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玄幻奇幻>汉皇刘备>第五百七十八章 讨伐宋建

想法是好的,但事情还是要一步步来做。刘备先派张绣、马岱引一万兵去攻打陇西的宋建并收复陇西、金城两郡,彻底清除地方割据势力。然后又使赵云抢占武功、郿县、陈仓,并收复散关。沿此路线派重兵屯守。鄠县、蓝田、武关同样如此。这样一来,自己有关中与凉州在手,随时可以通过祁山、陈仓故道、子午谷、褒斜道和骆谷南下汉中;通过武关南下荆州。如此战略要冲全捏在手中,自己便立于不败之地。等缓过劲来,再数路大军齐出,一举夺取汉中。到时益州唾手可得。

想了想,刘备又去信青州,表孔融为将作大匠,让他带了工匠过来,重新修缮长安城。省得他闲来无事,在青州口无遮拦。又让太常卿带了负责陵寝的人过来,西汉历代帝皇的陵寝被董卓与凉州诸将糟蹋得一塌糊涂,到处都是盗洞。自己既然收复了关中,自然要进行密闭修缮。

刘备又表张既为京兆尹,杨阜为凉州刺史别驾。又从青州调简雍为左冯诩、孙乾为右扶风。与张既等人一道治理关中。

等人员全部到齐之后,刘备召集大家开了个会。不算河内与河南尹,只说弘农、河东、京兆尹、左冯翊与右扶风这五个地方,初步统计了下,这里有良田无数。还有很多被抛弃的荒地。又产盐。但是这五郡百姓,加起来却不足六十万。要知道,这五郡人口,在之前的统计中,从来没有低于过百万人口。刘备初看这个数字,不禁大为心痛。

于是便召集众臣,道:“尔等到任之后,可速熟悉治下情况。将盐、铁收回朝廷专营,吾将于此设盐、铁监官。以盐铁之利,收购粮食,而后召集流民,分发粮食,开垦荒地。有功将士与诸臣,依例赏赐良田。”不充实关中人口,不于此大肆屯田。军队如何能够在此屯扎下去。他又不是李傕等人,有董卓遗产不说,还肆意抄掠百姓。等关中地区民户稍丰,到时便可以以民养军。粮草也不用从青、冀等地转运过来了。不然沿路的消耗,便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张既等刘备说完之后,又道:“蓝田产美玉,既劝主公亦复置官监之。”蓝田日暖玉生烟。作为华夏四大美玉之一,蓝田玉享誉数千年。作为朝廷财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的蓝田玉,在汉末数十年间,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现在关中动乱已平定,也是时候把蓝田玉的生产给恢复起来了。玉,在汉人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皇帝的玉玺、冠冕上的玉,身上的佩玉;读书人也爱佩玉,甚至王公大臣的陪葬品里面,也有大量的玉。所谓君子无故,玉不离身。孔子也说君子如玉。那是因为儒家认为读书人要外带恭顺,内具坚韧;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光华内敛不彰不显。而这些特质与玉最为相似。所以在先秦,蓝田便开始产玉了,到了秦汉,产业更是兴盛一时。

刘备一听就来了兴趣。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玉到了后世那是越来越贵。现在自己有这么一个现成的大玉矿在手中,当然要用心恢复了。生产设官监,销售到时让糜竺等人来。赏赐、宫廷、佩带,都得用到玉。这个应该会是供不应求吧?自觉又开辟一大财源的刘备,心情大好。散会之后,便大摆宴席。君臣尽欢而散。

宋建,抱罕人。十几年前,天下大乱、诸侯纷起,强者跨州连郡,弱者宰割县邑,相互间征伐攻讨,使得海内混乱不堪。而凉州,羌乱未平,受黄巾军的影响,地方豪强也纷纷与羌、氐诸部联合,一同起兵造反。攻占城池、屠杀官吏。使原本就残破不堪的凉州更是混乱。在边章、北宫伯玉、王国等人死后,取而代之的,便是韩遂、马腾与宋建了。

宋建出身于“凉州义从”,属于凉州的汉人豪强,在羌胡中威望很高。黄巾军起事当年,宋建追随王国起兵,以家乡枹罕为根据地,组建了一支达数万人的汉、羌杂合的军队,不断地向四境扩张。当时董卓去了洛阳,而马腾、韩遂也窥视关中。也任得宋建在凉州折腾。宋建发动叛乱没多久,便在枹罕自称河首平汉王,并改年号、设百官,在天下群雄当中第一个僭号称尊一直到如今。

宋建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与朝廷对抗,原因有三:一是中原战火纷纷,群雄忙着抢地盘,所以不管初期的董卓也好,后期的马腾、韩遂也好,都无人理会偏安一方的宋建;二是凉州本来就是混乱一团,而凉州马腾、韩遂等又分分合合、明争暗斗,谁也无法齐心,也无法做到一家独大,而势力均衡的局面也为宋建提供了足够的生存空间;三是宋建是枹罕土著,而枹罕又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宋建手下精兵数万、战力不弱,所以马腾与韩遂也懒得去惹他,以免折损了自己的实力。鉴于以上几点,宋建竟然便在枹罕一直逍遥至今日。历史上还要到曹操平定关中以后,这才腾出手来,把宋建给灭了。

现在刘备来了,自然不许有人僭号称尊。袁术、袁绍都被他灭了,何况一个区区宋建?

结果张绣和马岱一进入陇西,便着了道。征用的几个向导,带着他们七走八走,带入了一片山谷之中。幸好张绣和马岱都是知兵之人,一看这地方不太对劲,便下令三军在谷口先停了下来,再使人往先锋营那里去问情况时,却发现向导已经不见了。反应过来的张绣哪里不知道自己已然中计。大怒的同时,便命令大营随地扎营准备防御工事。然后又让马岱率了一部去占据制高点。


状态提示:第五百七十八章 讨伐宋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