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青华不知何时出现在羲和的身后,淡淡道:“好看吗?”
恰逢鸭血洒了一地,羲和看见了那一抹鲜红,只觉得自己的头脑更加昏重,道:“还好,但就是有点……”
“有点什么?”
“有点不可置信我居然还晕血……”说着身子一歪,倒了去。叀頙殩伤幸好青华及时移步过去,羲和才不至于倒在了地上轺。
迷迷糊糊之中,一些梦境一闪而过。似乎很重要,可羲和怎么都抓不住。她一直都在奔走在寻找。但就是不知道要寻找什么。
羲和醒来的时候,人已经躺在床榻上,青华正坐在床边,手里还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递了过去,道:“要紧么,这是驱寒的汤,不知道味道好不好,但你喝了罢。你应该是着凉了。”
羲和接了过来喝下,道:“谢谢。按”
将好,中午老妪炖了汤又给羲和喝了些,羲和闷着睡了一下午方才感觉昏沉没那么严重了。
一醒来就能看见青华,坐在屋子里,桌上的灯火恹恹,他手里拿着一支长长的竹签,闲闲地挑着灯芯,没挑一下火光就轻微地跳动一下。青华忽然就侧头过来,看着羲和问:“你好些了么?还很难受?”
羲和闷了闷,道:“好了许多。”
青华便道:“这个时候他们都已经睡下了,晚饭的时候没有叫你。”
羲和:“没关系。”
青华拂袖起身,道:“但是我给你煮了粥,你等我,我去端来。”
等到青华端着粥到羲和床前时,羲和看了一眼那白粥,暗自飘散着米粒的清香,不由得看了一眼青华这人,一样一身白,眸色安静幽邃,总有一种拒人千里的清淡感觉,不由得玩笑道:“看你,不像是会下厨的人。”
青华挑挑眉:“可以学。”
青华原本想喂羲和喝粥,羲和还没觉得她与青华能够友好到喂粥的程度,遂拒绝了。自己端着粥,喝了干净。
青华在伸手接过粥碗的时候,不慎与羲和指尖相碰,羲和的手指很是冰凉。下一刻,羲和还没有反应得过来,整只手就都被青华捂进手心里,触感很柔滑很温暖。
羲和试图将自己的手抽出,可以未果。青华淡淡蹙眉道:“这样凉,你很冷么?”
羲和抽了抽眼角,自心底里油然而生一种感觉,好似手里的触感能够传达进身体里,淌过四肢百骸每一个角落,然后从骨子里掀起层层叠叠的暖流,结果却让人感到悸痛。那时候她发现青华身上拥有一种令她挥之不去的魔魇,是使她无从招架的。一直没与哪个男子这般亲近过,羲和不知道该怎么回应,才能既不显得尴尬又顺其自然。
最终羲和只得僵僵道:“不冷,可能是体质问题。”
(二)
青华将羲和的手捂暖了才算数。只是,他放开了羲和的手,端着空碗前脚一出屋,羲和的手就又开始泛凉了起来。她没注意过这一点,眼下看来她的手是真的有些冰,不光是手,整个人都是一样的。羲和有些喜欢青华身上那种温暖的感觉,但是她真的不感到冷。
后几日,羲和精神甚好,雨却还一直下。偶尔,青华与老翁煮酒话下的时候,羲和也会靠着墙细细聆听,兴致好时还会一起坐过来品尝一下温过的酒。羲和有些会品酒,能将喝过的酒品出个头头是道来,老翁酿的酒并不差,老翁听后十分开心。
老妪说,这几日,老头子很活泼。很高兴青华与羲和能在这个时候来陪着他们解乏。
后来,绵绵阴雨就一阵一阵的。停雨之际,羲和会在园子里摘下绿油油的青梅,将就着老翁的曲子用来酿造梅子酒。
离开这家农舍,已经是数日以后的事情。数日后,天短暂地放晴,天色仍旧是灰蒙蒙,路上很泥泞。青华牵着马走出了园子门口,羲和随后跟上,两位老夫妻一直将青华与羲和送到了门口。
羲和连连很友好地道着谢:“多谢这几日老人家的款待。”
老妪一直碎碎念叨着:“这姑娘人好心眼好,老妇人很喜欢。”说着说着就看向青华,“青年酗人也好,两位出门在外,事事顺利。你且照顾着姑娘家,身子弱莫要又着凉了。”
羲和难免有些尴尬,毕竟这几日同屋而歇,难免要惹老人家一些误会,干干咳了两声以掩饰自己的尴尬。而青华则点头,带着微微的笑意。他顿了顿,自怀里掏出一枚精巧的徐枝,递给老妪,道:“将这双栖枝挂于屋檐前,一生平安。”
顿时老妪没有明白过来这其中的意思。羲和提醒了一句:“他算是天师,你们莫见怪。”
老妪这才接下,并道了谢。青华让羲和上马,羲和坐在马鞍上看着老翁,又道:“我在梅子树下埋了两坛梅子酒,若是老人家馋了,半月后可开启。那酒味清淡,不怎么醉人。”
老翁听了之后十分欣喜。都交代清楚了之后,青华才牵着马的缰绳,带着羲和一路往前走。
进城的时候,泥路换成了青石路,仍旧是湿湿的。青华很会走路,一身白衣除了衣角沾上少许的泥浆以外,其余的并没有多打脏。只是他牵着马儿,羲和坐在马上,一起进城的时候难免会引来不少路人的眼光。
不少路人,连身上的蓑衣都没敢褪。生怕一会儿忽然又下起了雨来不及找地方躲。
羲和后来也下了马,与青华并肩走青石路上,路两边都有在卖一些乡间新鲜采摘来的花果,能得到不少富人家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