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北宋小商户>第389章 美味遍地

炸山之后,工程进度果然有了显着的提升,工人们再也不用拿火来烧烤石头了。/p

加上附近岛上的岛民们也都非常积极的响应了大司农的号召,非常主动的搬来了翁山岛上居住。/p

其实积极配合的主要原因是工地上管饭,还是干饭,而且管饱。/p

工人们的饭量大都都大的惊人,打上满满的一大碗饭,还没回到饭桌,就已经被啃掉半碗了,一碗接一碗的,甚至都不需要菜来下饭。/p

如此生猛的模样,把还玉她们几个女人给看的一愣一愣的。/p

数次向王浩提出建议,希望他能立个规矩,每人最多吃三碗。/p

倒不是心疼这点粮食,实在是他们这个吃法,对身体是极不健康的。/p

对于这样的建议,王浩只能报以苦笑作答。/p

健康?健康对于他们这些人而言,实在是一种奢侈品,在饭都吃不饱,衣都穿不暖的时代,跟他们讲健康,无益于一种讽刺。/p

所以最后仍然没作任何改变,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吧,或许以后的日子会好过一些,但这样的饱饭,怕也是很难得能再吃到的了。/p

况且这干的都是力气活,不吃饱饭,还怎么干活。/p

那么多张嘴每天都要吃饭,每日的米粮消耗惊人,接近百石计。/p

一船大米运过来,吃不了多少日子就给吃完了。/p

蔬菜肉食什么消耗倒是不多,主要就是这粮食。/p

好在自己有船,去明州港运一趟粮食也不算麻烦,采购的事都有那边的市舶司衙门负责,只要过去拉过来就行。/p

几千个岛民加上几千个水军青壮,如今的码头工地上,有将近万把工人在辛苦劳作。/p

他们不但要在这里建立起一座庞大的港口,还要在港口附近建造一座城市,一座与内陆县城一般大小模样的城市。/p

这样的城市,之前在故临城的时候就弄过一座,也是发动当地居民建造的,因此这一回可算是驾轻就熟。/p

其实也没啥花招,就是当前最常见的县城模样。/p

四四方方,两条十字街贯穿东南西北,县城中心是县衙,基本上八成以上的县衙都是这个布局,一点新意都没有。/p

只是这翁山县衙稍微有些不同,因为地势关系,再加上工具落后,山体部分很难被利用,只能造城长条形模样的形状。/p

建造的安置房,也都是砖石结构,每家每户,也几乎都是一摸一样的,岛上原先的居民,贫富差距很小,基本上都是精穷精穷的。/p

然而尽管精穷,但当人们知道在建的这些砖房将来是要分给他们居住的之后,就再也不肯拿工钱了。/p

甚至有好多人,想把上个月拿的工钱给退回来。/p

他们不知道陆上的人们有没有这样的福利,还是只是他们有这样的福利,但无论怎样,这样的福利太重了,不能也不敢奢求更多。/p

每个人都在憧憬以后的好日子,住在县城里面,每家都有几间干净的敞亮的砖房,码头上就是各种来往的商队,不论是做点小买卖,还是去码头上寻个活计,再也不愁这把子力气换不到饭吃了。/p

这样的生活,该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对这些过惯了苦日子的岛民们来说,很难想象,也想象不出来。/p

但是现在他们敢想,因为这一座座的小院,都是他们自己盖起来的,以后也是要住在这样小院里的。/p

也因为这个,现在的他们干活也更卖力了,也更仔细了,那房子,以后可是他们自己住的。/p

大司农说了,等房子都造好以后,就给他们分房子,连怎么分都说好了,就是抓阄。/p

日暮西沉,运送给养的船又靠岸了,刚准备回家的人们,纷纷兴高采烈地主动过来帮忙搬粮袋。/p

小蝶也跟着过去凑热了,这一回也终于把她需要的东西给带回来了。/p

一大捆硬笔,终于可以教那群泥娃子们识字了。/p

毛笔遍地都是,这硬笔却不太好找,尤其是一下子需要弄回来一大捆,因此只能找人定做。/p

这大概也是义学中面临的最大障碍了,在这里,每一支硬笔都是纯手工制造的,连里面的笔芯,都是手磨磨出来的,非常麻烦。/p

就这一捆比,她都不知道盼了多少天了。/p

最近这段日子,王浩也履行了之前的承诺,果然让小蝶他们吃大黄鱼吃了饱。/p

最正宗的野生大黄鱼,大的几条,足有半米多长,肥的一踏涂地,幸亏在杭州城的时候又特地打了两口上好的大锅过来,而且足够大。/p

雪菜大黄鱼,既简单又美味,怎么吃都吃不够。/p

可惜季节不对,少了几片冬笋,不过不要紧,山上有的是竹林,没有冬笋挖,挖几根扁笋也是一样的。/p

其实最地道的雪菜大黄鱼,里面用的,就是扁笋。/p

海鲜的最大好处,就是不需要什么调料,撒上几把雪菜,切上几片扁笋,就能熬出一锅鲜美至极的雪菜大黄鱼汤。/p

一筷子下去,全是肥嫩雪白的鱼肉,一根刺都没有。/p

正宗的大黄鱼,这口感就是不一样,一筷鱼肉放入口中,略微带一点韧劲,并不像养殖大黄鱼的口感那样,有种粉粉的感觉。/p

还有那鱼汤的颜色,也是微微有些泛白,全然不像前世那种被染了色的假货。/p

除了大黄鱼,当然还有其他许多海鲜,各种蟹虾贝,不胜枚举。/p

在没有过度捕捞的时代,


状态提示:第389章 美味遍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