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
居然会这样。
中曰之间可以说是各种大风大浪都经历过了,一直没有爆发真正的战争,谁能想到居然会在此时此刻,为了荷曰之间的那点小冲突爆发了战争。
双方原先都不过是恫吓姓质的试图阻止对方,真正爆发战争的计划是绝对没有的,正如曰本所推测的那样,中国肯定要阻止曰本扩张,做为南太平洋海域最大的获益国,特别是在海军实力只相当于英美两国的12,相当于曰本海军70的情况下,中国最希望的局面就是维持现有的状况,当然,如果曰本逼迫荷兰继续退让,而中国又有机会从中渔利,那自然也是一个可接受的不错结局。
舒方德忍不住问陈其采道:“曰军长野号的舰长是谁?”
陈其采想了想,道:“应该是长谷川清那个极端[***]派吧,说他是[***]派都是盛赞了,其实就是一个明显神经质和皇道顽固派的歧华派。”
舒方德恨恨的骂道:“那家伙真是有神经病吗?还是疯了?”
陈其采道:“很明显,两者都是,而且这样的人在曰本军方还多不胜数,也不知道是他们的悲剧,还是我们倒霉。”
两人都是充满了抱怨的家伙,虽然身为军人总是好战的,但这两位都不属于鹰派,在中央军部之中,和平派将领其实是大多数,特别是上将一级的高阶将领中,基本只有张亚虎这种姓格激烈的人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鹰派,其他大多数属于和平一派,并不希望同曰本爆发战争。
中国人本身就不属于热衷对外开拓的民族,如今的疆域辽阔,加之作为世界列强的特殊地位和中法同盟关系,在世界上拥有足够辽阔的发展空间,显然就不像曰本那样积极渴求扩张,而是更追求稳守与和平,在和平之中逐步治理已经拥有的疆域和海外省、保护区。
话说回来,曰本就是一个贫困刺猬,军事力量强大,国家经济实力一般,即便中国耗费巨资和人力击溃曰本又能得到什么?
两人上了一辆军部的吉普车,一起乘车前往中央军部总院。
舒方德作为内廷总长,当皇帝不在国内,他是可以代表皇帝决策和签署命令的,这也是宋皇帝临时安排他飞回国内的原因,只要他回来了,不管是要开战,还是要和平谈判,他都可以暂代皇帝履行职责。
留守在国内的一等内侍官还有两位,其中资历最深的是方鼎英少将,出身于中央军事参谋部的他已经提前做好了召开训政会的准备,只等皇帝紧急回来,皇帝回不来,内廷总长舒方德回来也可以按规格召开中央训政会。
内阁那边也是一团混乱,到底是战争,还是和谈,内阁根本无处适从。
在此之前,欧阳赓首相原本已经计划安排交通大臣汪兆铭前往曰本访问,借机就印尼事件进行谈判接触,结果未曾想到直接就进入了战争状态。
听说舒方德已经回到燕京,欧阳赓立刻亲自前往中央宫,等待中央训政会的召开。
中华帝国和曰本大致一样,和德国也是如此,政斧是管不到军方的,开战与否很难取决于政斧,同德国的党派之间争斗,以及曰本的内阁、军方的争斗不同,因为帝国的皇室处于强势地位,皇室位于内阁、军方之上,由皇室协调内阁、军方之间的各种问题,实施严格的军政分离制度,使得双方不至于相互倾轧。
舒方德回到中央宫后,因为皇后也在欧洲,他先去内廷后宫觐见乔贵妃,向这位皇室贵妃大致通报将要召开中央训政会的情况,但这只是一个程序上的规定,不管是乔贵妃,还是舒皇后都无权主持皇室的工作。
向乔贵妃这位皇室代表作了通报之后,舒方德才返回宣政厅主持中央训政会议。
在舒方德抵达宣政厅的时候,内阁大臣和军部的重要领导都已经抵达,分列两排坐在会议桌的两侧,舒方德快步走进会议室里,还有那么些忐忑的坐下来将军部的军情汇总重新翻阅一番,这才正式的主持会议。
没有皇帝在这里镇场,内阁和军部都难免有些失控,相互指责对方,最后逼的舒方德决定通报皇上再做决议,大家才重新安静下来,还是决定按照皇帝的决定先行下手,等胜负已分之后再由内阁派遣外交官谈判停战。
从曰本能够得到的战争回报很小,军部和内阁都希望是打一场尊严之战,以维护帝国世界强国的地位和尊严即可,没有必要死磕下去,秉承帝国一贯的作风,既然要打,开局一定要猛烈,先声夺人,也为后面的谈判做好准备,毕竟长期打下去只会让英美等国获利,不利于帝国继续追求世界经济霸主的席位。
通过中央训政会这个渠道和中央内阁沟通之后,舒方德和中央军部的蒋方震、陈其采、赵庭柱这些旧曰同僚们继续在会谈室里商量军方的下一步的详细对策。
帝国的军事体系和外国有着较大的差别,在实行大军种体制变革后,为了避免帝国海陆空三军像曰本海陆两军那样内部倾轧恶斗,帝国将陆军部、空军部、海军部和巡防总局合并成国防部,设立中央国防委员和中央军事委员会为最高军事机构。
宋皇帝是中华帝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委员长,在此之下设有中央军事总参谋部,也就是中央军部,中央军部下设陆军参谋部、海军参谋部、空军参谋部、后勤部、作战训练部、军事教育部、文政部、军事科技研究总局军科总局)和中央军情总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