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德历五年,腊月廿二。
今天的神京格外热闹。
明天就是腊月廿三,所谓的小年,所以今天街上到处都是置办年货的人。
托大周太祖的福,老人家立下的官员上班制度规定,每年的年假,从小年的前一天开始,一直要放到开年的元宵之后。
太上皇和弘德帝更是特批,在年假期间回老家探看亲人长辈的在京官员,连大年初一的正旦朝贺礼都免了,毕竟大周如今提倡以孝悌治国治家,自然不能罔顾人伦。
所以,上了一天班的贾璟,光荣的放假了!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只上了一天班,不好意思空着手去领丰厚的年底禄银(年终奖?),贾璟就把当初截留的几本虞衡司损耗账册抽出了一本,顺手呈给了弘德帝。
期间,弘德帝留着贾璟,好生聊了半天。
然后……然后贾璟又得了弘德帝赏赐的一堆东西。
嗯,不得不说,拉拢之意非常明显!只是贾璟不知道,这份拉拢里面,有多少是真心,多少是做给自己看的成分。
随后贾璟又去了一趟龙首宫,再度呈上一本账册,然后又被太上皇拉着关心了半天。
年终奖再度丰厚三成!
老爷子对于拉拢勋贵势力,那当真是不遗余力的!
之所以两位皇帝都给了一份账册,一来是通知一下两位皇帝,自己到了工部,确实发现了问题。再者就是告诉两位皇帝,这件事情若是不管的话,日后暴露出来,却是不能怪我贾璟为官不力。
再一层意思,自然就是试探一下两位皇帝的态度了。毕竟是工部算是忠顺亲王的势力,忠顺亲王敢这么搞,贾璟自然不相信两位皇帝一点都不知道,无非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情。
皇家的事情,多几个小心总是没错的!
两分账册呈上去,却是无有音讯传来,贾璟当即便懂了。
既然两位皇帝都有心将此事揭过去,那贾璟自然也不会自讨没趣,给自己少点事情不好吗?有那时间多躺一会睡一觉,它不舒服么?
可是不追究,也只是不追究那高达六层的漂没比例。
至于贾璟在点检库存时候发现的,上百垛铁锭“无故丢失”的事情,仍要好好关注一番的。
要说之前听闻库房中少了百余垛铁锭的时候,后面方孝金几人面色为何会骤然变化。
无非此时的整个工部,都已经变得跟忠顺亲王的后花园似的,这位废太子的后裔,可是经常性的到工部打秋风,搬回去的东西简直不知凡几。
所以,方孝金几人的眼里,此番“无故丢失”的铁锭还是同以前一样,都是落进了忠顺王的口袋。
只是不巧的是,此事被贾璟给发现了,万一捅出去的话,却是颇为麻烦。
于是,为了稳住贾璟,几人只好说是还有一部分铁锭放置在了其他地方,需要时间运过来。
贾璟自然是顺水推舟的应下,跳过了铁锭的点检。
毕竟内中缘由,贾璟最为清楚不过了。
…………
神京城外,绿柳山庄。
庄子背靠一座翠绿大山,且占地极大,因庄子中心有一颗数人合抱粗细的巨大柳树而得名。
此时,巨大的柳树下,贾璟一身青白箭袖,身后玄色披风垂下,越发显得面如冠玉、英姿勃发,帅的惨绝人寰。此刻,贾璟正仰头看着眼前无比高大的柳树。
“爷,庄子里的佃户到了!”来福在身后小声提醒贾璟。
转过身,贾璟看着应自己的传召聚集而来的佃户代表。
十余个人看着面前的东家,随后在一个老者的示意下,齐齐跪了下去,给贾璟结结实实的磕了三个响头。
“李家村一众老少,跪谢东家活命之恩!”
贾璟就静静地站在柳树下,看着面前李家村的众人给自己磕头,并没有阻止。
这几个响头,他自认是受得的。
在这个很多平民都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贾璟能够主动降租,让这些佃户在自己的田庄里能够吃饱穿暖,并且不被压迫,已经算的上是天大的恩情了,称之为活命之恩也不为过。
更何况这李家村乃是当初贾璟自辽东从鞑靼人的铁蹄下救下,念在他们的村庄因为位置原因,时常受到鞑靼人的侵扰,贾璟便给这群人出了路资,使他们得以来到关内,并将他们收留在自家的田庄里。
如此,救命之恩再加上活命之恩,区区几个响头,自然受得。
待众人礼毕起身之后,贾璟示意那位领头的老者上前。
“李村长,我长话短说,此番召你们过来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趁着年前年后的空档,我要将绿柳山庄重新修建一番,需要些人手,还要麻烦李村长代为召集。”
“东家打算搬到这边住下了?”老者的话语中满是惊喜,“您尽管放心,我们回去就召集大伙,多的不敢说,三五百号人还是可以的!”
贾璟点点头,先是回答了老者的问题,然后继续说道:“正好趁着年关,我让庄子里的管家多准备些肉食,但凡来到这里上工的,庄子里管一日三餐,另外每人每日按外面上工的价钱发放工钱。”
哪知贾璟话一出口,老者当即便是不太高兴,“东家您说这话,不是打我们的脸吗?您的救命活命之恩都没能报答,如今帮个忙还要您管饭发工钱的,我们可是没脸受啊!”
贾璟打断了老者的话,“都是些小钱罢了,就当是庄子里跟大家伙一起过年,热闹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