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乡试(三)/p
各种求,汗颜第一次写作,也不知道是阅读量少,还是汗颜写的不行,一直是数据上不去,真的很迷茫,有写的不好的地方,希望提意见,咱可以改正,但是就这样不死不活的实在是难熬呢。------无需汗颜/p
饥饿可以说是古代社会一个不可逃脱的话题,这也是农耕社会一个不可逾越的主题。如果没有天灾那一切皆好,如果一旦天灾人祸的那就是一个等死的节奏。假如君王务实为百姓思虑,那么百姓的悲惨就不会发生。虽说封建社会是以君王为主的社会制度,但是如果这个君王为百姓着想的话,就不会有这种饿殍遍地的事情发生。还有就是下面官吏的执行到位的问题,哪怕即使发生灾难,但是随后的赈灾措施就跟上了,也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可是俗语说的好,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还有句话说的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怕就怕下面执行的官员做的不到位,目前的景象还有什么好说的,肯定是官员执行的问题。人都已经饿成这样了,不是执行不到位还能说什么。/p
林云轩心中此刻是五味杂陈,以他这么多年的经历,实在是想象不到这个景象,真的是被震惊到了。这两个孩子真的跟后世的非洲儿童的照片差不多,凄惨的景象实为难以想象。/p
带着耿直和两个孩子回到范府,一番梳洗和换装过后。在看耿直,虽然是穿的康绍的便服,由于体质偏瘦衣服有点撑不起来,但是和之前的形象已经是大不相同。两个孩子穿的是林云轩的衣服,也是一样,有些偏大。看着有点沐猴而冠的意思。/p
“耿先生,你们暂时屈就在这里,因为我还要参加科举,但是一旦事毕,我会带你们去我的家乡,我有一妹妹,品行倒是很好,但是就是顽劣一些,倒时候希望先生能教导之。”林云轩思虑半天才说道。/p
“小恩公,说的哪里话来,在下如果不是您施以援手恐怕命不久矣,令妹亦是我等三人之再生父母,岂有不尽心之理。”耿直不加思索的道。/p
“好,那之后三位的食宿问题就交给我这个好兄弟崔大牛了,你们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要参加乡试没有时间在照顾你们了。”说着把崔大牛这厮推了出去。/p
大牛害羞的摸了摸脑袋嘿嘿一笑道:“尽管提,尽管提,轩哥儿都说了,我还有什么好说的。”/p
....../p
说起来乡试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事情。童子试一般都是由本地的最高行政长官县令主持的,但是乡试则不然。一般都是固定的时间段开始考试,除非有重大的事情发生否则雷打不动。若遇到皇帝陛下圣诞,或者登基这些重大庆典,这个时候如果皇帝开科的话称为恩科。但是这是很少见的现象。一般乡试的主考官都是由朝廷中央下派的官吏充任正副主考并有当地的官员组成的临时机构进行主持活动,不过当地的官员和学政根本就是一个辅助作用,根本进不了核心,这也就大大避免了当地乡绅和官员沆瀣一气作弊之风。这也可见朝廷对乡试的重视程度,毕竟是一个国家的抡才大典,这是一个贫寒学子进入士大夫之林的独木桥,千人争流,万人竞舸的场景可以想象的到。截止到初六考官们入闱,先举行入帘上马宴,也就是和当地的官员先联欢一下,熟悉一下,好继续下面的工作;凡内外帘官都要入宴。宴毕,内帘官进入贡院后堂内帘之所处,监试官开始封门,内外帘官绝对不允许和外界互相往来,内帘官除了批阅试卷没有别的任务,外帘官则负责监考,弥封,誊抄试卷。另外正副主考官则相互监督,以防作弊。为什么科举可以纵横上千年的封建社会,这是一个相对来说绝对公平的选拔,贫寒和富家同在一个起跑线上,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就可以入仕。/p
八月九日的秋闱大典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到了。这一日,林云轩穿戴一新,在崔大牛和康绍的陪伴下来到贡院。/p
乡试的考点是一省之最高学府贡院。/p
据史载江南学风昌盛的省份贡院有考棚两万多间,可容纳两万多考生同时考试。杭州府亦属江南,不过这个时候的贡院虽然没有那么多,但是一万多考棚还是有的。经过重重检验过关的林云轩进入考场一看,我靠,这眼前的景象简直是叹为观止,这比县试的场面大了不是一星半点的。古兵者有云:“将士过万,无边无沿”,这还说的只是人,单纯的人过万的场景,眼前的景象可是号舍过万你就想是一个什么场面吧。入目之处皆考舍,号舍又称为号棚,每一排号棚皆有兵丁和负责的官员巡视在侧,就算是后世的林云轩经过高考的场面,可是跟这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根本就不值一提。/p
他此刻在排队等待着引领的兵丁,因为号棚实在是太多了,号码也纷繁的很,一般的人到这就迷茫了。/p
前面两个学子相视一笑:“我等儒学会子弟,以后要相互关照啊,莫要辜负俞夫子的悉心栽培,我等共在其门下连理相依,唇齿与共还是要滴。”说着彼此嘿嘿一笑。/p
“我靠,儒学会?咋听着这么耳熟捏?还俞夫子,草了,莫不是俞宜之这货吧。前几天刚在范夫子面前告了老子的黑状,要不是咱巧舌如簧辩驳的范夫子无言以对,颇为赞同咱的想法,还不知道后果是什么呢?娘希匹,咋就听着这两货的对话有什么不对捏,好像对自己高中颇为自信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