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边听着蓝小燕在那不停的絮絮叨叨,江天放确实为她感到高兴,这个单纯而执着的nv人,她的人生,或许就因为这一次见面,会变得额外的jing彩和生动。
邓公啊,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他的威望、地位堪比以前的主席。谁都会以见到他为一生的荣幸,更何况是能够得到他老人家的垂询,能和他进行jiao谈;或许这样的谈话,就有机会载入历史。
蓝小燕走后,江天放的神思却飞得很远。
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那是一个;到八三年以前,是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为主体的农业改革。
从1983年以后,改革逐渐向城市转移,这其中有一个标志xng的人物,那就是年广久。
年广久最初,只是一个街边摆小摊的小贩,在1963的时候,因为摆摊,被有关部mn以“投机倒把”罪判过刑;出狱以后,无以为生的年广久,只能靠继续摆摊,靠卖瓜子为生。
谁都知道,年广久是以“傻子”瓜子而出名。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名字,那是因为年广久在卖瓜子的时候,按量称完瓜子,他总是会再给顾客多抓一把。这在现在看来,只是一种简单的商业促销手段,但在当年的人们看来,却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所以很多人叫他“傻子”。
正因为年广久“傻”,到他摊位上买瓜子的人却越来越多。
年广久摆摊挣了钱以后,扩大规模,开了个小作坊,在工商登记的时候,干脆就登记了“傻子”瓜子这个名字。
1983年以前,国家已经开始允许个体户经营,随着个体户由“倒爷”向商铺转型,便面临了一个理论上的障碍,那就是个体户不可避免的会要请“雇工”,请雇工的老板不就是“剥削阶级”,是资本家吗?这在当时思想没有放开的情况下,可是了不得的政治问题。中央的政策得执行,个体户还是要搞,但又不能把个体户等同于剥削阶级。怎么办?当时的学者、理论家左想右想,最后有人在《资本论》上面看到了一句话:要想成为资本家,“必须把预付资本的最低限款和工人人数都增加为原来的8倍”。由此,我们的理论家们大喜过望,“引申”开来,雇工人数在7个人的时候,算你是个体户,到了8个雇工,那就可以定xng为资本家,是剥削阶级。
这个“理论”刚开始还行,可像年广久的那个作坊,越做越大,雇工达到了一百多人,赚了一百多万;赚这么多钱,剥削了这么多人,肯定就不适合“理论”啊。有人就建议,要“动一动”年广久;当时邓公在中顾委的一次会议上表态了,“动不得,一动,群众就会说我们的政策要变了,得不偿失。”邓公的话在进行宣传的时候,就是总结出来著名的“三不原则”: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
以年广久的“无罪”为标志,从八三年到八八年“价格闯关”失败,这几年,是中国城市经济改革高速发展期。
随着“价格闯关”失败,以及随后著名的“风bo”,一直到1期,“保守派”占据了主导地位,社会舆论、思想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出现了倒退,否定改革的成绩,否定开放的思想逐渐成为主流。
这时候,引退两年的邓公坐不住了,身无半职的老人,依靠他的个人魅力,依靠他在广大干部群众当中无与伦比的个人威望,开始了这一次南巡。
他要以一己之力,挽救这个民族,这个国家
这就是邓公南巡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而这其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cha曲,那就是几年前的风云人物年广久,第二次被邓公提及,并再次“挽救”了年广久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