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都市现代>至尊宝鉴>第110章 谭家菜

方华亭盛情邀请刘成斌、华建国一起赴宴,刘成斌倒是无所谓,他有心结交顾迪,爽快答应下来,华建国觉得欠了顾迪一个人情,便有些不好意思,礼貌的婉拒了。

挂满红灯笼的街巷深处,经营谭家菜的谭华轩,以其古色幽香、高雅不凡的景观彰显出豪门富贵的气派。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清末民初,仕途不畅却酷爱珍馐美味的谭宗浚父子仍身居这山石流水的院落、神采飞扬的走廊和嵌凤雕龙的家宴式厅堂之中,用“食界无口不夸谭”的谭家菜来宴酬同僚……

自“银锭观山”胜景佳境依后海湖北岸顺水西游,欣然于婀娜垂柳与水色相应之中,沿鸦儿胡同“曲径通幽”,漫步于钟鼓楼与德胜门相连的鼓楼西大街,在西藏驻京办事处东面,便是富丽堂皇的谭华轩。

谭华轩决定把“空谷幽兰,密林灵芝”般的“谭家菜”作为一种文化,通过装饰精美、古香飘逸、古色宜人的“谭华轩”渗透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

三人一起赶到方华亭提前订好的谭华轩,进了包厢,坐下后点上菜,服务员很快便给几人泡上茶,拿着菜单出去下单了。

刚坐下没多大会儿,顾迪的手机响了起来,掏出来看了之后,顾迪马上接通,话筒中传来了高建群的嘶吼:“小迪子,你丫太不仗义了,昨儿晚上抱得美人归,把哥们儿一个人扔在咖啡厅不管了,到现在哥们儿还在这儿等你呢,你丫的说,怎么办吧?”

顾迪一听,当即愣住了:“怎么回事?你怎么还在咖啡厅里?”

一说这个高建群就气不打一处来,他嚷嚷道:“靠!你还有脸说,昨天晚上你帐都不结就窜了,人家知道咱们是一起的,肯定不能放过我啊,老子带的钱不够,人家能让我走么?”

顾迪哈哈大笑起来:“对不起对不起,害你被人家留了一宿,对了,你怎么现在才给我打电话?”

“老子不是怕坏了你的好事么?谁知道你和那女的捣鼓到几点啊?”高建群怒道。

“你小点声行不,我的活祖宗!你是怕全世界的人都不知道我这点事儿咋地?”顾迪苦笑一声,捂着电话说道:“等着,我去给你送钱。”

“嘿嘿……别了,我已经出来了,只不过把身份证押给咖啡厅了,回头你结了帐给我赎回来就成,你在哪儿呢?哥们儿现在还饿着肚子呢。”高建群说道。

顾迪笑道:“谭华轩,谭家菜,你过来吧,紧着。”

“嗳!”高建群答应了一声,挂断了电话。

顾迪无奈的摇了摇头。

方华亭问道:“小迪,有朋友要来?”

顾迪道:“一个儿时的玩伴,用北京话来说,叫发小。”

方华亭点头道:“这样啊,那我告诉服务员,让她们慢点上菜。”

“不用,说不定这货已经在来的路上了。咱们不用等他。”顾迪道。

几人喝着茶,不大会儿高建群就到了,他笑呵呵走进包厢,顾迪紧着给他介绍了方华亭和刘成斌认识,打过招呼,高建群坐下来,顾迪连连向他使眼色,意思是千万别把昨天的事情说出来,高建群心领神会的嘿嘿一笑,微微点了点头,端起茶杯喝了起来。

穿着艳红旗袍的服务员优雅的走了过来,询问客人齐了没有,是不是可以上菜,方华亭笑着点头,说可以上菜了,一会不到,菜肴便如流水般端上桌来。

谭家菜是中国最著名的官府菜之一,谭家菜是清末官僚谭宗浚的家传筵席,因其是同治二年的榜眼,又称“榜眼菜”。谭家菜烹制方法以烧、炖、煨、靠、蒸为主,谭家菜“长于干货发制”,“精于高汤老火烹饪海八珍”。谭家菜是唯一保存下来,由北京饭店独家经营的著名官府菜。

一八七四年(同治十三年),广东南海县人谭宗浚,殿试中一甲二名进士(榜眼),入京师翰林院为官。居西四羊肉胡同,后督学四川,后又充任江南副考官。谭宗浚一生酷爱珍馐美味,亦好客酬友,常于家中作西园雅集,亲自督点,炮龙蒸凤,中国历史上唯一由翰林创造的“菜”自此发祥。他与儿子刻意饮食并以重金礼聘京师名厨,得其烹饪技艺,将广东菜与北京菜相结合而自成一派。

一九零九年,谭宗浚之子谭瑑青返京,自西四羊肉胡同搬至米市胡同,与三姨太赵荔凤沉迷膏粱,依谭府“谭家菜”的味极醇美和谭府的翰林地位,聚京师官僚饮馔,使得京师官僚假谭府宴客成为时尚,中国餐饮界的私家会馆由此发端,“谭家菜”走向社会、对外营业。“谭家菜”坚持以“选料精、下料狠、做功细、火候足、口味纯”的门规数十年如一日,当红其时,获“食界无口不夸谭”的美誉。到了三十年代更是名声大震,当时的政界、军界、商界、文化界的名流要人,以用“谭家菜”宴客为光宠,即使提前半月预订也不嫌迟。京师外的人也要想方设法以品尝“谭家菜”为快。

“谭家菜”在形成的初期,只是作为一种家庭菜肴。清亡后,谭家逐渐败落。但是在饮食方面,谭宗浚之子却不愿意稍有收敛,但坐食山空,以后实在维持不下去了,便悄悄地承办家庭宴席,但碍于面子,还不肯挂出“餐馆”的招牌,不过生意却日益兴隆。有许多素不相识的人慕名而来,以重金求其备宴。“谭家菜”通过这样的家庭小宴而流传到社会上来。渐渐地“谭家菜”已成历久不衰的时尚招牌菜,故此社会上曾一直流传


状态提示:第110章 谭家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