自己这折子一上,王安石摇身一变成为江东提点刑狱,他的本意不过是希望王安


状态提示:第五十八章 治水功成--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