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都市现代>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第825章 测试,目标特征提取

;

当然,用弹道反航母肯定不是这么简单,搞个目标分类算法就解决了。

首先,进行“目标分类”的前提是探测到目标。

但如何让弹道在再入大气层的过程中能克服黑障正常使用雷达,就是个巨大的问题……

降低再入速度到5倍音速以下可以从根源上避免黑障产生,然而低速的弹道目标对于防空系统来说属于最容易处理的靶子,也就违背了用弹道反舰的最初目的。

如果等到过了黑障区之后再开雷达,那反应时间又太短了,根本不够进行姿态调整。

其次,打击之前想要在茫茫大洋上找到航母战斗群的位置,还需要一套完整的全球海洋监测体系。

而眼下这会,华夏才刚刚发自己的第一颗陆地传输式遥感卫星。

第二和第三颗则是马上就要发射的资源二号01和02——

也是常浩南这次赶在春节之前跑出来搞技术测试的最初原因。

至于海洋遥感卫星……

对不起,还一颗都没有。

总之,至少在2000年,搓出反舰弹道这件事还是只能想想——

大多数人甚至想都不敢想。

反倒是王晓模的想法比较现实。

尤其是常浩南之前就考虑过,在c808平台的基础上,设计一款舒适度和航程都超过或者不亚于的反潜巡逻机。

在当前对抗主基调是斗而不破的大背景下,这种装备的重要性即便不说超过战术飞机这类常规主战装备,至少也不会更低。

想到这一层,常浩南当即转头看向旁边有点插不进雷达相关话题的梁绍修:

“梁工,咱们空警200,没在硬件上做对低空目标屏蔽吧?”

由于预警机在开发的时候主要考虑的功能还是对空探测,因此不乏有些型号直接在硬件上限制了电磁波的纵向俯角,以求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地面回波带来的干扰。

更有甚者,会在天线下面设计一个屏蔽层,直接把大俯角的下射电磁波给挡住。

常浩南当初做方案的时候肯定是没有这玩意的,但难保过去这两年里会不会给加上。

“没有,只是在雷达后台程序里做了下视角度限制”

梁绍修回答道:

“而且因为还是原型机,所以这个限制可以通过特殊命令解除,常总您有新的目标识别程序的话,也是在这修改一下软件部分就行。”

由于飞行员和地勤都不是专业的飞机设计人员,所以量产机到他们手里的时候,为了避免有人乱搞,都是把软件程序给锁死的,只会留下一些预设的输入输出端口。

但原型机或者技术验证机会有一個类似“开发者模式”的状态,让工程师可以更方便地进行修改。

“放心,不需要大面积改动现在的程序。”

常浩南回头看向跟着自己过来的工作人员。

后者随即会意,把一个随身携带的密码箱拿了过来。

打开之后,里面放着几块硬盘。

“我已经把目标特征提取和分析功能封装成了一个模块,只要到现有的数据处理代码后面就行。”

话虽如此,但预警机上的操作计算机毕竟不是家用电脑,搞个si格式的安装文件然后等着自动完成就行了。

后世在军用终端上大规模应用的do才能安装的新潮玩意。

对硬件要求极高,而且还不稳定。

就跟2023年的11差不多。

而且还没正式发售呢。

所以,常浩南最后用了将近一个星期,才彻底完成程序更新和必要的地面测试工作。

甚至比他之前写程序花的时间都长。

当然,这些天里面,梁绍修他们也没闲着。

而是帮着跟海军领导进行协调,借用过来了一批训练用的假目标。

不是自航式诱饵那种高大上的东西。

而是单纯土法上马,在浮标上安装不同样式的模型,或者是角反射器。

用来在非实弹训练中低成本模拟从舢板到驱逐舰在内各种体量的目标。

属于是早年间军队要忍耐时期没有办法的办法。

好处是只要用个交通艇或者拖船就能布设,用完之后还能无损回收。

但后来发现效果其实还不错。

不过,因为是浮标,所以肯定没办法布设在公海大洋之类的地方,只能在相对浅的位置上发挥作用。

……

除夕前的最后一天。

“常总,北海舰队的同志发回消息,说他们已经把预设的35个假目标全部设置好了,另外,正在附近海域训练的107、110、和519三艘军舰也会配合我们,作为真实舰艇目标,跟角反射器的信号特征进行对比。”

梁绍修挂断电话,对旁边不远处的常浩南说道。

后者此时正在塔台的落地窗,前看着空警200从停机坪驶上滑行道:

“通知20001号机,准备起飞吧。”

如果讲道理的话,那常浩南作为副总设计师,梁绍修在空警200项目中应该算是他的领导。

只不过这次测试的内容其实跟预警机本身没什么直接关系,双方更接近合作。

之所以在空警200的框架下进行,只是单纯为了方便而已。

况且,从96年年末解决运8平台机翼结冰问题那次开始,梁绍修其实相当于一直在跟着常浩南学习。

跟当年601所的林示宽一样,算是常浩南带出来的半个徒弟。

所以,才有了眼前这总师向副总师汇报情况,然后副总师向总师下达指令的奇怪一


状态提示:第825章 测试,目标特征提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