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我为大唐做贡献>第一百一十七章 胆大包天(中)

李清垂头丧气耷拉着脸的跪着,一副活不成的样子。/p

“怎么,不愿意?”李世民又拿起一份奏折看着,漫不经心的问李清。/p

李清的面目表情当即出现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回答道:“雷霆雨露均是天恩,臣不敢不愿意。”/p

随即脸上又出现了垂头丧气倒霉样。/p

李世民将手中的奏折丢到桌子上,笑着对李清道:“行了,朕不是小气的人……/p

你立下如此大的功劳,朕应当重赏,可你知道五姓七宗和那些氏族大家都不是吃软饭的人。/p

我今天若是赏了你,想必他们明天就会知道那‘活字印刷’是你献上来的。/p

他们动房卿不敢动,但动你一个小小的县子还是轻而易举的。”/p

确实,李世民说的没错,五姓七宗和氏族大家,他们手眼通天,若是真的将他们惹急眼,他们是连圣人都干动一动的人,何况李清一个小小的县子。/p

如果五姓七宗的人或者那些氏族大家愿意的话,李清想信自己分分钟就会被剁成馅,还是那种不带骨头渣的那种。/p

李清急忙拜谢圣恩。/p

“行了,起来啊。”李世民朝李清说道,而后又道:“说说你今日来是为何事?”/p

李清这才想起今天来找李世民的事情,急忙笑脸对这李世民道:“臣是来献策的。”/p

李世民来了兴致,对这李清道:“李卿之策总是利国利民,速说与朕听听。”/p

李清清了清嗓子,对着李世民快速道:“臣想清圣人与我一起开家饭店。”/p

李清说这句话的时候不免有些心虚,他大约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请圣人和官做生意的人,如果他说服不了李世民为什么让做最低下的商人,那李世民肯定会教给他死字怎么写的。/p

说完之后李清偷偷的看着李世民,看他的反应。/p

约是李世民没有听清李清说的什么,皱着眉问道李清:“你刚才说什么?”/p

李清这才又小心翼翼的说道:“臣……想请圣人与我一同开个饭店。”/p

李世民听完李清的话先是惊讶,在是眉头深拧,然后便是愤怒。/p

“啪!”/p

奏折又对着李清投了过去,李清有了准备,身体一挪躲开了,奏折跑到了李清的身后。/p

“啪!”/p

又是一本奏折投过来,李清不知道李世民打的是连环枪,这才没有躲过,奏折堪堪砸到李清的身上,李清幽怨的看了李世民一眼,不敢说话。/p

“李清,你好大的胆子,竟然让朕去行那下贱之事。”/p

李清头低的更加深。/p

“士农工商,商排最后,他们不事生产,却从买卖中间谋取利益,不如士为国做贡献,不如农种地为国交租金,不如工为国做建设,百姓有苦有难的时候,他们能却又是分文不出……/p

我虽然不压制他们,但绝不会与其同流。/p

还有便是我乃是大唐天子,若做起了商人,让天下人怎么看朕,是一个重利益而贪财的小人嘛!/p

李清你今天若是不给朕一个解释,朕拿你的头祭天。”/p

李世民气喘吁吁,显然被李世民气的不轻。/p

他曾经与智囊房玄龄说过‘工商杂流即使才能出众,让他们闷声发大财就可以,一定不能授予官职’。/p

不能够让他们与君子同比肩,同坐而食。/p

大唐《唐律》中亦是有‘有刑家之子,工商殊类’重农抑商的法文。/p

如今李清竟然让他去行商,他这能够不生气才怪。/p

李清见李世民让他说话,急忙说道:“圣人,我让您行商,乃是利于国家,利于民的大好事啊。”/p

李世民提起一丝兴趣,看了李清一眼,又道:“说来听听。”/p

“圣人,我想先问一个问题。”/p

“问。”/p

李世民摆出一副人狠话不多的大哥样。/p

李清很配合的开了一副小弟样,对着李世民道:“圣人,我想问问国库有多少库银?”/p

李世民瞅了李清一眼道:“库银九十万两。”/p

“那我再问圣人,打一场仗需要多少银子。”/p

“一场中等战争需要三十多万两,若是如同隋朝攻打高昌国的战争五十万左右。”李世民说道。/p

对于李世民说一场战争就花废三十万两银子的时候,李清一点也不觉得惊讶。/p

我国着名的军士家孙子在他的着作《孙子兵法》里写道。/p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p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只要是打仗,不管你的仗是输是赢,先拿钱,每天的钱不能少于黄金千两,否则爷不去打。/p

李清很认同李世民的话,点头然后对着李世民道:“圣人,一场中等战争便需要三十万两银子,而我大唐的库房却只有九十万两银子,也就是说您打三场中等战争,国库的银子就会被消耗殆尽……/p

当然说不定您打上两场战争,剩下来的银子都不足够您打上第三场的,圣人不知道臣说的对不对?”/p

李世民听完李清的话久久不语,李清说的话确实是对的,有时候第二场战争想要打都很难,士兵死后需要体恤金,战马补给,兵甲破损需要换,兵器置换等等。/p

这些便要花费不菲的钱财。/p

李清见李世民凝重的神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七章 胆大包天(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