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炆,现在这个平台属于你了。俺也做把逍遥的太上皇。”朱元璋的笑容整个在脸上绽开了,现在的朱元璋就给人一种重担放下的感觉,如释重负。
“是,皇爷爷。”虽然说现在朱允炆已经在一纸诏书之后成为了大明帝国的主宰,但是朱元璋,这个曾经的帝国主宰、朱允炆的便宜爷爷,对于他,朱允炆还是要以足够的尊重去对待。
拾阶而上,朱允炆的心情愈加的激动。
即便这里不是京师,只是临时的行在凤阳。
但是这是他第一次以大明天子——这个现在最强大的帝国的主宰者的身份站上这平台。
“允炆,也委屈你了。俺是老了,懒得动了。这你的第一次上朝,就要在凤阳行在进行了。不过这凤阳是俺的老家,也算是大明的发源地。俺的第一次朝会,还没有在这里呢!”朱元璋这种枭雄,在这朝堂之上也如同在家里一般随意。尤其在现在这种他已经退位的情况下。
朱允炆可实在不敢就这么和朱元璋有一搭没一搭的说下去。他呆呆的望向了朱元璋,因为他不知道他应该呆在那里。
“看俺这记xing……”朱元璋很是夸张的一拍脑袋,“云奇,快点给俺搬个椅子。这龙椅,俺还是不要坐了。”
说着,朱元璋起身让出了位置,云奇急忙从平台后面扯过来一张椅子放在龙椅后面。
朱允炆颤颤巍巍的做上了龙椅,但是,此时的他清楚,现在他还其实是一个监国,只不过现在获得了天子的身份。朱元璋的那张椅子,其实摆放的位置很有技巧。在龙椅后方,直接就暗示着朱允炆,现在你后面是我,我现在是你的靠山,但是我可以随时把靠着我的人搬走。
“诸位爱卿,今i是本宫……额……俺……额……朕……咳咳第一次上朝。有事请奏,无事退朝!”
经过几番艰难的挪位以后,一个在后排的疑似科道官员挤到了空的地方,手持一块笏板,大声说道:“臣御史王伦有事启奏!”
“准奏!”朱允炆实在是想装出那种威严,但是听上去的效果实在不佳。
“臣以为,这九边之设立,却又不妥之处。九边之总督,权柄过大,必为后世之患。而藩王者,为国之皇亲,家人也。这边境之兵,为藩王之所握,可不妙哉?”
这名叫王伦的御史稀里哗啦说了这一小段,搞的朱允炆有些犯晕。花了几息的时间整理了一下思路,朱允炆直接张口就说。
“王御史,这九边,乃皇爷爷之举,额,朕也不是完全清楚。唯知,这九边总兵并非终身任职。随时奉朝廷之令调动。而且在商议之时,皇爷爷还说,朝廷会要不定期以御史充任巡抚,监察总兵。同时还会定期加某内阁阁员为九府巡按,代天巡狩九边。”朱允炆直接又开始将这本来是他的计划再次增加了内容,将整个监督体系做了起来,“再加上藩王也是确实有一定的节制自己负责的九边部分边镇的权利,辽东由十五叔辽王负责,蓟州在四叔的管制下,大同是十三叔桂王,太原是三叔晋王,宁夏是十六叔庆王,宣府是谷王和四叔共同节制。而延绥、固原、甘肃三镇,则是又各地负责。”
“皇上,但是这还是不能改变九边总督拥兵自重的现实啊。”王伦似乎有些不依不饶,再次出声说。
朱允炆不懈的笑了笑:“这不论你怎么定,类似蓝玉似的悲剧都是可能发生的。你不可能做到,所有的大将都一心为公。毕竟只有有了私心,大家才更有动力去为我大明出力。要是说起这私心,我想在这站着的列位,你们没有过为自己办事的时候么?没有过收了点啥为别人办事的时候么?没有为了办事给别人送东西的时候么?
“水至清,则无鱼。这是自古流传现在的道理。要是大家都没有私心,大家都会慢慢的失去动力。有的时候,有些看上去不好的东西,缺往往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老子》里有这么一句话:‘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我也希望列位爱卿可以明白这个道理。总之,本……额……朕觉得,只要是可以为我大明获得利益的,都是好的。哪怕内耗,哪怕稍稍贪污,只要带来的效益。可以超越损耗。当然,贪污这种东西也是有限度的……”
“俺说两句吧。”朱元璋突然从他的椅子上站了起来,“现在的科道,似乎有些人的居心有些叵测了啊。设立九边,是在统一大明在边境的力量,让我大明的子弟兵有着一个科学严谨的指挥。藩王都是俺的孩子,俺当然知道他们适合做什么。俺封他们,是为了让他们有福可享。现在这在边境的几个孩子可好,不仅没有啥福气,还要带兵打仗。就算是老十七权,还是一个孩子就为着边军的后勤所cao劳。是时候让他们休息一下了!
“再说让懂得打仗的人去带领军队对付鞑子,反而是国之大幸,毕竟大明的子民不需要再做出更大的损失和牺牲。多少的家庭可以团聚,又可以让多少女子不再守寡?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希望诸位爱卿可以理解俺这么做的良苦用心。
“还有,据锦衣卫回报,现在有些科道言官和藩王有所联系。俺说,这科道是用来纠察百官,进谏皇帝存在的,你们这和藩王走的怎么近,是想站队?还是想要封驳掉所有皇上的旨意?俺说俺这孙子聪明,就知道你们不知道怎么居心,所以直接设立了内阁,让旨意有一条可以畅通的通道。
“虽然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