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铁血帝国>第七十七章 封闭战?消耗战!

“由于北海道方面的攻略作战已转入内陆,敌舰队主力也已深陷海参崴军港,拟将战前设立的第一机动舰队及由该舰队主力组成的北海道攻略支援舰队撤消,所属兵力重组,大部归入联合舰队,以满足联合舰队全面封锁海参崴港计划的兵力需求,部分则调派往第二机动舰队以执行中国本土附近海域的警戒任务,另有一部分拨回日本各地方舰队,担负日本列岛以东、以南海域的警戒任务。中朝联合的第三机动舰队撤消,主要兵力亦归入联合舰队……”

在幻想出来的一片广袤沙滩上,文易空着手,躺在水床上,晒着温和的太阳,睡得香甜。他旁边,躺着左手美女右手香槟的杨正金,轻轻地,哼着与天堂地狱有关的歌。人的梦境,有时候真的会串联,你相信吗?

1903年10月1日,深夜,海参崴港以南15海里(约27公里)外,一串乌黑的舰影正迅速掠过灰暗的海面。

海军中校舒时德缩在旗舰“白雪”号狭窄的指挥台上,瞪大了眼睛搜寻海面,前方一百八十度范围内什么都没有。

舒时德中校的驱逐第一战队当夜倾巢而出,麾下共八艘标准排水量八百五十吨的“松雪”级驱逐舰:“白雪”、“飞雪”、“松雪”、“林雪”、“深雪”、“暮雪”、“山雪”、“落雪”。

每艘驱逐舰都搭载了十六枚水雷,企图在海参崴港以南10海里(约18公里)外布设一处小型雷场。

除驱逐第一战队外,参与此次行动的还有傅克思少校的鱼雷第五战队,下辖标准排水量为四百八十吨的水字号大型鱼雷艇“汉水”、“江水”、“河水”、“渭水”、“辽水”、“漓水”、“湘水”、“邕水”、“淮水”、“赣水”共八艘,这些鱼雷艇并不搭载水雷,主要负责护航和在布雷区域事先扫雷。

自开战以来,这是中国海军第十三次在海参崴港周围实施布雷作战。

舒时德十分清楚这种作战的危险性。

9月14日午夜到9月15日凌晨,由王洛功上校率领的布雷支舰队在向预定布雷场航渡时与俄军巡逻支舰队遭遇,华军以猛烈的火炮和鱼雷攻击打沉了俄国巡洋舰“保雅林”号和驱逐舰“可怕”号,己方损失轻微,但在随后的布雷作业中,华军巡洋舰“春雨”、“秋雨”和驱逐舰“萍月”号触雷沉没,任务失败,一夜之间阵亡四百九十八人。此次战斗后,联合舰队决定不再将巡洋舰编入布雷支舰队中。

9月17日,华军以驱逐第五战队的七艘月字号驱逐舰和鱼雷第五战队的八艘水字号大型鱼雷艇组成布雷支舰队,执行第五次布雷作战,这次没有遇上任何敌人,但在布雷作业将要结束时,驱逐舰“星月”号触雷沉没,二十五人死亡。

9月22日,华军驱逐第三战队的八艘月字号驱逐舰和鱼雷第三战队的六艘七十吨级小型鱼雷艇组成布雷支舰队,执行第七次布雷作战,在开始布雷作业后不久,被敌方巡逻分舰队发现,双方展开激战,华军“皓月”号被鱼雷击沉,另外还损失了二艘鱼雷艇,俄军损失了一艘小型驱逐舰“决心”号。

鉴于月字号驱逐舰吃水太深,容易触雷,从第八次布雷作战开始,改由吃水较浅的雪字号驱逐舰担当布雷战的主角,并派出携带扫雷装置的大型鱼雷艇为其护航,每当进入预定布雷场之前,先由鱼雷艇清扫一番,再展开布雷作业。果然,从第八次作战到第十二次作战,连续五次作战中都再没有发生触雷损失。

“不过打起遭遇战的话,雪字号的火力可就比月字号弱一些了。”

舒时德想道,轻轻抚mo“白雪”号指挥台的栏杆,忽然生出些莫名的杂念。

驱逐舰这种八九百吨的小东西,与一万多吨的主力战舰相比,简直是薄弱得可笑,但在鱼雷广泛使用起来的时候,没有驱逐舰护卫的主力舰却又薄弱得可怜。两三发价值数百英镑的鱼雷,甚至一两枚便宜得变态的水雷,就有可能将一艘花费几十上百万英镑的装甲巨舰送入海底,再强的事物,毕竟也还是有其一触即溃的死穴。但无论如何,主力舰的作用依然不可替代,驱逐舰鱼雷艇什么的,怎么看也只是为主力舰打杂的而已,侦察啊,扫雷啊,巡逻啊,护航啊,雷击啊,必要的时候还要做垫背的,“随时做好为主力舰牺牲自己的准备”。真要干起来,还得靠主力舰撑着,有点像斗兽棋,象吃狮子,狮子吃老虎,老虎吃狼,狼吃猫,猫吃老鼠,老鼠可以堵进大象鼻子里把大象塞死,所以老鼠又可以吃大象,引用到海军作战中,就是鱼雷艇吃主力舰,主力舰吃巡洋舰,巡洋舰吃驱逐舰,驱逐舰兼吃鱼雷艇和主力舰,不过事实当然并非如此简单,主力舰上密密麻麻的火炮在大白天里照样可以把鱼雷艇和驱逐舰赶得远远的。且不说作用如何,只想想那宽大的舰体,高耸的桅杆、烟囱和舰桥,巨大的主炮炮管和炮塔,密密麻麻的副炮和舷窗,想想万吨巨舰在大浪中劈波而行的雄姿,怎能不生出豪迈之情,怎能不生出羡慕之心?

“别的不说,主力舰上的伙食肯定比这小东西上的好吧。”

舒时德立即想起今天的晚餐,那重复了一万遍的菜谱,光是听一下就会丧失三分之二的食欲。

“赶快升职吧,努力,努力,一定要上战列舰,最起码是装巡,轻巡的话,想来也好不到哪里去,三千吨和八百吨,这么一想,就差不了多少啦。”


状态提示:第七十七章 封闭战?消耗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