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北宋小商户>第431章 何为强军

遗憾归遗憾,该走人的时候,还是得走人,在老爹的再三催促下,小蝶还是闷闷不乐的上了马车。/p

不过在她的努力下,雄州城的义学,又勉强支起了一个班,义学的学堂,也被挪到了城内,暂时也只能这样。/p

过上几年,待这边的人口重新聚集,再想办法来弄个像样一点的义学吧。/p

有了小蝶娘俩作伴,王浩就也懒得去找赵老大商谈国事了,况且这趟回京,还有自己的两个兄弟陪着。/p

又是带了胜仗回去的,而且是回家过年的,心情自然是大不相同。/p

除了和尚一路上都是战战兢兢,心事重重的以外,其实人都是有说有笑的。/p

一路南下,路上聊的最多的,还是战场上的事情,杨延昭率领的这支重装步人甲,在这次战斗中表现出了异常耀眼的光芒。/p

近战接触的时候,可以说是完全压制了辽国的骑阵,唯一美中不足的,依旧是机动能力。/p

这大概也是杨延昭心中最大的遗憾了,给一支重装步兵插上翅膀,那就不是盾了,而是一支利茅了,用途都不一样了。/p

若论守关,有一支精锐步人甲,的确足够使用了,但要论开疆拓土,还是得有一支无敌的骑兵。/p

于是,几人讨论的话题,也从盾延展到了茅,如何给步人甲插上翅膀,王浩心里自然是有数的。/p

那不就是有移动堡垒之称的重装骑兵嘛,尤其是身穿板甲的重骑兵。/p

不过重骑兵的机动能力其实也是非常有限的,最大的作用,也就是拿来冲阵,那就是一支真正的利茅了。/p

但是首先提出这一支利茅概念的,却是一路上都跟在自己身边的姜幕云。/p

这一路下来,每天跟在几位大哥身边讨论军事,听得多了,姜幕云也会偶尔提出几个他自己的观点。/p

王浩倒也不奇怪,姜幕云的老爹本就是武将出身,他能有一些见解,倒也在情理之中。/p

在雄州城的时候,王浩也曾带着他与小蝶参观过杨延昭的那支步人甲军阵。/p

所以能说出重骑兵的构想,也不意外,而且,移动堡垒虽然强大,却也不是说有就能有的。/p

有没有马不去说,比步人甲更耗钱财也不去说,即便都备齐了,要训练起来,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p

光训练骑术,就是一段极其漫长的煎熬,这一点,如果让辽军发展重骑兵,倒是很有先天性的优势。/p

他们那里,每个人都是天生的骑手,也不缺好马,更不缺经验丰富的骑兵将领,唯一缺的,大概也就剩下钱了。/p

再者,机动性也是重骑的短板,当年蒙元帝国第二次西征欧洲,在那次着名的格勒尼兹歼灭战中,就是一次最典型的西欧重骑对战蒙古轻骑的战役。/p

欧洲重骑在对战蒙古轻骑的时候,一开始用那势不可挡的钢铁洪流,的确让蒙军难以抵挡,但很快,就被蒙古轻骑绕到了侧翼,用风筝战术,始终与重骑保持三十米左右的作战距离,轻骑的弓箭负责射杀重骑的战马,再配合长矛手击杀重骑兵,战场形势很快就呈现一边倒的局面,使得重骑兵在此役中毫无还手余力,兵败如山,最后以蒙军的完胜告终。/p

所以说,重骑尽管强大,也并非一支完美的强军,更何况对于此时的宋军,组建重骑也有诸多的条件限制,终究也只能是讲讲而已,并不现实。/p

再者,目前的辽国骑兵,也都是类似后世的蒙元轻骑,非常擅长打风筝站,以往的对战中,就常以这种战术见长,因此即便组建了重骑,也很快会被辽军找到克敌之法。/p

入夜扎营的时候,王浩因为受不了和尚那震天响的呼噜声,就婉言拒绝了他俩彻夜长谈的邀请,选择跟姜幕云同住一个营帐去了。/p

“先生可曾睡下?”/p

“嗯,说吧。”/p

夜深人静的时候,又进入了悄悄话的时间段了,这几天,姜幕云同学总会在这个时候提出一些让人很难回答的问题。/p

每每这个时候,王浩也总会惊叹与这个小伙子的脑洞。/p

“幕云想问先生,是否可能会存在这样一支军队,他们守能不动如山,攻则势如破竹,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守得住岁月的摧残,纪律严明,战意长存的完美强军?”/p

很显然,在他的眼中,即便是强如步人甲,也远远算不上一支真正的强军。/p

王浩闻言没有答话,帐中陷入了长时间的安静,尽管自己不知道这个时代的战术,但是什么样的军队,才是真正的强军,才是当之无愧的无敌之师,王浩心里还是门清的。/p

重装步人甲很强大,重骑兵更强大,但这些军队,就像他们身上穿着的盔甲一样,终有一天,是会锈蚀的,还算不得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强军。/p

这一点,不光王浩知道,姜幕云也是心中有数的。/p

在以往的两人的聊天中,王浩就隐隐表现出来过对义学的担忧。/p

这个担忧,不光是王浩的担忧,也是姜幕云与小蝶的担忧。/p

而且这个担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近,终有一天无法避免,无法逃避,一定且肯定会降临到义学头上。/p

这个心中最大的担忧便是大宋的兵源问题。/p

义学的发展势头太快,学生人数每年都在几何式的增长,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更会有越来越多的贫户,农户把自家的娃儿送入义学读书。/p

到那时就不


状态提示:第431章 何为强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