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大叔,找小子有事吗?”王浩前行几步施礼道。/p
大叔?赵匡胤一愣,不由得轻笑两声,还从没有人这样称呼过朕的,“刚才听小哥说的靠右行驶可否与老夫说道说道?”/p
“这个呀,简单说就是南来北往,各行其道。”说着,王浩简单的比划了个手势继续道,“譬如我们将道路自中间分成左右两边,南来北往的人们各自按照靠右行进的规则,这样不就能减少拥堵现象了嘛。”/p
“靠右之法其实古已有之,最常见的就是军队行军过程中遇到交汇的情况时就会以抗枪的一侧肩膀紧挨路边。一来避免误伤,再者也不易造成混乱不是,嘿嘿嘿,此法小子也是偶然在书中看到的。”王浩讪笑着挠了挠后脑勺。/p
赵匡胤闻言恍然大悟,想自己戎马半生,军中行军的确如此。怎就从没注意过呢。思索间微微点头表示认同。/p
王浩继续道:“这靠右之法不但适用于城中道路,河道行船亦可通用。想我大宋漕运如此繁忙,若能以靠右之法通行,定能大大缩短行船耗时。”说到这里,王浩又想起了自己初次入京时遭遇的赌船场景。/p
赵匡胤顿时眼前一亮,妙哉呀,心中隐隐已有了一番打算,“那这普通民众又如何区分左右?”/p
“这个简单,”王浩伸手在手掌上一边比划一边说道:“我们只要在纸上写左右两字就能区分开来了,你看,左……右。”/p
“唉……”赵匡胤抬手反对,“此法不妥,行书常以竖为列。再者普通百姓也不一定识字。”/p
“咦,也对。那就换个法子,我们吃饭的时候大都都是左手拿碗,右手拿筷。那左右左右就是碗筷碗筷。”/p
“哦?哈哈哈……”赵匡胤听完王浩的比喻,忍不哈哈大笑起来,直呼妙人妙人。用手敲了几下车壁,马车缓缓前行,留下诧异不已的王浩大笑而去。/p
奇怪的人,这有啥好笑的。走了连个招呼都不打,自己有很多话还没说呢……/p
…………/p
“各位同学,各位家长!你们好……”/p
王浩手里提了铜皮漏子站在旗杆下方的石台上。身后是徐知县高祭酒杨延青等几位嘉宾。除了文俊烨霖两人,其余人俱是面色古怪。这所谓的开学仪式,也忒的奇特了些。实乃闻所未闻见所未见。/p
底下则是百多个报名入学的义学学生与学生家长。杂乱无章地站在操场上,来的家长不多,一半都不到。好多都是好几户街坊邻居家的娃由一名家长带着。义学报名人数83人,实到85人。多出的两个是义学食堂工人张家大姐与隔壁刘婶家的娃。/p
“同学们!在这阳光明媚的初秋,我们迎来了义学开学的日子。从今天开始,你们便是义学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了,籍此,我作为本校的校长,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团结友爱,相互学习,为创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p
同时,我更希望同学们能从今天起,带上梦想和目标。因为,有梦想的人生才是积极的人生,有了目标才能飞得更高,才能飞得更远。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p
最后!让我们迎着和煦的阳光,用我们的勤奋和汗水,用我们的睿智和激情,抓住这宝贵的时光,携手共进,团结一心,培养文明习惯、创建文明校园,在大家的努力下共同来创造义学更美好的明天!”/p
讲完,王浩放下手中的铜皮喇叭,率先鼓起掌来。/p
然而除了身后的高文俊与胡烨霖两人,就只站在最前面的还玉与小蝶兴奋地挥着小手使劲鼓掌,其他再无人响应。/p
气氛有点尴尬,王浩挠了挠后脑勺笑着准备宣布解散。/p
身后的胡烨霖上前两步凑到王浩耳边道:“老师,烨霖也想讲两句。”/p
“好极好极,”王浩惊喜万分,没想到胡烨霖这小子竟然会主动提出要在众人面前演讲,儒子大大的可教呀。/p
拾起边上的铜皮喇叭交与烨霖,王浩投以一个鼓励的眼神,“好样的!”/p
“诸位家长,鄙人胡烨霖,乃是义学助教。承蒙圣上隆恩,在此五里坡设立义学,让我辈寒门子弟有……”/p
嘉宾席中的高文静愣愣出神,胡烨霖讲了些什么他完全没有听进去。只觉得这世界变化太快,自己的这位外侄十来日之前还是一位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待人接物斯斯文文彬彬有礼。自从随了王浩,就这短短数日竟如脱胎换骨一般。/p
还有自己的胞弟高文俊,平常连大声说话都不曾有。而现在不但每日能在院中高声诵读诗文,整个人的精气神也与往日大不相同。脸上忧郁之色一扫而光,再也不是那个整日郁郁寡欢的少年了。这王浩他是用了何法让两人在短短数日之间脱胎换骨的。/p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日后,鄙人定当严谨,务实、勤奋地对待教学工作。请诸位家长放心地将孩子交给我们,无须有后顾之忧……”/p
同样是寥寥无几的掌声,没办法,一定是他们还不习惯咱这种氛围,王浩只能这样安慰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