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民国大军阀>第一百六十七章 华北局势(二)

与此同时王九龄还安排了不少军官轮流去前线实践,获得战斗经验,每次都是两百多人,还有扩大的趋势,王九龄相信经历过战火,他们将来在王九龄扩军的时候就能更好的带好下面的士兵了

同时他们还能把在德国人哪里学到的东西和中国的兵法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东西

当然王九龄的大动作并没有瞒过日本人和南京的老蒋,而日本人一直奈何不得王九龄,只好找老蒋的麻烦

当老蒋质问王九龄的时候,王九龄告诉老蒋,研发的武器肯定需要在战场上检验的,要不然万一以后装备了全国的部队,却发现这款武器不好,那就损失大了

同时王九龄又拿出前线返回来的枪械数据说给老蒋听,证明中正式是一款好枪,至少在战场上比鬼子的三八大盖要好的多,然后又提供了60和80口径的迫击炮图纸给老蒋

另外吹捧了一下老蒋,说其实知道他真心希望北上抗击日寇,但无奈国力太差,现在打肯定失去的更多云云,但是中央不方便出面的东西,可以由地方上来做,中央又没出钱,也没出武器,日本人也奈何不得,大不了让日本对中国禁运好了

忽悠了一通总算把老蒋搞定了,原本王九龄要是守在西康还是不担心老蒋做什么手脚,不过涉及到抗日的伟大事业,要是把老蒋这个中国最有权势的人惹毛了,就算不直接找麻烦,让人穿小鞋也够王九龄受的,从西康道察哈尔全部是老蒋的控制之下,要是他卡住不让王九龄给二十九路军运送武器弹药,那谁也没办法,要是有了老蒋的默认,他在授意下面的人支持一下,那就一路畅通了

搞定蒋介石的中央政府,王九龄方面除了直接大力支持二十九路军,另外还选了两个目标,一个师绥远主席傅作义,另一个是河北的商震,他们都属于晋绥军的名下

傅作义是在1931年8月18日被任命为绥远代理主席,12月28日正式任命为主席,直掌绥远的军政大权,老蒋为了分化阎锡山,也在拉拢他,不过并没有给太多的实际上的援助,王九龄可是很下本钱的,虽然前面有二十九路军在察哈尔挺着,不过察哈尔能挺多久王九龄就不敢确定了

所以扶持傅作义抗日是必须了,历史上绥远在傅作义的领导下一直没有全部沦陷,只有靠铁路的那一段沦陷了

傅作义接任绥远省主席后,鉴于连年**,土匪遍地,民不聊生,便向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提出“移民、实边、发展生产、巩固国防”案,并励精图治,整军经武,消解匪患,整顿税收、金融,疏浚河渠,发展工农业生产在短短几年内,绥远面貌大为改观

不过境内有大量的蒙古族,还有蒙奸德王在唆使蒙古族叛乱,虽然历史上大多数蒙古族都没有支持德王,但是还是有一部分日参与了叛国,或者秘密的帮助日本人,前有鬼子大军压境,后有卖国贼,间谍作乱,武器装备样样不如人,所以说傅作义能在九一八事变一直到鬼子投降,十几年间,还能保住绥远的大部分国土,由此可见其能力了

王九龄派去的人也不拐弯抹角的,根据历史,王九龄选择相信傅作义,所以直接援助了傅作义中正式步枪两万条,迫击炮几十门

傅作义听到西康这么打的手笔,还以为西康要他做什么事情,要知道现在他的老长官阎锡山每次要一万支步枪,却仅仅给一两千支,而且还要收钱,可是王九龄一下子给了这么多枪支弹药,还有炮,而且都是最新生产的,绝对没有开封过,而且这款枪已经是中央军的制式步枪了,据说性能比起毛瑟什么的不遑多让

傅作义还亲自试了枪,果然是好武器啊,比山西造枪的多了,威力也大

不过最让他吃惊的是西康方面只是让他早点稳定绥远,反击日军和蒙奸,支持察哈尔浴血混战的二十九路军,以伸张民族正义,只有这么简单,傅作义坚持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不过王九龄的要求,傅作义原本就打算做了,只是因为缺少枪支弹药,不过王九龄的这批武器一到,可算是解决了燃眉之急

同时西康代表希望傅作义尽快稳定绥远,到时候帮他建步枪生产线和子弹生产线

傅作义彻底服了西康军,好大的手笔,从此傅作义也成为了王九龄在华北抗日忠实的盟友,对于二十九路军更是不予余力的支持,毕竟察哈尔没了,下一个就是绥远了,看那些蒙奸、土匪的那个嚣张劲,就知道鬼子早活动开了,傅作义觉得西康对付卖国贼的办法很适合他用,在绥远掀起了一阵血雨腥风,不过他现在没必要看阎老西的脸色行事了,因为他的武器里面最多的是中正式步枪,西康也很快就会帮他建兵工厂

不过从这里王九龄也看到了,他应该先仿造一些轻机枪,42还是没谱的事情,万一有事大事发生,没有重机枪,连轻机枪也没有,到时候就完蛋了

于是王九龄决定还是拿捷克式轻机枪来仿造,毕竟国内已经有很多了,以后生产线还可以造子弹卖钱

王九龄的第二个扶持的目标是河北的商震,此时的商震领第三十二军军长一职,部队编为三个师,两万余人,但是他还没有担任河北省主席

因为其早就脱离了阎锡山,现在投到了老蒋的名下,所以忘记了可不打算支持个上万步枪给他,王九龄只是给了两千中正式步枪,而商震早就对中正式步枪垂涎已久,之前他见老将的时候,老蒋就特别的炫耀了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七章 华北局势(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