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美的角度看来,曰本肯定算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世界强国,这是由曰本的海军素质和规模决定的,一旦英美介入协调,而中国也同意这种协调,很多事情就并不是中国可以说了算的。
这就需要真正的讨价还价和谈判。
在中国的建议下,会谈转移到新加坡举行,中国外相顾维钧、曰本外相内田康哉、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英国外交大臣约翰.西蒙爵士、荷兰驻印尼总督哈利法克斯爵士、法国驻华特使加斯东.杜梅格都陆续带领外交团队抵达新加坡,中曰两国继续在积极备战,双方海军随时会在帕劳和台湾之间爆发大规模的海战,荷兰、法国也派遣了舰队抵达印尼海域。
中法是军事同盟,而且是关系极其紧密的,中曰开战,法国就必然会派军参与作战。
随着法国的态度趋于强硬,中国也明显展开了全面战争的架势,再加上英美两国的压力,曰本明显就变得特别悲剧。
曰本确实也非常可怜,而这就是曰本的命运,只要中国强大起来,想要和中国争夺亚洲领导权的曰本注定就是一个悲剧。
曰本过去一直是依靠英国对抗中美,在英国强大之时,曰本和中美之间都积累了过深的矛盾,随着英国衰落,曰本想要继续发展就必然要对外扩张,北上是整个中华帝国,南下则是英美中法荷的势力范围,除了荷兰控制的印尼,曰本根本没有其他的发展方向。
甚至连在遥远的非洲和中东,曰本也无法找到任何的立足之地。
虽然在过去的几年中,特别是在中国深入到南美洲扩张经济利益的情况下,中美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一直在扩大,但中国和英国的关系又随之改善,中美英三国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分庭抗礼和相互联纵的姿态也愈加清晰明显。
三个大国本身没有意识形态的分歧,英美虽然是共同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作为前霸主和现霸主之间的矛盾又最为剧烈,中国则是采取巧实力的外交政策,同英美既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又保持距离,维持英美之间的平衡。
所以在这三个大国的争斗之间,曰本想要从中渔利的难度是很大的。
曰本现在没有了英国的支持,实际上,英国不仅不再支持它,反而是积极的压制它打破现有秩序,中美和曰本更是半个世纪的宿敌,同时得罪三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曰本的压力可想而知。
在整个1933年的9月份,曰本整个社会从上到下,从天皇到普通平民都充满无比悲愤的仇恨,但是愤怒不能解决问题,现实是残酷的,历史也曰本除了承诺遵守《鹿特丹协约》之外,没有任何选择可言。
天作孽犹可活,人作孽,不可活!
……在新加坡会议举行期间,宋彪已经结束了在欧洲的全部访问,从里斯本乘船前往加拿大访问,在1933年10月下旬抵达纽约。
在访问美洲之前,宋彪和英国麦克唐纳首相一起发布了《中英联合声明》,英国正式就鸦片战争期间的错误道歉,并且同意归还大英博物馆珍藏的从圆明园掠走的文物,除了部分特殊文物要运回国内外,大部分文物继续留在大英博物馆珍藏。
这就基本为中英之间的种种过往和矛盾划上了句话,英国正式承认藏省为中国领土,承认克什米尔地区为中国保护领,而中国则支持英镑和中圆之间维持稳定汇率,双方承诺恢复自由贸易通商,将关税降低到大萧条之前的水准,互相给予最惠国待遇。
承诺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这就意味着中国要大幅度增持英国债务,维护英镑的稳定,同时扩大内部市场,允许英国金融资本进一步的涌入中国投资,中英贸易也重新采取英镑为计算单位。
这是一个高风险的事情,因为英国的贸易逆差决定了它很难继续恢复金本位,这就意味着英镑已经失去了过去的那种硬通货地位,随时可能继续贬值,而中国为了扩大在英联邦市场的贸易和投资,就必须大量增持英镑债务和资产。
宋彪继续访问加拿大、澳洲,就是要将这个《中英联合声明》的协约扩大到整个英联邦,在返英镑市场内部扩大中国的贸易总额。
对于中英达成的这个协议,美国是很不满的,但中英美之间的三角关系已经很固定,谁也不能单方面的撼动,而且眼前还有曰本这个共同的敌人。
可怜的曰本啊,你怎么混到了这种田地!
话说曰本也很风光,毕竟不是每个国家都能成为中英美三大世界强国的共同敌人。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宋彪继续访问美国。
中美之间已经不像十年前那么和谐了,现在的问题比较多,特别是在南美洲市场,中国的实力扩大的非常厉害,在整个大萧条期间,中国几乎是以一己之力,通过大幅增持和投资南美洲的方式稳定着巴西和哥伦比亚等南美国家的经济,使得他们不至于在大萧条中跌落的太惨,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和南美洲的贸易额也随之扩大,中国快速的替代美国,成为对南美洲的最大的工业产品输出国。
中美之间太像了。
工业很像,农业也很像,甚至连教育都有极大的相似姓,因为中国本来就是学美国。
特别是在大萧条的这五年间,中国的工业产品不仅在质量和种类上有了进一步的大幅度提高,国内企业的规模和管理能力快速提高,技术水平也有很大的提升。
到1933年的时候,中美在工业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