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外,韩啸身穿明光甲,身后五百军,端坐马上,静立风中。/p
“韩啸,此去洛阳,你们一定要保护好魏大人。”/p
李世民脱下身上的大红披风,亲自为韩啸披上。/p
韩啸抬头,看看城墙上下站满的百姓。/p
这时候不刷声望,更待何时?/p
“秦王殿下,请转告陛下,便是我韩啸死在洛阳,也要保得魏征魏大人平安归来!”/p
这话语掷地有声,魏征虽然知道韩啸狡诈,但听到这样的言语还是很感动。/p
抬头看看,太子竟是未派一人来送行。/p
他长叹一声,太子如此刻薄,他日如何做一位明君?/p
“殿下,请放心,魏征定会完成使命,让洛阳罢兵。”/p
说着他看向韩啸,点点头又道:“便如韩统领所说,若不能让洛阳罢兵,就让我魏征死在洛阳!”/p
这二位竟是在在这长安城外,立下军令状!/p
“好!这才是我大唐的汉子!”/p
“韩统领不愧是大唐精英,青年楷模!”/p
“魏大人也是我大唐文官的榜样!”/p
······/p
韩啸很满意,他看向李世民,忽然高声道:“殿下,我父韩仁光乃是天下第一高手,我若死在洛阳,他日你挥兵洛阳的时候,让他替我报仇就是!”/p
说着,他忽然一顿,看向身边的魏征。/p
“魏大人父母妻儿俱在,若是大人有个三长两短,还请殿下照顾他的一家老小。”/p
这话一出,魏征一愣,满场百姓轰然叫好。/p
“真汉子!”/p
“好儿郎!”/p
李世民也是心中一动,这魏征虽说耿直,但有胆有识,忠勇双全。若是能将之收归麾下,也是不错。/p
“放心,魏征大人的家小,我李世民必待如亲人!”/p
魏征看看人群中有些人的脸色变化,默默记在心里。/p
这次去洛阳,不管能不能回来,太子,是不会再信任他魏征了。/p
“那就多谢殿下了!”/p
魏征拱拱手,转身走向马车。/p
韩啸端坐马上,双手一抱拳,高声喝道:“大唐儿郎韩啸,向殿下辞行!”/p
李世民点点头,沉声道:“活着回来!”/p
韩啸一拨马首,转身便走。/p
五百军士在马上高喝一声:“大唐儿郎胡二、陈广盛······向殿下辞行!”/p
然后跟着韩啸,策马而去。/p
李世民在后面高喊一声:“活着回来!”/p
满城百姓不少都是面色涨红,满脸泪花,大吼着:“活着回来!”/p
等韩啸他们走远,长安城中不少读书人悄然离去。/p
他们昨天已经接到任务,将王世充不顾百姓死活在春天出兵,大唐为百姓着想,屈辱求和的消息散布到整个大唐,甚至可以的话,其他地方也能传。/p
用韩啸的一句话就是:大唐,是正义的!/p
而西城外,一袭青衫的韩仁光,在韩陈氏满脸眼泪光中。手执长枪,策马扬鞭,绕着长安城往韩啸他们离去的方向追去。/p
韩啸第一次领军,就是如此凶险的出使,让他如何放心?/p
——————————/p
军情紧急,五百军士保护着马车,一刻不停的往洛阳方向进发。/p
一路上传来的消息,让使节团更是心情沉重。/p
王郑兵马一路势如破竹,已经深入大唐腹地百里。唐军虽有抵抗,但仍止不住王世充大军的步伐。/p
此时使团前去洛阳,让洛阳罢兵的希望,更是渺茫。/p
韩啸记忆中,王世充并无此次出兵,也不知是不是自己的重生,改变了历史。/p
虽然对大局并不担忧,但现在局势混乱,这次出使能不能成功,他也没有了把握。/p
而魏征倒是老神在在,每天窝在马车上不出来。/p
长安城外,韩啸摆了魏征一道,让他与太子离心。/p
现在魏征每天看韩啸时淡然的表情,让韩啸心里打鼓。这些文官一个个焉坏,看似满脸微笑,说不定心中打的什么主意。/p
使团越往前走,逃荒的百姓、散乱的溃兵越多。/p
到得商洛,前方传来消息,王郑兵马已到旬阳县,正与大将屈突通对峙。/p
但是唐兵不过四万,郑军十万余,屈突通败退是早晚的事情。/p
“是直入洛阳还是去前线看看?”/p
这是使团出长安以来,魏征第一次主动与韩啸说话。/p
“先去前线,我想看看此次王郑兵马士气如何。”/p
谈到正事,二人都是一脸严肃。魏征知道自己对兵事不通,闻听此言,点头安排使团往前线而去。/p
按照韩啸的要求,五百军士换上明光甲,每人手持旌旗,看上去威武雄壮。/p
五百人一字长蛇阵前行,远远望去,竟是犹如数千大军。/p
还没到旬阳县,前方便有大军前来接应。/p
到了城中,魏征带着韩啸去大帐见屈突通。/p
“魏大人将生死置之度外,前往洛阳,让人敬佩。”/p
屈突通看上去年近五十,长须飘飘,清瘦的脸上挂着微笑,看上去颇有些儒雅之色。/p
“奈何郑军势大,我手上兵少。这战场上给魏大人拖腿了!”/p
他满脸惭愧的向魏征说道。/p
从来战争都是为政治服务的,如果唐军能阻住郑军步伐,那魏征去洛阳议和的把握就大的多了。/p
“屈突将军不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