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秦头松了口气,“这就好。”说完,一歪头就睡了,这一睡就又香又沉,痛快地发了一通汗,第二天一大早天还不亮,浑身轻快,爬起来就又去下地。
张氏气得追着喊道:“你个死老头子,才好点你就不能歇歇,怎么也吃点饭。”
老秦头道:“哪里那么娇气,老大他们是不是还在地里?让人去送饭不就好了。”说着就去找自己镰刀,张氏喊道:“秀娴替你割麦子了,你急三火的干嘛?没了你人家也照样收麦子。”
老秦头这才站住了挠了挠头,也对,没有自己,难道孩子们还不活了?他叹了口气,这才又回来。
之后一直天气晴朗,日头毒辣的,农家们一口气把粮食打出来晒干了准备交租。不过虽然如此,老秦家比之前预计的还是少了几斗米,场里被雨淋了一场,怎么也糟蹋了一些。尤其是那块还没收割的麦田,倒伏的,折了穗子的,踩进泥里就没用了。
秀瑶也看过,这些麦子的品种不能跟现代比,产量本来就低,又不是很抗倒伏,在耐虫害上也差,所以有个风吹草动的就会损失产量。可她不是研究种子杂交的,一点忙也忙不上,只能帮着大人尽可能地挽回损失。
地里已经收拾好了,场里的麦子等着明儿一早交租,周家的就当场用斗量出来装进周家麻袋里,然后由他们的人用车运回去。整个桃源村几乎一大半都要种他家的地,所以周家大管事带了人赶着车转场子一样收租子。
而官家的租子,则由里正领人称量,量好了也装进麻袋,到时候送到县里去由县衙派人集中往官府粮仓里送。原本都要家家户户自己去送的,但是不可能每家都有车,后来就改为里正组织车辆往县衙统一送,各家只要出点份子钱就好,没钱的用粮食顶替。
桃源村的里正也是周家的人,如此一来,两边的租子都由周家大管事周尖带人收。
秀瑶本想着跟着去看看他们怎么收租的,也了解一下古代的度量衡,看看那些石、斗、盛、合之类的,结果第二日一大早,张氏又拿着笤帚疙瘩挨屋敲,“起来了,起来了。”
秦大福几个起来要去场里,对张氏道:“娘,让孩子们多睡会儿吧,这一些日子,他们也够折腾的,反正地里麦穗都捡完了。”
张氏喊道:“睡什么睡,谁不累啊,咱们家的捡完了,还有别人家的呢,去,拾麦子去。”刚收了粮食,有不拾麦子的人家,也有来不及拾的,张氏就赶着秀瑶她们去拾麦子。
二婶三婶几个,场里不需要他们帮忙了,就继续去棉花地里锄地,既是为了松土除草又为了防虫害,同时如果有虫蛾等出现,也能尽早捉拿。
秀容现在又可以在家里做饭了,而秀瑶却不行,她又不想和秀美几个一起,所以就拎着麻绳背着一只破旧的口袋自己出发了。
现在麦田基本收割殆尽,而棉花、高粱等地的作物还没起来,一眼望去,视野开阔几乎没有什么阻隔,隐隐能看到天边气流水波一样晃动。
蓝天白云,飞鸟低回,还有农人在地里忙碌,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之感。
经过忙碌的春种,累脱皮的麦收,如今的秀瑶已经被磨练出来,拾麦子算什么,这是休息。
她一连找了几块麦茬地,里面都干干净净的,别说麦穗了,麦草都没一根,看来大家生活都不是那么好过。走了许久,她才捡了一小抱,一把把地用麦草捆着,然后用麻绳总得捆起来。
秀瑶便走边捡,不知不觉地就走出了好远,突然,她就看到一个圆滚滚的东西,“哇,西瓜?”秀瑶忙跑过去,发现麦地里长了一颗西瓜,上面竟然结了几个不大不小的西瓜,还是花皮的呢。
看着这西瓜,虽然不是正经的瓜地出产的,可古代的西瓜天然无农药化肥无膨大剂,就算是野生的也好吃吧。想着西瓜鲜红的沙瓤,甜美的汁水,她觉得自己原来口渴的厉害。她看了看,四周没人,又不是西瓜地,吃了白吃,她上前就摘下一个西瓜,比正常卖的瓜小了很多,攒着拳头,“砰”一下,没裂。
“砰砰砰”一连三下,终于裂了一点缝,有瓜汁流出来,带着一股淡淡的清甜味道,秀瑶咽了口唾沫,忙将西瓜放在膝盖上一磕,“咔嚓”就裂开了。
“啊?竟然是黄色瓤,”看起来还不怎么熟啊,秀瑶有点失望,可实在太磕了,让了又不舍的,毕竟入夏这么久,就算是麦收那么忙那么累,也没能吃上一口呢。
她低头啃了一口,嗯,也不是那么难吃,至少还甜甜的,有西瓜的味道,比起那些看着鲜红却没有西瓜味道的激素瓜来说,还是好吃的很。
一会儿她就把一只瓜吃完了,又看剩下的,自己是吃不掉了,可如果留下,肯定就被人家摘走了。
这要是在从前,她不会对这么几个西瓜动心的,可现在,她恨不得连根都刨走的,不过那也不现实,她没带工具,而且这瓜也不可能在移栽了。
不怎么熟,留下?留下就没了,熟了自己也吃不到了。
不熟就不熟吧,秀瑶做了那么几秒钟的思想斗争,就将西瓜连藤蔓也摘下一截,然后拎去自己的麦堆那里。等麦子捡得差不多了,看看天也要晌了,她归置了一下自己捡的麦子,也有一捆了,加上西瓜她有点拿不动了。
可要是扔了,她实在不舍得,后来便拎着两个,剩下那个拴在绳子后头用肩膀拖着走,等到了自己家棉花地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