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英的手指。

穆玄英手指微颤,慢慢地收回手。他抬头与莫雨平淡的视线相对,努力地扯了扯嘴角想要像从前的那个穆玄英那样洒脱地笑一笑,道:“莫雨哥……少谷主这就离开……呃,天色已晚,不若在枫华谷歇息一夜再离开,如何?”

莫雨的眼中没有半点波动。

拢在袖中的手指死死攥成拳,穆玄英的笑容异常苍白,涩声道:“如今恶人谷与浩气盟也算是结盟了,我……浩气盟绝不会对盟友做什么的,如今狼牙军肆虐,还是尽量避免夜中赶路吧。”

莫雨还未答话,与他同行的米丽古丽却挑起眉,慢条斯理地道:“穆少盟主是何意思?莫非以为我们恶人谷会怕了那些个狼牙军宵小不成?”

“我没有这个意思。”穆玄英慌忙摆手。

米丽古丽却噗嗤一笑,道:“妾身只是说笑而已,少盟主这小脸都急白了。”

穆玄英勉强一笑。

莫雨无所谓地颔首,既然两方要联合,这种无所谓的小事,迁就一下也无妨。

只是,即使两大阵营联合,但真让恶人谷的人住进浩气盟的驻地,别说恶人谷的人乐不乐意,单是浩气盟的人恐怕也睡不安稳。经过商议,他们将住处选在枫华谷驿道旁的客栈里。

如今还能开着茶馆、客栈的人都不是什么简单角色,见到莫雨等人丝毫不敢怠慢,直接请入了上房。

穆玄英的房间就在莫雨的隔壁。

看着莫雨头也不回地进了自己的房间,穆玄英不知为何,忽然就想起了当初。

无家可归、四处流浪的时候。

每晚安歇的地方,或是他人的屋檐之下,或是荒废已久的破庙之中,冷风阵阵,但那个时候总有一个人就在他的身边,由着他倚靠,给予他温暖。

只如今,一切都不在了。

……………………

五年后。

根据穆玄英梦境中的记忆,安史之乱能够肆虐大唐近八年之久,除了与当时大唐内部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有关外,与皇帝听信谗言而使出昏招是分不开干系的。

比如说,玄宗皇帝听信监军宦官的诬告,以“失律丧师”的罪名处死了封常清和高仙芝两位将军。

比如说,他在任命哥舒翰镇守潼关时,听信杨国忠的挑唆迫使其领军处斩,最终以惨败收场,潼关被破。

明知皇帝可能出昏招,但天地君亲师,他们对皇帝也不能做什么,眼见着皇帝亲命的宦官在军中耀武扬威他们也束手无策。最后还是天策府的小诸葛“朱剑秋”下了狠心,将穆玄英所知的未来之事不露痕迹地透漏给了建宁王李倓。

李倓是个有野心的,同时能力也不俗,不然也坐不上九天钧天君的位置。而相比李倓,其父李亨能力只能算得上是中庸。当初无论是南诏之事还是其他,李倓虽然对大唐下了不少绊子,但从未对他父亲、祖父真正做出什么事情。然而在天宝十五年十月,但玄宗屡次表现出对封、高两位将军的不满之时,李倓策动了一场政变,直接令玄宗皇帝成为了太上皇,将李亨送上了皇位。

而李倓的高明之处在于,在外人乃至玄宗眼中,此次政变的发动者正是耐不住太子之位而急于登基的李亨。而李亨稀里糊涂地登上了皇位,明明是太子却因为这场政变而变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当然,仅凭李倓一人的势力做不出这样一个完美的局,但天下三智,惟逊一秋,有朱剑秋在暗地里推波助澜,甚至不惜在外散布太子逼宫的流言,李亨政变之事俨然成了事实,百口莫辩。

名不正言不顺的后果便是,李亨这个皇帝做的有些弱气,朝廷内势力盘根错节,太上皇遗留的势力虽然惧怕新皇清理,但上皇仍在,新皇总不能做得太绝,固然十分硬气。为制衡,新皇只能尽力扶植年轻官员。除去那些世家弟子,皇帝能够选择的只有长歌门。

出身长歌门这般风雅之地的官员,不仅有文人的潇洒,更有一身傲骨铮铮,自然不会坐视大唐自毁长城。

如今是至德四年,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五年,大唐的朝廷与江湖联合,武林正邪联手,逐步收复全国失地。安禄山在三年前的时候被安庆绪联合其内侍所杀,安庆绪的皇帝没坐稳两年便被史思明所杀,如今大燕皇帝正是史思明。

枫华谷,紫源山上,穆玄英收回远眺的目光。他轻轻地摸了摸胸口衣襟的隆起,随即他转身看着一直跟着他血战至今的浩气盟弟子,缓缓道:“如今看来,竟是绝路……是我害了你们。”

“少盟主!”穆玄英身后跟着的不过寥寥十数人浩气盟弟子,各个身上待上,满面血污。听了穆玄英语气中隐隐的自责,断然道:“那些个丧心病狂的狼牙军抓了平顶村的老弱妇孺做诱饵,明知是陷阱,但……”想到牺牲的数十个兄弟,那人语气中也带着些哽咽,道:“最小的孩子才两岁大,明知是陷阱,咱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畜生烹煮了那些无辜人!”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种事,换做任何一个浩气盟弟子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如今,我等只盼那队兄弟能够将那些无辜百姓平安送到洛阳城里!”

正在这时,一个浩气盟弟子忍不住开口道:“少盟主,一会儿我们拖住那些狼牙军,你就先离开吧。”那人有些急切地道,“我等是盟主亲选专门为了保护少盟主,自当以少盟主的安危为重,以少盟主的武-功,逃离此处定然不是问题!”


状态提示:第119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