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青春校园>最后一个道士之道门往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隐藏的秘密

关于水怪的传说,民间各地一直有,南方有南方的怪,北方有北方的鬼。--万变不离其宗的多半都是有一种长期可以潜伏在水下的东西会趁着人涉水的时候把你脱下去淹死,在民间也有说法是落水鬼、淹死鬼要找人投胎了。

其实我倒也不怎么怕鬼,地面上的见识过不少,水里的就算有咱不还有道士嘛,我倒是怕那些成了‘精’的能害人的玩意,比如眼前这条巨型大鲵。这类稀奇古怪的生物压根不被了解,别说咱老百姓不了解,就连科学家也还有一堆不了解的,这个星球上尚未被发现的物种每年都在增加,世界各地各种怪兽目睹的新闻难道真的就全是炒作嘛?

我相信任何传说都是有根据的,要编故事那也得有原型不是,张口就来凭空捏造的鬼话一听就知,大不了会心一笑就当是过了,谁也不会当真,更不会被广为流传。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看到的是一个巨大的大鲵,那灰黑‘色’带着粘液的身躯,硕大的脑袋,而查文斌呢则在一旁的地上来回踱步。

他是在散步嘛?显然不是!他是在丈量。

这道士走路有两种,一种就和常人无异,还有一种则是丈步,因为道士天生对于地理比较敏感,有些距离他们就靠步子去量。一个标准的丈步规则是三步等于一丈,道士想要知道一些数据,只需要根据自己用罗盘架出来的位置来回走动便可,这种本事靠的就是日积月累熟能生巧了。

我看他来来回回在那比划着,心想他是不是找到什么法子可以出去了,你要说这种鬼地方有什么陷阱‘迷’宫之类的,我可没有半点意外。

“咋了,有什么发现?”

查文斌丈量了差不多后收手对我们说道:“但凡有异兽出现的地方一般都会有个八卦台,伏羲当年画出八卦的时候相传登台作画的中央是八卦亭,亭子上悬挂着一幅先天八卦,八卦亭有石龟两只,各有一青石碑。石碑上一书“开物成雾”,又一书“先天‘精’蕴”。伏羲八卦亭前侧有一方青石算盘。青石算盘散布算盘子。看上去,既象河图,又象洛书。但是细细一看,他既不是河图,又不是洛书。多少年来没有人能够揭开其中的奥妙。“石算盘”是伏羲画卦时的通灵之物,据说只要能够解开“石算盘”,这天地宇宙就尽数在你掌握之中。”

查文斌后来解释说,伏羲登台画八卦后推演出卦象占卜天地运势,被各个时代所推崇,而各个时代均有高人想一解那局“石算盘”,于是在大约两千到三千五百年以前的中华大地上散落着有不下十余处的八卦台仿制品,有的人穷其一生只在八卦台上风餐‘露’宿,到现如今依然没有人参破八卦台石算盘的含义。

“我也只是猜测,因为一直有一个说法,说八卦台下的石算盘是‘精’诚所结,日久通灵,遇到盛世,就成祥瑞,遇到‘乱’世,就为灾患。我们道教典籍《淮南子》里曾经记载九婴就是坎、离二卦的‘精’气所幻成的。坎卦四短画,一长画;离卦二短画,二长画,共总九画,所以是九个。

因为八卦台是伏羲氏幼时所画的,而且卦痕多不长,所以都是婴孩的样子。坎为中男,所以五个是男形;离为中‘女’,所以四个是‘女’形。坎为水而‘色’玄,所以五个男婴都善用水,而衣黑衣;离为火而‘色’赤,所以四个‘女’婴都善用火,而衣红。

当然了,古人记载的东西都是有些过于夸张的,他们往往把一些具备象征意义的东西拟人化,把这种会哭的大鲵想象成了婴儿。我刚才反复丈量了这里,我发现若是以走向来判断,在这里建造一个八卦台的话,上下一共会是三层,小忆,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去的地方嘛?”

“记得啊,当时掉下去的那个地儿,也是被水给吸进去的,差点没死在那。”想到那一次我也还有点心有余悸的。

查文斌说道:“我记得在那里我们遇到了那种会吃人的小鱼,凶狠的要紧。如果真是八卦台,那么那里应该是第一层,后来叶秋去的那个大通道处,就是胖子走丢的地方才是第二层。我也是突然奇想,为什么这个地方会出现古籍中记载的兽类,在我的脑海里,八卦台或许是比较适合解释它的存在的。”

叶秋好像完全没有任何感觉,的确对于那一次的旅行他已经完全没有印象,这个人就是在这里消失又突然出现在了洪村莫名其妙的一处古迹里。

龙爷这时找了一块石头坐下来道:“查老弟,你继续说,我给你的那些资料上还是可以看出一点东西的对吧。”

“那是自然,要不是您的那份图,或许我永远也不会往这方面联想。”说着,查文斌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这照片看似是从天上往下照的,照片上的景物都很模糊,绿油油的一片,依瞎是可以看出山脉和河流的走势。

“卫星遥感技术,最新的科技,这还是内部测试的我就先拿来用了。”龙爷嘿嘿笑了两声道:“上一次这个地方我们就专‘门’做过研究,把这里炸了也是我的主意,目的就是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露’出真正的壳子,现在不就有点眉目出来了。”

伏羲八卦台为上中下三层,最顶部是一个不规则的等边八角,真正的那具伏羲八卦台现存淮阳城北的龙湖里,台高约莫有两米,四面环水,就是这里曾经升起了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当年的伏羲就是站在八卦


状态提示:第一百八十七章 :隐藏的秘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