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一事了
王婆子的儿媳妇并没有坚持太久就招供了,确实是秦氏命她煮山楂桂枝汤混进沈氏的饮食甚至是安胎药里去。
而王婆子也招供,秦氏命人大搜沈氏住处,且让她去庄子里要钱的事儿。
秦氏锒铛入狱的同时,舒恰的亲事也定了下来。
说来,还是沈家做的媒。
舒恰的行为虽说有些趁人之危,可也是帮了舒忱;并且这一帮,可是把舒县丞和秦氏都给得罪了。
因此舒恰若留在括苍县,舒县丞未必会给她好脸,秦氏也未必会放过她。
——虽说秦氏应该已经没了什么翻身的可能。
沈家砸了大把的银子,力求把罪责加到最重——起码也要是流放。他们想了无数种让秦氏非常痛苦、又不留痕迹地死去的方法。
最终,舒忱帮着相看,相中了钱塘那边州府的一个照磨。这照磨若是娶原配,舒恰倒也配不上。这照磨原本有一房正妻,前年去世,未留下一子半女;舒恰嫁过去虽是填房,可一来原配并无儿女,二来原配娘家也早已式微,并不大妨碍。
舒恰也知道自己年纪并不算小,几乎快要过了花期,故而对这门亲事很是满意。
她满意,舒县丞可未必。
舒县丞在衙门浸淫多年,舒恰那张证词虽然没有署名只有手印,他又怎么会认不出舒恰的笔迹来。
现在又是沈家做的媒,舒县丞立刻就觉得这是沈家收买了舒恰。因此说什么也不肯松口。
最后还是舒恰的亲娘魏姨娘哭求了好久——到底也是自己曾经爱(睡)过的女人,舒县丞终究是答应了,却表示不会给舒恰出一文钱的嫁妆,以后也只当没有这个女儿。
可舒恰还是风风光光的嫁了:有了舒忱给的半抬嫁妆,她哪里还看得上舒府给的那些不中看也不中用的东西。
有人喜,就有人忧。
这案子终于将定,秦氏被传去过堂。舒县丞也被宁城要求陪审在侧。
说是陪审,也不过是说着好听,实则是要将舒县丞一起审问的。
而舒县丞在公堂上,居然还很是维护秦氏——毕竟,那是他的脸面。秦氏的罪定下了,他也跑不了一个治家不严。
治家不严这罪名可大可小,往小了说妻妾不合,往大了说,连自己家都管理还怎么管理百姓呢?
可是种种证据摆在面前,证据确凿实在由不得狡辩,于是争论点被改成了量刑多少。
秦氏的罪要说重也不重——她若是只杀了沈氏,甚至官府都管不了她,可誰让她偏偏杀了庶子,又命人去舒忱名下的庄子里骗钱呢?
不过这也是罪不至死的,量刑最重也不过是黔面流放。
得知这个结果的沈家变了主意——他们要求舒县丞休掉秦氏,将秦氏贬为官奴。
舒县丞只犹豫了一会儿,就同意了。
秦氏罪名已定,他的治家不严也算是定了。与其有个黔面流放的正妻,还不去休了秦氏,将这事推得一干二净……
何况他对秦氏不满,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就是多情却薄情的男人——他既然能对沈氏的后事不闻不问,对于秦氏,也多不了太多感情。
秦氏就这样,从县丞夫人成了一个官奴。没有人知道她后来去了哪里,也许是进了勾栏——其实贺峥觉得不大可能。
也有可能,是被沈家买走了。
至于沈家将她买回去会对她做什么,谁又知道呢。
判决下来的那天,舒忱去牢里看了秦氏。他怀里抱着沈氏和那个孩子的牌位,站在牢门口,静静地看着秦氏。
秦氏也抬起头看着他,忽而癫狂地笑了起来。
她还记得,那时是沈氏刚怀孕不久,她有一天路过小花园,听见舒县丞和沈氏说话。
沈氏肚子里的孩子也算得上舒县丞的老来子,舒县丞为此很是高兴,向沈氏许诺,若生下来时个男孩,就送他去读书,好好栽培一番,待这孩子大了自己也老了,就让他做自己的接班人,将他培养成新一任的县丞。
沈氏咯咯地笑着。那笑声在秦氏耳中,确实刺耳之极。
为什么?明明她的儿子才是嫡子,要继承舒县丞的衣钵也该是她的儿子才对;可舒县丞向来嫌弃自己生的两个孩子蠢笨不是读书的料子,子不肖父。却对沈氏生的老六青睐有加。
好不容易把老六嫁出去了,现在沈氏又怀上了。
秦氏闭了闭眼。她忍过一次,再忍不得第二次了。
沈氏是死了,那个孩子也死了。可自己也要搭上自己的后半辈子了。
舒忱把两个牌位抱在怀里,似在对沈氏和弟弟说话,其实又是说给秦氏听:“娘,小弟,你们在天有灵,看到这女人的下场了吗?”
秦氏尖声叫道:“舒忱你不要装神弄鬼,现在老爷的休书还没有递到我的手上,我现在仍然是老爷的正妻,你还要叫我一声母亲的!”
“母亲?”舒忱冷笑道。“您怕是想错了。休书不休书不过是个仪式,你在父亲心里什么时候是他的正妻了?——哈,现在倒好,真的不是了,你那两个儿子也要跟着你,从嫡子的位置上滚下来,成为官奴的儿子了。”
舒忱一字一顿的看着秦氏:“你说父亲以后会怎么对他们呢?——他们是官奴的儿子啊,是父亲的耻辱——父亲会怎么对待给他造成耻辱的人呢?”
秦氏瞪大了眼睛,愣愣地想了半晌,忽然尖叫道:“舒忱你个小杂种,你个贱人,你不得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