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抗日之血色烽火>第一百一十四章 特别视察...

伯格曼少校这才意识到,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最不缺乏的就是创新能力,这一点绝非岛国的猴子们可以拟比的,尤其是三个型号的备选炮塔也让伯格曼少校意识到了,林定远的方案一定非常的成熟了。

不过,有着驻外武官身份的伯格曼少校也十分清楚,德国的尖端技术比如正在研制的雷达、无线电定位、高锰合金等等技术亦是不可能向中国出口的,比如正在设计的四型坦克,非常明显中国人制造的坦克样车已经超过了正在设计的四型坦克。

四型坦克亦失去了设计的价值,这个重要的情报他必须第一时间向国内汇报,无论如何也要拿到这新式坦克的全套图纸和设计方案,同时派遣德国克虏伯和莱茵金属公司的相关技术工程人员前来保康基地,加入研究设计组装过程。

可以说,林定远之前的犹豫被伯格曼少校视为是不好意思怕丢人,而看过之后才知道对方是想保密,德国需要这样的金属猛兽,伯格曼少校是携带着密码发报机前来的,他决定要第一时间将这个重要情报汇报给法尔肯豪森将军,“游骑兵”中型坦克对于现在刚刚起步百废待兴的德国未来的装甲兵团来说实在太过重要了。

伯格曼少校本人是古德里安闪电战理论的忠实支持者,而德国现役的一型坦克与二型坦克,甚至在设计的三型坦克都不适合古德里安的闪电战,如果林定远的“游骑兵”能够达到其所说的百分之七十的性能,那将是一辆十分优秀的坦克,在经过德国坦克设计专家的论证和改造,无疑将成为一件超级战场利器,起码在世界各国所装备的坦克之中,其的性能将达到一个巅峰。

伯格曼少校虽然军衔不高,但是相对于能够留在一战之后国防军体制内的军官来说,其无疑属于精英中的精英,而且其隶属于德国陆军国防军参谋总部下属的战略处,是德军所谓精英中的精英。

伯格曼少校一脸的刻板,戴着金丝边的眼镜身着笔挺的军服,说话的时候总喜欢挥舞手臂,林定远能够看得出来,古德里安确实对伯格曼少校有着极大的影响,或者用一句时髦的话说,伯格曼少校是古德里安装甲兵理论忠实的支持者。

对于伯格曼少校的古德里安情结,林定远也十分的理解,刚刚废除凡尔赛条约进行大规模扩军的德国需要英雄偶像人物,而且青年时代的古德里安,就是极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从不满足于现有的战术、技术和兵器,其经常在德国国防军的主流媒体《军事周刊》杂志上发表探讨当代军事问题的文章。(

以至这个周刊的主编阿托克将军经常访问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年青军官,两人常常周末聚集在一起利用战术演习和兵棋推演的机会,发表自己关于战车将成为地面战场主宰的新观念,于是古德里安逐渐有了名气,在出任摩托化部队总监部的参谋长。

废除凡尔赛条约之后,德国装甲部队进行大规模的扩编,希特勒任命古德里安为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则系统地研究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战术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英国人利德尔?哈特和富勒的快速战争军事理论,逐渐萌生了以机械化部队为主体,各军兵种密切协同的战术思想,希特勒信奉的机动、攻击、迅速的闪击战理论不谋而合,也为古德里安欣然接受,可以说德国国防军装甲兵总监这个职位,让古德里安可以得到了把自己的战略战术思想付诸实践的宝贵机会。

伯格曼少校相信,要是古德里安亲眼看见“游骑兵”中型坦克的性能、外形设计、机动性和火力,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伯格曼少校的电报引起了在南京方面法尔肯豪森将军的密切关注,并且乘坐飞机直接前往保康的狼群基地机场,可以说法尔肯豪森将军的动作引起了南京方面非常多的关注,蒋介石也通过戴笠亲自了解。

林定远狼群基地每个月五十万的特别经费是蒋介石亲自批准的,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名义先后拨款共计七百六十万之巨,之后方椒伯又以个人名义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可以说这个所谓的特种部队训练基地让蒋介石钱花得万分心疼。

如此速度的花钱,蒋介石确实没经历过,要知道从正在洽谈的二十四门一百五十毫米德制三十二倍口径的重型榴弹炮每门配弹一千发,也不过二千万元,建设一个特种部队训练基地就花费了七百六十万之巨,为了这笔拨款,蒋介石二次在行政院会议上解释。

而且,黄杰方面为了隶属于他的狼群特种作战部队,也可谓是节衣缩食,如此高昂的代价不是为了让林定远在哪里胡作非为,竟然研制起了坦克?蒋介石有些感到莫名其妙?中国真的能够自己制造坦克吗?而且制造出来的坦克让德国人都坐不住了?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之前的巨款也算没有白花,想到这里,蒋介石觉得自己似乎该做点什么,之前为了引进德国人的二型坦克谈判之艰难让蒋介石从备忘录中记忆犹新,英国买回来的维克斯所谓坦克在蒋介石看来怎么都像一个铁皮火柴盒,中国军队要有自己的坦克,自己制造哪怕的发动机此类的进口,价格也会便宜很多,如果真的比德国人的坦克好,德国人势必亦要提出技术输出,似乎在中德合作方面,中国的面子上要好看很多。

听闻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的法尔肯豪森将军都亲自前往保康基地,蒋介石第一个想到的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四章 特别视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