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大明永乐>第29章 :靖难之日!

公元1399年,三月初二。

昨夜又下了一场大雪,使得满城再覆盖上一层银装,街道之上亦是堆着厚厚的积雪。

也是在昨晚,葛诚和卢振分别找到张昺和谢贵,随后他们一起前往张信的住所。

商谈了什么是显而易见的事情,早先得到朱棣示意的张信,他同意了张昺立刻动手逮捕朱棣的建议,将进王城逮捕朱棣的时间定在了傍晚的酉时一刻。

决定在傍晚时分动手的原因比较简单,顺利的话就是没有多久就会夜幕降临,可以借着夜色再清理王城里面效忠朱棣的人,失败也能趁着夜色掩护从北平城撤到城外的军营。

按理说决定逮捕朱棣之后,他们不需要再有多余的顾虑,完全可以直接出动大军,再不济也能带上更多的人手,比较诡异的是张昺拒绝了谢贵直接出动大军或带上更多人手的建议。

张昺拒绝的原因是早先建文帝再次发来密诏,说是一定要保证燕王朱棣的安全。

一道莫名其妙的密诏让张昺不得不产生顾虑,比如人太多会不会有混乱中杀死了朱棣的可能,又或是动静太大让朱棣提前察觉,导致朱棣学湘王朱柏玩举家自焚。

毕竟已经有了湘王举家自焚的事情,弄得天下舆论汹汹,再出现一个那么做的藩王,会让建文帝更加没有面子的。

谢贵的认知中是朱棣的兵权已经被夺,王城也在己方的包围之下,再无让朱棣幸免的可能,同意了张昺的意见。

暗中投靠了朱棣的张信就更不会反对张昺的提议,内心里是千个百个的愿意,甚至还感到庆幸。

经过一天的准备,其实是双方都在紧急实施各自的方案。

以张昺为首、谢贵为辅的抓人队伍出发,张信则是坐镇大营,葛诚依旧在王城内当内应,开完会回去就被抓起来的卢振锁在某个大牢。

因为知道张昺和谢贵等人会选择从哪条路线进王城,吕阳和朱高煦早就安排妥当带人埋伏等着了。

朱棣在确认张昺等人出发后换上了一身的戎装,王城内一帮效忠朱棣的人手也是枕戈待旦的状态。

日子依然是历史长河中最为普通的一天,气候方面跟往年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因为人心里面的躁动,知晓将要发生大事的人一个个不是紧张就是焦躁,少许非常亢奋的人觉得今天注定意义非凡。

“还不来啊?”朱高煦当然也是全副武装,内心火热让说话时从嘴巴喷出去的雾气比其他人更多。

其实吕阳内心里也十分紧张,看上去却是一副稳如老狗的模样,事到临头还能安坐在城楼的室内,手不抖地给自己一再频繁倒茶和喝茶。

“别喝了。再喝等一下拼杀起来,说不准就尿了。”朱高煦说道。

啊?

还有这种事情???

极可能不是过于害怕给吓尿了,能是用力过猛弄得滋出去。

吕阳从善如流地握着茶杯不再喝。

他现在也是全副武装的模样,穿着方面说白了就是明初将领的那种款式,一套“山文甲”,武器不是剑,是一种厚背刀,连铠甲带武器全重约四十五斤左右。

实际上,自从隋唐之后,华夏这边就逐渐抛弃了战剑,短兵器使用上了各种刀具;甲胄的变化更多,到大明一朝已经开始大肆在使用锁子甲,只是棉甲的使用率更普及,因为棉甲用色会采用红色,又被称呼为“红胖袄”。

张玉同样在这处城楼,他与麾下将听从朱高煦的指挥,成功干掉或抓住张昺和谢贵之后,他们就会马上出发与朱能的队伍分别夺取北平九门的控制权。

因为张辅目前是吕阳的侍卫,父子也就同在一个场合,只是他俩并没有交谈,只会偶尔将视线落在对方身上。

“来了。”吕阳就站在城楼的一个窗户边上。

通往王城的城门道路上,一支人数在五十人左右的队伍正在靠近,比较奇异的是竟然有一台人力轿子。

张昺是文官嘛!若是朱元璋还活着的时代,文官乘坐个屁的轿子,不会骑马就特么步行。

这不,建文帝上台,中枢大臣进行各种改制改革,看到建文帝无不应允,整得大明文官有那么点要奔向两宋看齐的趋势,不止应天那边的文官各种两宋做派,作风已经从应天扩散向大明各处了。

朱高煦快步走到窗户边上,透过打开的一丝缝隙注视,一边说道:“先放进城门,等全进来再关闭城门,是吧?”

用得着他们放吗?

根据张昺和谢贵的认知,王城的各处城门是由张信的心腹在看守,还不是想进就进。

“二公子,先生,在下去了。”张玉请示道。

城楼有两个天井能顺着绳套溜到下面城门两边的藏兵洞,不用再去走城墙走道下去,由城门进出口再去藏兵洞里面。

而藏兵洞这么一个玩意,它是诸夏几千年冷兵器战争的一种智慧。

骑在战马上的谢贵身上裹着披风,用来掩饰一身的全副武装。

他们平时其实有经常来王城亲眼看看朱棣真疯还是假癫,只是穿着方面比较日常。

今天再进王城不是为了观察,张昺腰间系剑,谢贵自然是武将该有的打扮,另外的人为了不使朱棣警觉跟平时别无二样。

他们靠近城门,喊了门,门也在“咿呀”声中缓缓打开。

有人上去跟谢贵搭话,城楼离得比较远,再来是风也有点大,压根就听不见在说些什么。

“是可信赖之人吧?”吕阳事到临


状态提示:第29章 :靖难之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