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青春校园>造神插件>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动天下
天火光的照耀下。大伙各自仓皇而逃……

两日后,大将军曹真脸色铁青站在城头上。

自西边逃回的溃兵,个个灰头垢面、无精打采,一拨又一拨窜进陈仓的西门;出征时8万数量的人马,回来只有7.5万;除了1500人是白天时“抢人”战死的,其余3500人,估计都是在夜晚的混乱中被自己人踩踏而亡,至于死在“纵火犯”手上的,其实没多少人。

魏明帝的口谕,就在这个当口。送达了陈仓。

“击杀王军……”

曹真满嘴苦涩。王军有这么好杀的么?别说杀掉王军。能挡得住,就谢天谢地了。

接下来的局势发展,证实了曹真的判断。

继武都郡之后。天水郡、广魏郡、南安郡、陇西郡完全落入了王军手中;而安定郡西部、阴平郡北部,都有部分区域已经不再属于魏国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军相当于完成了诸葛亮所谓夺取六郡的战术目标。

曹叡沉默了。

孤立无援的阴平郡,仅仅剩下一半区域,被吞并只是时间问题;至于是被王军吞并还是被蜀国吞并,对魏国来说,结果都是一样。

更糟的是,加一起面积相当于半个魏国疆域的西域长史府和凉州,被王军隔断了!

王军的名字,一时间传遍周围5大势力。甚至远在匈奴北边的鲜卑,都在讨论王军的抢老婆的话题……轲比能刚刚吞并了东部的鲜卑各部落,势力大增,野心开始无限膨胀,对王军能够抢夺魏明帝的姐姐做老婆一事,由衷佩服。

实际上,除了名头响亮之外,王军势力的生存空间并不乐观;北方是匈奴,东边是魏国,南部是蜀国,正西部是羌胡,而西北部,则是被王军截断的魏国势力,凉州;此外,这个时期的羌胡、匈奴甚至更北一点的鲜卑,都在表面上与魏国交好。

彻底拿下阴平郡和安定郡后,王军暂时停下了扩张的脚步。

先内政、后军事,王军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一系列的调整。

张雄为阴平郡太守,张霸为武都郡太守,梁绪为天水郡太守,梁虔为广魏郡太守,尹赏为南安郡太守,张胜为陇西郡太守,张赢为安定郡太守……王军连哄带骗让张颌的四个儿子都成为了自己名下四郡太守,而且还把广为宣传,用意很明显,让张颌别无选择;实际上张颌四个儿子,比张辽的儿子张虎差远了,名副其实的虎父犬子……混军队其实并不合适他们。

军事上,王军咬牙成立了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四军,再艰难,无非从零开始。

青龙军,暂编1.2万人;姜维,为青龙将军,马忠为中郎将;镇守南安、陇西两郡,伺机攻打凉州。

玄武军,暂编1万人;张颌,为玄武将军,张翼为中郎将;镇守安定郡及广魏郡北部,伺机攻打魏国新平郡,并威慑魏国扶风郡。

白虎军,暂编1.2万人;郭淮为白虎将军,张嶷为中郎将;镇守武都、阴平两郡,防御蜀国。

羽林军,暂编为1.5万人;邓芝为羽林将军,张虎,为辅军中郎将;邓芝带 0老兵驻守广魏郡城,张虎则带新募集的7000新兵在天水郡礼县练兵。

至于朱雀军……都是女兵,暂编为1000人,曹婴自领都尉职务……

好吧!王军表示自己不歧视女性,就让曹婴去折腾。

独臂阿诺,配给了郭淮,阿达,则配给了张颌;这既是保护,也算是一种武力监控,单靠张翼、张嶷,可搞不定张颌、郭淮这两个智勇双全的降将。

为了对麾下文武表示鼓励,王军干了一件无耻的事……每个人发了一个1元钱的打火机,作为奖赏;这也许会让后世人们极度鄙视的事,放在三国,却让姜维等人惊喜万分……神器啊!

武不成,文不高,这是王军对俘虏费曜的看法;但偏偏是这个费曜,死活不投降,比张颌还难搞定;能力平庸,贵在忠贞,王军早早就放费曜走人,为了不浪费人力。还委托他带了一封给曹真的战书。

…………

曹真最近的日子,过得一点也不好,大将军这位子可不好坐。

收到魏明帝的口谕之后,曹真硬着头皮组织了两轮进攻。都被王军半道伏击;损失了过万人马后,曹真再也不愿做这无用功,宁可在陈仓高筑城墙,布置各种防御措施,坐等王军来攻。

但是,曹真这个小小的愿望,王军并不能满足他。

时局依然在进一步恶化;投效王军的张颌,彻底拿下了安定郡,兵锋直指新平郡,和广魏郡、武都郡的汉军一起。形成了对扶风郡三路夹击之势;若曹真不做调整。没准张颌这个叛将会直接带兵打进长安……长安附近的各郡兵马都被抽调一空。魏明帝只有2万人马保护着,这很危险。

曹真只能苦逼的进行了兵力调整;3万人马被调派到新平郡,2万人马回防长安。陈仓北部几个县城放了3万人马……悲催的陈仓,仅仅余下4.5万人马驻守。

主动进攻和被动防御,带来的差异就是这么大;抛开7000新兵,王军总兵力才4.3万,而放在扶风郡三个方向上的兵力实际上不过2.4万人,就把曹真给逼的焦头烂额;当然,这里面也有没有得力将领的问题;单单为了防北面的张颌,曹真就用了3万人马,苦逼是在所难免的。

北有张颌、西有姜维、南有郭淮,这三人均为智勇双全之辈。王军可以安心东进;9月13日,王军率9000人马,兵临陈仓。 0羽林军加1000朱雀军,进攻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动天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