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满唐华彩>第83章 策论
之前是惨不忍睹,如今算是能入眼的丑了。

“听说你救了虢国夫人,在她府中养伤十余日?”

“学生惭愧。”薛白老老实实应了,“学生已搬来长寿坊,往后向颜少府讨教就更方便了。”

“咳咳咳。”

颜真卿呛了水,咳了两声,连连摆手,懒得再与薛白多说,凝目看向他的策论。

“国家赋敛之法皆为租庸调,有田方有租,有身方有庸,有户方有调,而大唐立国已一百二十九年,版籍浸坏,多非其实;田亩兼并,愈演愈烈;赋敛之司随意征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贫者丁多无所伏匿,不胜困弊,逃徙弃户。至此,赋敛之法不变则不通,拟改为两税法。各州县所征之赋额,先度其数,量出而制入;户税则制户籍之册,不论主仆,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地税则租庸杂徭悉废,以田亩多寡而论……”

策论很长,简单而言——以户税、地税来代替租庸调,户大地多者多交,户寡地少者少交。

其中竟还有许多详实的赋税记录,计算并列举了从开元十四年到天宝五载这二十年间,分别用租庸调、两税法能收到的大概税额……这是连他这个长安县尉都无权查看的帐目。

颜真卿眯起老眼看了很久,眉头时而微微皱起,时而舒展开,最后微微叹息。

“你可知这份策论会害死你?”

“学生知晓。”薛白道:“若真以此改革税制,将损害全天下世家大族之利益。可惜,它害不死我,因为它实行不了。”

官廨中安静了一会。

颜真卿体会着薛白所说那“可惜”二字,心里沉甸甸的。

近来,京兆府不停催促,要捉捕逃户、追缴税赋,他见得越多,越是深知租庸调早晚得改。

而薛白这份策论,比他所见过的任何税法都成熟、完善,因此也更危险。

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出自一个少年郎的手笔……颜真卿关心的是,它能不能实行?

圣人必不愿大动干戈,然而真没希望吗?不见得。

颜真卿思忖良久,深知薛白能拿出这样一份策论给他看,是出于完全的信任。

必须慎重处置,既保全眼前这个年轻人,又不能辜负其心血。

他开口,却还要向薛白讨要更多的信任。

“你可放心将这份策论交给老夫?”

“学生岂有信不过老师的?”

此时官廨内没有旁人,颜真卿摇了摇头,缓缓道:“老夫想将它交给一位至交好友过目,或能让它有朝一日有施行的可能,你可愿意?”

“全凭老师做主。”

颜真卿深深看了薛白一眼。

其后,他点了点头,郑重其事地将策论收入怀中。

他话很少,脑中一直在思忖着这税法改革的利弊,甚至忘了给薛白评价,忘了给出字帖,连公务也不再理会,径直出了官廨。

此时此刻,看似波澜不惊的颜真卿其实失态了。

~~

薛白走出长安县衙,回头看了一眼杨玉瑶给他的两个护卫,心想右相府、东宫应该暂时都不会动手除掉自己。

杨慎矜案才结,双方都是在避风头的时候,他正可借此时机把水搅浑。

最好老师能把这篇策论传阅给清正忠臣,而清正忠臣往往支持东宫,那很可能还能让东宫也误以为他背后有势力的。

李林甫这边以为他有势力,反应是忌惮;东宫那边则必然会是想要吞并他。

那么,他或许就能在这忌惮与吞并之间存活下来,反过来吞并一些实力。

~~

“切合时弊,也大动干戈。”

房琯放下手中的策论,缓缓道:“这不是清臣的笔迹,何人手笔?”

颜真卿道:“房公先说觉得如何?”

房琯抚着灰白的胡须,笑道:“老夫方才已说过了。”

他时年五十岁,是武周名相房融之子,出身高贵,才学不凡,名重四海,如今官任太子左庶子、给事中,拜相之路已走到了最后几步。

另外,他是太子的长子广平王李俶的老师。

面对颜真卿的谨慎,房琯神情郑重了许多,于是直言不讳道:“圣人必是不愿行这一策的,但太子却很愿意。清臣可否让我将这策论呈于东宫?”

“我先誊写一遍如何?”颜真卿问道。

房琯笑道:“清臣这是在逼老夫表态啊。”

他明白颜真卿的意思,这两税法牵动的利益太广,如今还得先把提出此策之人保护起来。

“老夫对天起誓。”房琯遂抬手指天,“既献此人之策,必保此人周全,如何?”

颜真卿这才道:“此事说来话长,房公或许还见过他。上元夜的御宴上,他胡乱拼凑了一首词。”

“薛白?”房琯微微一讶,哑笑道:“老夫还当他是个攀附权贵的宵小,未曾想有这般志气……”

~~

“薛白?”

李亨昨日才听李静忠细说了薛白,没想到如此之快又听到这个名字。

此时已是夜深,坐在李亨面前的是他的长子李俶。

李俶时年二十一岁,有着酷似圣人年少时的英气。

“是,当时薛白跑来审问李静忠,孩儿还恼怒他如此无礼,未想到他有如此奇才,能提出这样的税法……”

年轻人锐意进取,总是畅想着有朝一日要革除积弊、肃清吏治,之前的一点过节此时反而就没那么重要了。

却没人与李俶说过,东宫曾活埋薛白一事。

李亨对两税法不像儿子这么感兴


状态提示:第83章 策论--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