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神笔从项羽始>第一百五十八章 文选司员外郎

丁昊说的有点儿口干舌燥,见狄仁杰动问,他匆匆忙忙喝了一口茶之后,继续侃侃而谈。/p

“可以在侧重点上下下功夫,另外,在下觉得,诠选应该由考试逐渐向培训过渡。”/p

“培训?”狄仁杰有些疑惑。/p

确实,这是一个新名词啊!/p

狄仁杰没有听过,实属正常。/p

“呃!培训即培养、训练,也可以理解为教导,练习。/p

也就是说,尽量为通过科举考试的进士,提供一些为官理政方面的培训。/p

不光要让他们懂得律法,判表,还有要让他们懂得农田水利,商事,赋税,天文,地理,算数等等。/p

当然了,并非要全都精通,只需要在一个领域里面能够专精,便可委任其相应的官职。/p

相反,对世家子弟应该更加严格的限制……”/p

狄仁杰若有所思。/p

半晌之后,缓缓说道:“你的想法确实足够新颖,但,可行与否,尚待商榷。/p

不过有一点你说的很对啊!/p

进士科考试取中人数本就极少,这又是寒门世子入仕的必经之路,诠选,的确不应该成为其拦路之虎!/p

教导,训练!这个法子似乎,也可行!”/p

说着,狄仁杰又有点不确定的问道:“难道当下的诠选制度,就没有一点儿可取之处吗?”/p

丁昊之所以了解全选制度,还得归结于着名文学家韩愈。/p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丁昊了解他的遭遇。/p

“三试吏部诠选而无成,十年不得为官,犹布衣也”。/p

想想,多么的残酷呀!/p

韩愈可并非庸才呀!/p

他这样的大才,竟然也通不过吏部的诠选,而且还是三次都未过。/p

这足以说明,吏部的铨选存在着严重的弊病。/p

唐朝对于文武官员的铨选权,文官由吏部统一掌握,武官则归兵部。/p

凡是科举取得进士出身者,须经吏部再试,宏词拔萃入等,方可入仕,授予九品官。/p

一次不过者,可由吏部按期召集试以“身”(取其体貌丰伟)、“言”(取其言词辩证)、“书”(取其楷法遒美)、“判”(取其文理优长),合格者注授适当的官缺。/p

除中央掌握铨选权外,地方州县长官也有任命僚属的权力,一经地方任用,吏部即给予铨选合格的待遇。/p

有资格参加吏部诠选的人员范围包括:世袭、纳赀、军功、荐举、郎选、恩荫和科举。/p

丁昊粗略地回顾了一番之后,说道:“就诠选的这套程序来说,尚可。/p

地方官可以私自任命僚属这一条,无疑,与我吏部的诠选相冲突了!/p

如果收回这一权利,圣上一定乐见其成,朝廷更加的齐全了,又有什么不好呢?/p

再说,这对于我吏部诠选来说,就会多出许多空缺官职,可以适当的向通过科举的进士们倾斜……/p

还有,可以进一步压缩世袭、纳赀、军功、荐举、郎选、恩荫诸如这一类出身者的诠选资格。/p

或者,可以给他们限定次数,一次,两次,或者最多只能参加诠选三次!/p

尽大可能的为科举出身者让路!………”/p

狄仁杰听得频频点头,他觉得丁昊所言,句句说到了点子上,话语虽然直白,但是不可否认,更为简单明了。/p

这时,李元芳带着一人进来了。/p

丁昊抬眼一看,竟然是张谏之,连忙起身执弟子礼。/p

张谏之哈哈大笑着,紧走几步,把臂搀扶,神情极为和蔼谦和。/p

“状元郎不必多礼啊!能有你这么一位弟子!是老夫的荣幸啊!”/p

狄仁杰看的大跌眼镜,出言挤兑道:“孟将还真是厚此薄彼!/p

老夫也等你许久了!想不到你这老家伙,竟然视老夫如无物!令人心寒呐!”/p

张谏之还就顺着狄仁杰的话头说了:“怀英啊!你那张老脸确实没啥好看的!/p

不看还罢了!若是看多了!指定晚上得做噩梦!/p

故而,真的不敢看呐!”/p

众人皆笑,一时之间书房内的气氛变得极为的融洽。/p

落座之后,狄仁杰一指张谏之,看向丁昊说道:“你那五位伯父的案子,孟将最是清楚不过,想问什么,你就问他吧!”/p

丁昊顿时来了精神。/p

对着张谏之郑重的抱拳一礼。/p

张谏之也是爽快人,不待丁昊动问便开言道:“此事老夫派人暗中调查过,乃肃政台侍御史万国俊以及其党羽所为。/p

另外,其中还有梁王武三思的参与。/p

背后主谋之人,正是张易之与张昌宗两兄弟。”/p

“果然与我猜测的一般无二!张氏兄弟端的是阴险狠毒至极!”丁昊恨恨地道。/p

说完,丁昊又接着问道:“不知我那五位伯父所犯何罪?”/p

张谏之哈哈一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p

万国俊此人,一贯擅长捕风捉影,罗织罪名,此事你无需忧虑!/p

有我与怀英在,他们这帮人,想要谋害你那五位伯父的性命,并非易事!”/p

听了这句话之后,丁昊才明白,怪不得程氏五兄弟案发差不多两个月了,仍然安然无恙,原来是张谏之与狄仁杰一直在背后默默的帮助。/p

心中感动之余,再次起身,郑重无比的施礼致谢。/p

张谏之谦虚道:“区区小事,何足挂齿?/p

只恨我与怀英二人的力量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八章 文选司员外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