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北宋小商户>第509章 大开眼界

宋国这边的仪仗队表演就显得更加正式一些了,既有骑兵方阵也有步兵方阵。/p

骑兵队伍所骑的,是用大食战马与三哥家的战马和原有的禁军战马配种改良而来的。/p

马种驯养场经过这些年的悉心照料,以略有小成,由于继承了大食马的优良基因,让新培育出来的这批战马异常的高大,且毛色发亮,双眼囧囧有神,一看就知道是不可多得的上等好马。/p

新培育出来的上等好马存量不多,拢共也就两千余匹,且这些新培育出来战马大多不能作为种马使用,能作为种马的马匹,非常稀有,说是千里挑一也不为过,当然种马也不会被拉到这里来参加表演。/p

这种马种马说了多少年了,其实真正的种马是非常稀有的,而且什么样的马可以作为种马,差不多一眼就能看得出来。/p

跟种猪一样,它们身上有一个非常显着的特点,那就是个子特别大,且非常精神,另外它们身上的某个部位,异常的雄伟壮观。/p

尤其是那两粒蛋蛋,比成年人的拳头都要大,走起路来一摇一晃的,相当耀眼夺目。/p

虽拢共不过两千余匹,但是要走个方阵却也已经足够,看着对岸整齐而过高头大马,辽国众人皆都露出既惊讶又疑惑的眼神。/p

从小就在草原上长大的他们,什么样的马是好马,他们一眼就能看的出来,而此时被宋国拉出来的这两千战马,匹匹都是万里挑一的绝品。/p

这么多的好马,即便是他们辽国,恐怕都很难凑齐,而宋国一下子能拿出那么,那背后又隐藏着多少次一级的战马,简直不敢想象。/p

因此众人惊讶的同时,皆都疑惑宋国何时养出了那么多的马,他们是怎么养出来的?在哪里养出来的?很难想象呀。/p

怎么养出来的,那自然是花钱养出来的,让马多长骠,除了多喂精料,几乎没有其他的法子,所谓精料,就是给人吃的粮食,就是谷物豆子麦子之类粮食,光喂草是长不成高头大马的。/p

至于哪里养的,没别的地方可以选择,就在荆湖路一带圈了几千亩良田养的,代价非常大,也就只能养出那么多了,完全补给不了战场所需。/p

按着大司农的意思,原本是打算去福建路对面的流求岛上去养战马的,此流求非彼琉球,这个流求就是我们的那个宝岛,此时被称为流求,并非宋国的领土,甚至还不属于任何一方,就是一个荒岛,岛内有少量土民居住,也有部分汉人。/p

三国时,东吴的孙权曾派人去开发过流求岛,那时的流求岛还被称为夷洲,投入开发的规模也算大,最后貌似也没有成功。/p

后来的隋唐时期也曾陆续派人登岛考察过,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都没有把那处宝岛给开发起来。/p

一直到唐末乱世的时候,开始陆续有沿海渔民在那里定居,到如今也有数十上百年了,也还没有繁衍出更大的规模。/p

作为一处闻名遐迩的宝岛,大司农自然也不会错过,自市舶司成立不久,就派人前去考察过。/p

考察回来的结果是,是在太荒凉了,虽然考察团的登陆点正是靠近大陆一边的平原地带,放眼望去,也的确有大片大片可垦荒的平原。/p

但由于地处温热带,降水量又异常的充沛,导致各种杂草树木疯长,若要开发一下,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可计量,即便是作为养马地使用,也是需要经过一番大刀阔斧的开发才能使用的。/p

说来说去,还是缺人呀,如今本就已经出现了大量的用工荒问题,哪还抽的出人去开发宝岛,只能再等上几年,去倭国或者高丽招募一些苦力,前来支援宝岛建设了。/p

再者在宝岛上养马,还有一个非常头疼的运输问题,即便是离得最近的直线距离,也有七十多海里,怎么说都得走上一天的样子,对人来说可能算不得什么,运马的话,总要有所损失的,而且运费算下来也不会便宜,思来想去,终究还是觉得不太划算。/p

所以这马最后还是得去河套平原上养,不过去那里养马,就得先把那里的党项人给请走,所以还是得需要时间呀。/p

因此,如今能够制造上等战马规模,大概也就是这么大了,再发展下去,就要抢百姓的粮田来养了。/p

但辽人显然是不太清楚宋国目前所面临的窘境的,他们只会相信眼前的,看到眼前这一大群的上等好马,就以为宋国不但培育出了新的马种,还找到了一块全新的养马地,宋国这些年在岭南那边海外发展的火热,他们是知道的,这难道还顺便弄了一块辽阔的养马地出来?肯定是这样的。/p

心生疑惑之际,有整齐的脚步踏地声由远及近,脚步声只有一声,齐整而又沉闷,待行至近前,那一块如豆腐块方正的步兵队伍又换了一种踏步的姿势。/p

这一下把虽有在场的人都给惊呆了,一块一块的豆腐块依次从眼前踏地而过,数百人为一块,动作整齐划一,没有一丝一毫的偏差。/p

这哪是一群人,这分明就只有一个人,尤其是列队行至目光所及的正前方时,能看到那一行整齐的列队,被摆成了一条笔直的直线,没有分毫的突兀。/p

每一次脚步踏地发出的声响,犹如一柄巨锤敲打脚下的大地,使地面发出微微的震颤,这一记记沉闷而有力的声响,也仿佛敲打在众人的心上,咚!咚!咚!一股油然而生的敬畏之感让众人都不由自主地屏


状态提示:第509章 大开眼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