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立时觉得自己此时的判断,当真有些武断了,单单凭借他唐朝的打扮和重瞳子的特征,就认为他是黄巢,当真是有些说不过去!
但是即使下到这个洞里面,却仍旧找不到那三条人命和那三尸之字之间的关系,只觉得这次或许当真是要扑了个空!
正当我想回头去向方二强转达上去的意思的时候,登时肩头又被人给猛然间拍了一下,我转头望去,是方二强,他指着在人行雕像之后的位置,我登时也有些好奇,便朝着那人形雕像的后面走了过去。
而后,在我的护目镜略过了这雕像之后的空间的时候,却立刻愣住了,旋即,脑子里面一道白光闪过,又回头看向了身后的那一对对整齐对峙的石犀,心里面也不由自主地犯起了嘀咕,难不成这当真是“镇河墓”?
只见在这雕像之后,有一凸出于淤泥之上的石块,但是这却俨然不是普通的石块,在这石块的最上方的部分,被雕刻成一个上窄下宽的土堆的形状,并且在这石块的通体都雕刻有繁复的花纹,我深深地吸了口气,呆立地站在了当下,心脏就在此时也“噗通噗通”地跳个不停,单单看这外形,仿佛是一个古代的棺椁!
棺椁指的是装殓尸体的器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古书上曾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生有轩冕、服位、贵禄、田宅之分,死有棺椁、绞衾、圹袭之度。”
在古代,丧葬文化被纳入礼法之中,其中详细地规定了这棺椁制度:
天子棺椁四重,亲身的棺称椑,其外蒙以兕及水牛皮;第二重称地也,以椴木制成;第三重称属,第四重称大棺。
帝后之外椁两重,多用梓木,因而其棺椁又称“梓宫”。上公、侯伯子男、大夫,以等差分别为三重(有兕牛皮)、二重、一重。士不重,但用大棺。
又,天子大棺厚八寸,大夫士大棺厚六寸,庶人之棺只准厚四寸,无椁。后世帝王、贵族、士大夫,基本沿用此制,然时也有逾制者。
我仔细地看着面前的这口石头棺椁,有些闹不清楚这他妈究竟是来自于哪朝哪代,可是在这石头棺材正对着我的这面,我却看到了两行竖起的字幅——左边为冲天香阵!右边是——满城尽带!
一边单单有四个字,并且两边的对仗也并不算是工整,这究竟是……
而就在我思考的间隙,我又猛地回头看向了那个人形的雕塑,同时,也明白这个雕像分明就是黄巢,那是因为这棺椁之上的左右两幅字,压根就不是完全的,只是剩余的一半被埋到了河泥之中,完整版的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就是黄巢最为出名的一首《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花,在封建文人笔下,最多不过把它作为劲节的化身,赞美其傲霜的品格,可是在黄巢的笔下,却赋予它农民起义军战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把黄色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使它从幽人高士之花,成为最新最美的农民革命战士之花!
只是,就算是这雕像是黄巢,但是这首诗出现在这口棺椁之上,到底代表着什么意思呢?我定定地站在了当下,努力地思考着,方二强绕着这口棺椁在不住地左看右看,他现在的好奇心貌似比我还重,我则努力地让自己冷静下来,还算是比较平静地思考着面前的问题。
首先这里出现了棺椁,但肯定不是常人的墓地,自古选择墓地都需要参考“寻龙探穴”之术,觅得一处风水宝地便可以福泽后代,事事顺利,但是自古也没有把人的墓给葬在这河中的。所以这里只能是一处镇河墓!
而在这黄河之中修建这镇河墓,也往往只有两个理由:
第一就是,依靠这墓中的布局来防止黄河发大水,这是历代都有记载,相传当年李冰修建都江堰,就采用过这种方法镇河。
而第二就是,在这河中出现了难缠的怪物,因害怕它兴风作浪,为害一方,便把这怪物镇压在这墓中,依靠这黄河之中的龙气还有风水的布局,牢牢地震住,使它没有翻身的余地。
而……我又瞥到了出现在棺椁之上的那两句诗——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其中“黄金甲”这三个字我在脑海里面翻来覆去地想着,不停地思考着,“甲”即是“铠甲”,“铠,犹铠也。坚重之言也,或渭之甲。”
难不成,在这石头的棺椁当中,当真是震住了一只怪物吗?我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后背上面的冷汗,潺潺地汇聚在了一起,沿着身后的皮肤,流到了脚后跟的位置!并且这黄巢的雕像,就是用来镇守这石头棺椁当中的东西吗?
我正在冥思苦想的时候,站在石头棺椁另外一边的方二强又在朝着我挥手,难不成,他又看到了什么东西吗?看到这一幕,我赶紧走到了他的身边,他貌似十分的兴奋,伸手抓住了我的胳膊,并且十分地用力。
我狐疑地朝着这棺椁的一侧看了去,可谁知,方二强竟然把自己原本捡到的八卦形的青石瓦片,直直地对在了这棺椁之上的一处凹进去的地方,并且它们两个之间,竟然是如此的严丝合缝儿!
草,就是这里冲走的吗?思维一时间还是没有转过弯儿来,但是护目镜上的灯光扫过了石头棺椁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