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第三极崛起>第1091章 穷途末路(一)

第二天的进攻大同小异,只是李建波这边主攻的是第十师,一零二、一零三师攻击力量大减,让防守的第二十六步兵军第三百步兵师几近崩溃,别洛鲍罗多夫毫无办法,李建波降低了正面的进攻力度,但加大了这一线的轰炸,让克谢诺夫托夫不敢怠慢,小心防御。一天下来,四处乱窜的天火给红旗第一集团军又造成新的损失,别洛鲍罗多夫不得已让重装部队分散,可天一黑,白头山方向又出问题了,夏云杰利用夜战,多点小股出击,打了就跑,科布林中校指挥的第三三九近卫自行火炮团因分散隐藏,一个不留神,被马德山师出击的六百多人逮着狠狠咬了一口,损失了十二辆u-100坦克歼击车,让科布林吐了好大一口血。

中国人简单的阵势下,花花肠子一大堆,别洛鲍罗多夫有种有气无处撒的感觉,攻出去,肯定是不行的,也许这就是敌军折腾的原因,眼前的局面,别洛鲍罗多夫一筹莫展,考虑这样下去,迟早被李建波耗死,他决定预先找好后路,这后路,只可能是退入山区,避开对方的坦克攻击,然后再找出路。

北面没有攻击部队,望着黑夜中的北面群山,别洛鲍罗多夫心里打鼓,他不是傻子,这种诡异的情形反而预示着北面更加凶险,但他也知道,李建波这么布置,他也只能往里钻,赌一把。

往西南击穿夏云杰的山区防线是不能考虑的,如果整个红旗第一集团军被压入这一线,只要夏云杰退守北大川,敌军都不要进攻,饿都饿死红旗第一集团军,往北的唯一希望就是可以和遥远的第五集团军多少有些靠近的意味,李建波给别洛鲍罗多夫的这条路,也是他只能选择的道路。

多年征战,和小鬼子玩战术久了,李建波经验丰富,也慢慢明白有些事情就是摆在台面上,也是无解,战争中最怕的不是阴谋,而是阳谋,就比如这一次,他不在乎别洛鲍罗多夫是否看出他的意图,也不在乎别洛鲍罗多夫知道他在北面有埋伏,将领知道没用,被围的红旗第一集团军下面的官兵只知道北面没有敌军,他们内心就会有希望,就很难在其余三面攻击中,殊死一搏。

天亮十分,空中侦察消息传来,苏军一支坦克、步兵混合的部队从春兴里往北行进,李建波得知此消息,顿时来了精神,他断定,别洛鲍罗多夫熬不住了,想冒险探清楚后路,这便是机会,这支苏军部队出发,在整个苏军内部一定有传言,现在只要给他们一些压力,底下将领的意见必定会迫使别洛鲍罗多夫做出撤退的决定。

“命令!所有轰炸机即刻起飞!第十、十一、一零三、一零四师一个小时后全面发动进攻!命令夏云杰四个师,两小时后发动全线进攻!”

上午九点,龙潭、龙蟠里两线重炮齐鸣,火箭弹一波一波带着火焰冲向天空,红旗第一集团军第二十六、第五十九步兵军两线阵地烟柱冲天,爆炸声此起彼伏,这样的炮火轰击,预示着敌军的全线进攻,拉帕金中将露出一丝紧张之色,他在龙蟠里这一线,第五十九步兵师和第六十坦克歼击旅,第三百步兵师已经调往北面,和第四十八独立坦克团探后路去了。

金奎壁早就憋着劲,二战结束,作为第一批的装甲师,第十师一直都没有像样的实战,眼见其余装甲师都投入到对苏作战,他心里着急,终于准备大打,他想和乌恩其、华林太比比,看谁更犀利。

李建波只考虑全局,具体的战场,还是各师制定详细作战计划,虽说龙蟠里这一线,只有他这个装甲师和张文清的步兵师,攻击力量应该弱于乌恩其、华林太指挥的两个装甲师,但商都磨刀之后,配合作战的理念已经深入他们这些师长心中,金奎壁早已和张文清制定好攻击计划,而这个计划,是两个师联合,集中两个师的重炮从正面轰击,然后是第十师的坦克团在十一师三个步兵团的尾随掩护下,发动正面进攻。

两个师的快速机动团,以及第十师的两个装甲团,将作为机动力量,准备从其侧翼快速包抄,从而动摇苏军正面防线。

猛烈的炮火,让步兵提前逼近拉帕金的防线,随后的铁锤五坦克出现,逼得拉帕金不得不将主要力量全部集中在正面,他不怕坦克攻破防线,怕对方步兵冲入,只是这一来,侧翼就显得薄弱了。

将对方主要力量集中到了正面,指挥正面作战的张文清立刻通知了金奎壁,四个团的快速机动力量在金奎壁要好空中支援后,从侧翼插了进去,直击新洞里,这一拳不但动摇了二十六军的防线,还直接让五十九军在龙潭的防线遭到侧后翼的威胁,克谢诺夫托夫只能分兵增援新洞里。

如果进入山区,什么坦克、汽车、歼击车、重炮,都有可能成为累赘和摆设,别洛鲍罗多夫当然清楚一旦后撤到山区,步兵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坦克兵和炮兵,现有五个步兵师,四个顶在前面,损失巨大。

正如李建波判断的,拉帕金、克谢诺夫托夫都提出后撤,哪怕北面有陷阱,也总比现在顶着打强,一旦被突破,全线崩溃,连撤离的机会都没有。

参谋们的意见也是不如往北撤,至少这一线尚未发现对方的装甲部队,和步兵作战,总是生机要大很多。

在内外压力下,别洛鲍罗多夫如两边人所愿,下达撤离命令,为确保步兵师能够撤下来,他命令三个坦克旅的残余坦克在四个近卫自行火炮团的掩护下,发动反冲


状态提示:第1091章 穷途末路(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