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大哉大明>170.第170章 龙翔潜邸1

近期圣驾即将回銮的讯息传出之后,很多人都像是要卸下一个巨大的包袱那样,大大地舒了一口气。

至于何时起驾,以及具体的回銮路线如何,那可就不是一般人能够知道的了。

什么?去打听打听,打听什么?打听皇帝陛下的行踪?你是不是不想活了?皇帝陛下的行踪也是什么人都可以打听的?难道你还想刺王杀驾不成?

确实,很多人感到即将解脱,可还是想确知圣驾回銮的事情。而他们如此岌岌,也确实不是想要图谋不轨。他们的目的,真的只是感到能够确切知道那位爷何时离开陕西,他们的心里才觉得更妥当了些。

不管怎么说,尽管还不知道具体的时间,也不知道具体的回銮路线,可总算是有了去除这块心病的希望。

可在希望真正变为现实、真正能够将郁积胸中的那股气彻底宣泄之前,也还要有段难熬憋闷的时间。

因为皇帝陛下的出跸和回銮,安全问题绝对都是一等一的大事。因此,不仅京畿与陕西两地,包括之间的山西、河南和北直隶,甚至临近的四川、湖广、山东都是处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氛围中。

尤其是各地的卫所,更是犹如剑拔弩张、如临大敌。不过,好在自从皇帝陛下出行以来,各地的卫所已经慢慢适应、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京城派出的锦衣卫的进驻。

此番圣驾回銮,只是将一直绷紧的那根弦,再行收紧一些罢了。等过了这一阵子,大家不是又都可以放松下来吗。

各地都司衙门的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以及各守御千户所的正、副千户和镇抚等地方上的军方大员,对于京城锦衣卫的登堂入室、喧宾夺主都是敢怒不敢言。

因为有“圣驾安危”这顶大帽子在那儿压着,任谁也不敢稍显异议。

“哼,这下若是再出现问题,可就找不到我们的头上了。”某种程度上,这种观点几乎就是他们所有人的共识,也是他们足以自慰的籍口。

因此,对于那些京城锦衣卫拿着鸡毛当令箭的行径,他们大多都是嗤之以鼻,对于部下兵丁军户整天不是“被”整训就是“被”演练,他们大多也都是袖手旁观。

做几天甩手掌柜也好,等这帮子锦衣卫撤回去之后,那些兵丁军户就会知道自己这些人的好了。

与此同时,各地官府也是将绥靖地方做为这一时期的头等大事。他们都是企盼着自己的治下,在此期间千万不要出现什么风吹草动之事,因此安民告示和各项惠民举措也是不断地颁布施行,目的也是忍过这段时间再做道理。

令所有这些人大跌眼镜的是,就在各地官府和军方扰攘不已的时候,皇帝陛下一行,却已经从陕西悄然起行。并且像来时那样,只在八名随扈人员的护卫下,神不知鬼不觉地就返回了京城。

圣驾返回京城不假,可并没有进入紫禁城的皇宫,也没有入驻京城里的信王府,而是直接去了西山。

皇帝陛下此举的目的,自然是要隐匿自己的行踪,或者说,至少要在一定时间之内,让外界还是以为圣驾仍然在外。

之所以刻意如此,还不是……为了那件大事发动之时,皇帝陛下能够以闪电之势坐镇朝堂,以镇饬可能的反对、甚至可能的反抗。

经过前段时间的修建与整饬,西山军营基地已经颇具规模。

站在一个山坡之上朝那个方向一看,一切尽收眼底。

一侧是兵营,一排排的屋舍整齐壮观,屋舍的前后及旁边都是大块的经过修正的空地,用于兵丁的操演。

隔着兵营一箭地之外是靶场。这个靶场不大,是专用于火铳试射和操练之处。而在更远一些的地方,火炮的试射靶场也已经初具规模。

因为有孙元化孙大人带领,因此在这个山坡上负责警戒的兵丁并没有上前阻止窥视。

可没想到的是,自己虽然已经网开一面了,对方却得寸进尺,竟有人前来要把他们这些警戒之人驱赶开一些距离。

没办法,人家不是亮出了锦衣卫百户的腰牌了吗。因此几人虽然嘴里嘟嘟囔囔,可还是不得不挪开了地方。

张玉等八人也随身携带着百户的腰牌,也是皇帝陛下一行进驻西山兵营之前,早已设想好的最大限度掩饰行踪的一个办法。

西山的这个地方,不止有兵营,而且还有兵仗局和军器局的研制基地,因此盘查甚严。

皇帝陛下一行虽然都是身着便装,出入此处肯定也会遇到盘查。若是动辄出以锦衣卫千户的腰牌,势必引起不必要的揣测,因此就难免泄露行踪之虞。

其实,他们八人的身上,锦衣卫小旗、总旗的腰牌也都是一应俱全、应有尽有。为的就是在不同的场合,可以有不同的“吓人”招式。最为关键的是,既要“吓人”,却又不能“惊人”,这才是真正目的所在。

“托皇上的洪福,目前从铸造和试射的效果来看,八磅炮和六磅炮都很是令人满意,至于十二磅和十六磅……目前看来,还有些难度,”待指点了目力所及的那几处地方之后,孙元化对皇帝陛下奏报着。

发射的炮子越重,对炮体的要求肯定也是越高。别看从八磅到十二磅只是增加了一半的重量,可对炮体的要求却提高了不止三两倍,因此十二磅以上炮体的铸造难度相当大。以目前大明王朝这个时期的冶炼水平和技术,的确有些强人所难。

如此说,并非就此断定无


状态提示:170.第170章 龙翔潜邸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