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大秦孤竹君>第106章 骑驴入咸阳,万户皆惊慌

一百零四章骑驴入咸阳,万户皆惊慌/p

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p

这是出自《马太福音》中的一段话,后来被沿用在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又被称之为马太效应。/p

马太效应的哲学理念跟《道德经》中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p

但是老子却比耶稣早提出五百多年。/p

这是华夏先人的智慧,也象征着当时华夏文明的发展进程和社会成熟度比西方先进许多。/p

这种哲学思想运用到现实社会中,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就是‘社会两极化’。/p

让富的越富,让穷的越穷。/p

更直观一点的解释,就是所谓的淘汰论了,将不适应这种生存状态的种群,慢慢淘汰掉,以此来推动社会或者文明的进展。/p

但是两极化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p

两极化的直接表现就是让天秤倾斜。/p

一个原本平衡的天秤,突然倾斜,就会造成一连串的连锁反应。/p

王诩让白狄部的贵族变得更加富裕,还帮他们解决了奴隶过剩价值的问题,相当于直接将维持着白狄部平衡的天秤推翻了。/p

等到白狄部的贵族野心膨胀到一个点,或者说当他们发现奴隶消失之后对他们的直接影响后,他们一定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到时候讨伐掠夺林胡部,是唯一的方法。/p

这就是王诩的引蛇出洞,不需要让仇禾煽动内讧,简单粗暴的用一种宏观意识形态,对于白狄部的短视意识形态进行的降维打击。/p

而在咸阳宫中的嬴政,也一直在做这件事情。/p

或许嬴政并不知道什么叫做马太效应,但是秦国六世积累的经验,以及春秋战国各个国家的兴衰都是嬴政最好的老师,让他在还没有继位的时候,就坚决的要解决这些问题。/p

那就是王权,一定要高于一切!/p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的观念,依旧是延续着城邦结构文明,这是因为周朝的诸侯文化影响遗留,周朝曾经多次想要解决这种诸侯分封带来的遗毒,但是始终没有成功。/p

因为周朝的建立,就全赖于这些诸侯的帮助。/p

如果没有当时那些响应《牧誓》的诸侯方国,武王伐纣就是一个笑话。/p

而有利必有弊,这些能够成就周朝的诸侯方国,自然也能推翻周朝。/p

当年千里迢迢追随周朝脚步的楚国,因为地处偏远被周朝看不起,并且不接纳楚国为华夏苗裔,回去之后的楚国卧薪尝胆,终于在踏足中原并喊出那句震慑八方的“我蛮夷也”。/p

而为周穆王忠心驾车的造父却因为被周王室猜忌,即便有着平定徐偃王之乱有功,依旧被发配分封到偏远之地,后裔子嗣秦非子也被派往蛮荒之地,忠心耿耿的替周朝,戍守边关,茹毛饮血也毫无怨言。/p

当所有诸侯都对犬戎破镐京无动于衷的时候,秦襄公依旧尽心竭力的勤王护驾,但是却之得到了周王室一张空头支票。/p

于是秦国嬴政的父亲,亲手替先祖结束了这个愧对他们秦国的故主。/p

也在这场漫长的效忠中,秦国总结出来了经验。/p

只有统一,才是结束战争和动乱的唯一方式。/p

不只是要统一天下,更是要统一国家,将国家与天下融为一体,才能铸就无上王权。/p

对于周朝来说,诸侯国就是阻碍天下统一的隐患。/p

而对于秦国来说,各个古老的氏族,传承千年的世家,是阻碍国家统一的隐患。/p

所以借着商鞅和范雎等贤才之手,秦国开始将将一个个氏族世家连根拔起,一步一步铸就王权。/p

等到了嬴政这一代,秦国真正的三百年以上的大氏族,已经寥寥无几了,于是嬴政把目光放在了王室之中,以雷厉风行的手段,借助外戚互斗之势,挑动王室动乱,最终将秦王室,清洗一空。/p

嫡系宗室严君嬴疾一脉在白起平赵之后被连坐,以通敌之罪清算。/p

外戚宗室吕不韦与楚系宗室昌平君因嫪毐之乱而内乱,被相继清算。/p

剩下的几脉宗室也都胆战心惊,再也不敢对朝野指手画脚。/p

于是整个秦国的政权,都真正意义上的落入了嬴政之手。/p

可以说从华夏诞生以来,真正做到一言九鼎的帝王,他是第一人。/p

但是即便这样,嬴政依旧不满足,对于权力本质的认知还有贪婪,让他的掌控欲越发的膨胀,尤其是眼见着要在自己的天子剑下,马上会开辟出一个新的,天下归一,四海升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盛世之际。/p

他的眼中更不允许任何有能力,甚至有心思忤逆他的人存在。/p

嬴政从来否认自己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p

任何曾经羞辱过他的人,都已经死了。/p

现在也没有人敢羞辱他。/p

但是他心中一直有一根刺,如鲠在喉般让他难受。/p

那就是王翦。/p

这根刺不但让他难受,还会让他疼痛。/p

当听说王翦从终南山出来的时候,嬴政仿佛听到了自己浑身的骨头都在发出沉重的呻吟声。/p

也是从那天起,从辽东传来的任何军报,甚至连青鸾的谍报他都不再理会。/p

与王翦归咸阳相比,辽东的战事,算不了什么。/p

王翦出山的消息,不但


状态提示:第106章 骑驴入咸阳,万户皆惊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