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国姓窃明>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
这厮骗我各自撤去裕州、叶县的兵马,怕不是想配合沈树人偷袭吧?就凭他跟沈树人书信往来、删改欺瞒,就该让他付出点代价!

传我将令,把原本打算调去郾城的最后两波人马,移防到叶县!左良玉这边,也不可不防!”

宋献策觉得有点分散兵力,忍不住委婉劝道:“会不会过于谨慎了?纵然左贼有私心,可叶县在我军之手,桐柏山险隘不是左良玉能轻易翻越的,此前这点兵力已经够守住了。

而且叶县地势险要,人口稀少,无水路可通大船,粮草转运困难,不像郾城直接靠着讨虏渠和汝水。在叶县驻扎兵力多、驻扎久了,就算靠吃人解决军粮,都没那么多当地百姓可吃。”

李自成一抬手,示意宋献策住口:“小心无大错!再说了,这样也好趁机看看左良玉真心。孤就算增兵叶县,也会偷偷地去。甚至可以让左良玉再让那个郝效忠监督。

咱就玩戏文里董卓李世民那招,而且反过来玩,‘夜里偷偷带兵进城,白天大张旗鼓出城’,告诉左良玉咱把叶县的兵力大半撤走了。

要是左良玉也信守诺言,把对面裕州的兵力撤去大半,咱就相安无事。要是有个风吹草动,或者真的叶县驻军军粮不济,对面又有机可乘,咱就撕毁盟约,偷袭南阳就粮于左良玉!

孤可是听说,南阳原本是杨嗣昌出击的根据,还是有一些存粮的,河南周边都被战乱祸害得没粮食了,劫了左良玉老巢的余粮,也能贴补一二。”

宋献策听大王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背弃盟约誓言如喝水放屁一般轻松,他当然也不好再劝。

……

这事儿终究因为李自成的多疑,撕开了一道裂痕。

此后几日,李自成也如约多分了四五万兵力去叶县,而叶县那边原本该抽调来郾城的人马,也因此完全没有抽调。

一来一回,此消彼长之下,李自成的三十八万大军,原计划该在郾城周边驻扎二十万,叶县最多三五万,开封周边留十万,剩下少量零星的四处散布劫掠补充粮草。

现在却变成了在郾城驻扎不足十五万,叶县那边也达到了七八万,还有更多的预备队留在沿途后方,可以隐蔽起来随时机动增援,具体一时难以赘述。

一言以蔽之,沈树人仅仅靠一封信、再加上让李自成的心腹看到顾炎武的存在,就把李自成给调动了,也让李自成部署到郾城正面的兵力,抽调削弱了至少三成,去提防并不存在的威胁。

而左良玉也被沈树人调动了,他原本明明不想为沈树人分摊压力的。可是跟李自成拉扯出裂痕、并且让李自成知道了“南阳城里有杨嗣昌死前为剿贼大军囤积下的相当一批存粮”后,左良玉也不得不自保,

他其实也在裕州玩“假装没在前线留很多兵力,但实际上只是偏偏李自成的查验使者,玩白天公然撤军夜里偷偷再回来”的把戏,双方都只能被猜疑链僵着。

而三方的战略目标,也在这一番拉扯中,越发的明确了——

流贼就在等沈树人强攻郾城,或者如果沈树人敢绕过郾城直接去开封,就断沈树人粮道。

而沈树人却可以利用“流贼移动到郾城后,因为兵力集中,越发难把大部分人马撒出去杀人抢劫找粮食,难以持久”,等李自成露出破绽,或者不得不分兵,到时候沈树人再动手。

这里面的关键,就成了各种各样的心理战,

比如沈树人要如何让李自成相信“我比你更能耗,我粮食比你多,我也不怕崇祯逼我决战”,

而李自成又要如何让沈树人相信“我不相信你比我更能耗,我不相信你能顶住猪领导崇祯的逼迫出战”。

这种心理战当然是不能急的,所以两军在郾城、上蔡之间相持后,最初四五天,沈树人什么都没干,只是做好情报侦查工作,双方也爆发了一些小规模的冲突,都是斥候战。

而这种小规模的斥候战,往往也都是官军取胜——因为小规模骑兵对抗,官军的装备优势太明显了。

朱文祯麾下的精锐骑兵,在全员转轮喷子手枪的加持下,绝对可以把数倍的敌军斥候轰杀成渣。相比之下,流贼那边的人数规模优势,在斥候战中却根本无从发挥。

不是李自成的斥候骑兵,和沈树人的斥候骑兵遭遇,然后被屠戮大半。

就是李自成派出杀人抢粮食的小股部队,遭遇了袭击,然后连人带抢到的粮食统统丢了。

要不就是李自成吃亏后,想派出机动部队迂回渗透绕后,截断沈树人在上蔡部队的粮道,但依然被沈树人击溃——

主要是沈树人在上蔡和汝阳都有分兵严密把守,而上蔡和汝阳之间的距离又不远,可以迂回穿插的空间很小,李自成的断粮部队一渗透进来,立刻就会被发现,然后被援军围殴。

吃了几次亏后,李自成终于发现了一个问题。

“这沈狗官居然如此嚣张?听说他在信阳府,全军也就七八万人,还要留一些守后方,前军应该也就五六万吧?就这他还敢同时在上蔡、汝阳都留兵处处严防死守跟我军相持?

他就不怕被咱各个击破?你们有没有打探清楚,上蔡、汝阳二城,每处到底有多少守军?”

九月底的一天,又是两场斥候战和骚扰粮道战失利后,李自成忍不住怒斥手下众将。

他已经是看出来了,沈树人的这个部署,因为步步为营,所以是很不利于闯军穿插分割断粮道的


状态提示: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