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青春校园>最后一个道士之道门往事>第六十一章 :寻魂归位

要说他自己是个道士,别人遇到这种事怕是多半会去请先生,的确让人觉得讽刺的是查文斌自己想了不少办法,竟然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 。只不过背上那图案一日日都在变化着,有时候甚至还能觉得背上偶尔传来一些动静,就跟‘女’人怀孕时胎动一般。他正在为这个事情烦恼着,甚至有时候想过拿刀子把那块皮‘肉’给切了算了,也托了不少人在打听,到今天还没有收到任何有关这种情况的消息。

胖子一听他说起这事也觉得头痛,怎么‘乱’七八糟的事情老是轮到他们,不过他现在可是对孙胜口中的那笔国宝非常稀罕,看着查文斌去公屋里添香油,自个儿又在一边去盘算着什么馊主意了。

孙家的老宅被一场大火烧了干净,那个被他从东北带回来的纸人小莲则在第一时间就化作了灰烬。公‘鸡’血是纯阳之物,这公‘鸡’天亮前会打鸣,意味着黑白轮换的开始,鬼物听到‘鸡’叫就需要返回自己老巢不能再继续出来作祟。而黑驴蹄子更是民间辟邪的神器,其地位甚至不在桃木剑之下,这是因为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他的驴子是倒着骑的,因为这头‘毛’驴有灵‘性’,‘毛’驴的灵‘性’就在其四只足上,可以夜行而不‘迷’路,全凭四只脚,所以就认为这黑驴蹄子能够明心智,能够压制邪物。

不过黑驴蹄子也不是啥驴子蹄都有用,通常来说,需要五十年以上的老驴蹄子才有用,时间短的其实没什么效果,这种蹄子在民国初年的西域考古队中几乎是人手一个,一直到现在还有一些经常和墓葬打‘交’道的人在用着。请,谢谢!

而民间有一种“还魂汤”偏方,其就是用驴蹄子入‘药’。产‘妇’在难产或是产后昏‘迷’时,用未见过光的驴蹄子熬水喝下,传说可以救命,且立即显效,这就是“还魂汤”。未见过光的驴蹄子,就是在母驴肚子里未曾产下的胎驴,因为其稀少,所以民间得到后往往秘藏起来,非至亲遇难处时不用。

这公‘鸡’血‘混’合黑驴蹄子粉末,对于邪物的克制那是显而易见的,不过鬼物最终要被消灭最主要的还是靠诛,就是打散其剩余的魂魄,这时候就要用到一些道符或者是桃木剑这般的硬家伙。否则多是克制而非是消灭,能伤却不能诛。

夜晚,待宾客散去,查文斌和孙胜一块儿去到老宅,这里到处都‘迷’茫着一股烟熏的焦臭味,走在残砖断瓦之下,很难想象一天之前这里还是白墙黑瓦,如今却让人有着一股‘阴’森的感觉。

两人环顾了一周,孙胜小声道:“查先生,我……我没看到小莲。”

“魂丢了要喊,鬼也是一样,她受了重伤走不远,只不过‘阴’气受到这般的损害也不敢轻易出来走动,现在的她非常虚弱,你尽量喊喊看,只要她现身我就有办法。”

孙胜听了查文斌的话,一边走就一边喊着小莲的名字,喊了约莫有半个小时也没见到一根‘毛’,他有些垂头丧气,可是查文斌让他不要停,因为他罗盘上的指针一直在晃动着,只不过幅度相当微弱。

七七八八的又找了一炷香的时间依旧还是没有任何线索,就在这时,废墟里一片烧得还剩下半个脑袋的‘女’明星挂历引起了查文斌的注意。在那个年代,挂历刚刚开始兴起,自从邓丽君的靡靡之音吹响了港台流行乐进攻大陆的时候,一些厂家乘机开始推出了模特人物‘女’挂历,那会儿可是相当流行的。

这半张挂历为什么会引起查文斌的注意呢?因为它还有半个相对完整的人身,并且那晚没有什么风,卡片却在孙胜叫喊小莲名字的时候微微动了一下,查文斌走过去用罗盘瞅了一眼,指针被牢牢的锁定,纹丝不动,他这心里便有了七八成的把握。

接下来便是收魂了,这收魂可与一般的招魂不同,小莲是死的人,三魂七魄并不全,而且受了伤还不能轻易现身。所以查文斌就用了一样东西:幡。

这招魂幡又叫灵旗,是用来招引亡魂的旗子,最早的时候人死了是会盖上一层帛的,也叫做魂帛。道教典籍中记载:“建斋之始,近斋坛空隙地,立长竿,预期扬幡,启闻穹厚,普告万灵”,使得“显幽共睹,鬼神遥瞻”。

幡也有很多种类,查文斌今天用的这个叫作接魂‘洞’照之幡,幡长七尺,以朱砂雌黄合研,书日月斗形于幡首,书幡名于幡身,左手书三天内讳,右手书三天隐讳。左侧是五个大字:酆都中云云;右边也是五个大字:金‘色’光云云,用一根竹竿挑着‘插’在废墟之上。

立了幡后,查文斌点了一根清香,在那幡的上中下三处各自用香轻轻拍打了一下,口中念道:“任风吹扬,十方幽魂,睹此灵幡,一念皈依!”

“呼”得一声,那幡当真便就开始飘了起来,孙胜看得是目瞪口呆,眼下四周可是安静的半点风都没有,这幡怎能做到无风自动呢?其实这便是‘阴’风了,众所周知,风是因为冷热气流‘交’替形成的,而当一个地方的‘阴’阳殊时也会引起类似的风动,若是‘阴’气住盛,那起的就是‘阴’风了。而鉴别‘阴’风最好的办法便是,这种风你能感觉到在吹,可是你却发现身上的衣服以及‘毛’发并没不会随风而动,遇到这种事的时候多半就是遇到一些“好朋友”出‘门’了,最好能够离得远一些。

查文斌用七星剑挑着那张卡片凌


状态提示:第六十一章 :寻魂归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