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铁血帝国>第一百六十六章 乌兰乌德大会战(三)

伊尔库茨克,俄军东西伯利亚方面军司令部。

“太快了,这样的突进速度靠人力和马力是不可能办到的……”

面对墙上画得花花绿绿的地图,远东方面军司令官巴列耶夫上将腆着肥硕的肚皮感叹道。

“敌人靠的是坦克和汽车部队,坦克能轻易突破我们的野战防线,而汽车能把步兵和补给迅速运到前线——坦克和汽车并不稀奇,重要的是数量和组织形式。”身形瘦长、与司令官形成鲜明对照的参谋长托卡列夫少将在旁回应道。

门开了,一名副官进来报告:“纳卡西泽将军求见。”

巴列耶夫摆摆手:“请他进来。”

稍顷,一名脸庞宽阔、蓄着羊角胡的骑兵中将大踏步地走了进来。

巴列耶夫热情地迎了上去:“欢迎您,亲爱的米哈伊尔*伊里奇*纳卡西泽,您一路上还好吗?”

纳卡西泽急忙摘下他的哥萨克皮帽,伸手与巴列耶夫紧握在一起。

“托上帝跟您的保佑,我和我的装甲部队一路平安,部队还在车上,只要您一下命令,我马上带他们去前线,把黄猴子的玩具碾成碎片!”

巴列耶夫抚着肚皮点头道:“太好了,有您这位装甲兵之父在,敌人的装甲部队再也不能横冲直撞了——请到这边来,看这里。”

这位被巴列耶夫称为“装甲兵之父”的纳卡西泽将军,亚俄战争时乃西伯利亚哥萨克骑兵部队的一名高参,与巴列耶夫共事过一段时间。在那场旷日持久的惨烈大战中,令拿破仑赞叹、令俄罗斯人骄傲的哥萨克骑兵在敌方机关枪和速射炮的强大火力面前败得一塌糊涂,变成“一堆完全过时的废物”。严酷的事实,迫使俄军中的有识之士痛感“必须研制一种兼有机动性和火力的装甲汽车”,其中倡导最积极的,正是纳卡西泽。

1905年,纳卡西泽设计出俄罗斯的第一部装甲汽车,命名为“纳卡西泽”装甲车,被当时的俄国国防部所采纳,准备试制,但是,当时的俄国没有汽车工业,只好委托法国的吉拉德*鲍埃公司来制造,于是,在1906年上半年,“纳卡西泽”装甲车的第一号样车在法国工厂里诞生了。事实上,光从外形上看,这部“纳卡西泽”跟当时法国陆军装备的“沙隆”装甲车如出一辙,采用的也是法国汽车底盘。

该车全重3吨,乘员3-4人,车体顶部有一个小机枪塔,装一挺哈乞开斯8毫米重机枪,动力装置为一台最大功率37马力的汽油机,公路最大时速50公里,装甲板厚4点5毫米,可在100-200米距离上防御普通枪弹及榴弹碎片。

当时俄国政府向吉拉德*鲍埃公司订购了10部“纳卡西泽”装甲车,该公司于1908年完成制造任务,随即启运至俄国,不想运输途中竟被德国军方偷去两部“研究研究”,最后运到俄国的只有8部,加上先前的第一号样车,使俄军拥有了最初的九部装甲汽车。俄国陆军部以此为基础,组建了装甲教导队,由纳卡西泽将军任装甲兵总监,俄军的时尚新兵种——装甲兵由此诞生,纳卡西泽也因此被冠以“俄罗斯装甲兵之父”的美名。

在纳卡西泽的大力推动下,装甲教导队参加了1908年俄军的夏季大演习,反映良好,俄军上层遂决定进一步扩充装甲兵实力。

从1908年起,拉脱维亚里加市的卢梭*巴尔德汽车工厂开始生产和组装“纳卡西泽”装甲车的改进型“卢梭*巴尔德”,到欧战爆发前共完成大约250部。

此外,还开发了“姆盖布洛夫”、“普梯洛夫-加夫特”、“日卓尔斯基*皮亚雷特”等好几种装甲汽车,其中大部分装1-2挺机枪,有两种装有40毫米火炮。

与此同时,还从英国订购了大批装甲车辆,主要是“奥斯丁”和“莱彻斯特”两种型号的装甲汽车。前者全重4吨,有两个机枪塔,各装一挺维克斯机枪,装甲厚8毫米,公路最大时速50公里,战前共订购了100部,实际到货60部,1914年起,圣彼得堡普梯洛夫工厂开始仿制该型装甲车,称为“奥斯丁*普梯洛夫”型,战前共完成20余部。后者配一挺维克斯机枪,共购进20部,由于该车轴距太长,不适合俄罗斯的地形,之后没有继续购入。

纳卡西泽并不仅仅满足于轮式装甲汽车的大发展,他的目光转向了更适宜在俄罗斯荒野上行驶的半履带式装甲车。1909年,沙皇的私人汽车司机a*凯格莱斯为波罗的海工厂设计了一种“轻型橡胶履带系统”,使车辆能“越野行驶和在雪地上行驶”。在纳卡西泽主导下,普梯洛夫工厂于1912年开始利用凯格莱斯的设计原理制造半履带式装甲车,工厂制成的样车于1913年夏季和冬季分别进行了行驶实验,取得了成功。随后俄军订购了60部这种装甲车,称为“奥斯丁-凯格莱斯”半履带装甲车,也有人将其称为“自动雪橇”,战前全部完成。

该车全重5点8吨,有2个机枪塔,各装1挺维克斯机枪,动力为50马力的“奥斯丁”4缸水冷汽油机,公路最大时速25公里,最大形成80公里,装甲厚7-8毫米。该车最大的特点就是车体前后各有一个延伸出去的滚轮,可以提高通过壕沟的能力,冬季时还可卸下前滚轮换成雪橇,提高雪地通行能力,非常实用。

1911年前后,随着英国对德妥协政策的彻底破产,英法俄协约的进一步深化,英法开始着力强化俄国的军工能力,以期在未来的欧洲战争中更有效地运用俄国最具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六章 乌兰乌德大会战(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