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样的,三奶奶交代不让老夫人吃太油腻的,太甜的,现在老夫人晚上都是一碗碧粳米粥,一碗炒青菜再加一个金银馒头,饭后一般是吃一样时令的水果,今天吃的是苹果,吃了半个。”

路嬷嬷说:“那饭菜可都还留着?”

沈嬷嬷摇了摇头,说:“没有,不过我跟老夫人吃的一样的。”

路嬷嬷给老夫人号了脉,问道:“有没有喝什么茶水之类的?”

沈嬷嬷说:“三奶奶不让老夫人晚上喝茶,老夫人原来喝的,这两年已经不喝了,这几天因为气候太干燥,小厨房给炖了雪梨汤,老夫人喝了一盏。”

许栀已经找出张兆慈自己做的保和丸,都是一些小丸药,要给老夫人喂药,老夫人已经张不开嘴了,许栀吓得脸都白了,路嬷嬷让人把丸药用水划开了,用鹤嘴壶给喂进去的,喂进去之后不久看着老夫人的脸色稍微的好了些。

张兆慈不在,一家人觉得心里没有底,好在永宁侯府离皇宫不远,侯府相熟的太医很快也就过来了。

太医跟老夫人认识,看到老夫人的样子,心里打了一个突,号脉之后,眉头皱的死死的,路嬷嬷看到太医的脸色,就知道老夫人的病情不简单。

太医号了脉之后,对路嬷嬷说:“还请借一步说话。”

路嬷嬷看了看紧闭双眼躺在床上的老夫人,赶紧跟着太医去了外面,侯爷在外面等着呢,看到太医出来了,一脸急切的看着太医。

太医看到侯爷跟路嬷嬷,说:“老夫人像是吃了什么不应该吃的东西,老人家身体不好,还是得好好的保养才是。”

路嬷嬷问道:“那您有没有看出来老夫人是吃了什么不应该吃的东西呢?”

太医说:“巴豆粉。”

听到这个名字,不光是路嬷嬷脸色变了,侯爷跟世子脸色也是大变。

老夫人已经七十多岁了,这样的年纪在现在已经算是高寿了,万一有个什么意外过世了,作为亲孙子的许荛就得回来丁忧三年,许荛回来了,那甘州知府主官的位子,就不知道要落在谁的手里了。

太医叹了口气,说:“虽然不是什么毒药,但是老夫人年事已高,这样折腾一场,一个不好恐有什么不测呀。”

路嬷嬷说:“刚才我给老夫人喂了一些药,是我们家三奶奶自己配置的丸药,我看老夫人脸色好了很多,您看是不是再给喂一些?”

太医言道:“贵府三奶奶的医术深得张老先生真传,她配出来的丸药效果自然是极好的,既如此,说明这药对症,再喂一些,我再给开个小补方,明日你们去抓了药来熬了给老夫人喝,醒过来之后要清淡饮食,用心保养才是。”

送走了太医,侯爷下令关闭府门,各房看管好各房的人员,开始盘查是谁给老夫人下的药。

侯府的行动很快,也是因为老夫人被下了药之后侯爷他们的行动比较快,一下子就查到了下药的是老夫人房里负责茶水的一个婆子,侯爷严刑逼供,婆子交代了是受了祝姨娘院子里守门的婆子的指使。

查到这里,侯爷就不敢往下查了,路嬷嬷连夜安排人去陈五福那边说了事情的经过,这边老夫人总算是在后半夜醒了过来,不过人非常的虚弱,天亮了城门一开,侯爷就安排人往甘州去了,老夫人现在这个情况,需要长时间的调理,而张兆慈是最让人信任的人,万一老夫人有什么意外,甘州的形势就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为了好不容易才有的稳定,不管是永宁侯府,甚至是梁承帝,都不希望老夫人出什么状况,所以,把张兆慈接回来是最好的选择。

去往甘州的人换马不换人,也得在路上跑七八天,接上张兆慈,再回来,估计得二十多天,梁承帝秘密的安排了宫里最好的御医去永宁侯府待命,随时给老妇人诊脉,开方子。

梁承帝安排的御医是太医院年纪最大的老太医,跟老夫人已经认识好多年了,原本已经不怎么出诊,在太医院带徒弟,这次也是事情紧急,被梁承帝安排人手送到永宁侯府。

老夫人出事的消息一直被封锁,府里有人打探的一律抓起来,倒是祝姨娘的院子里,一直关着门,只有大厨房送三餐的粗使丫鬟能进去,其实前面几十年也是这样,祝姨娘从来不出院子,一直都在自己那个小偏院的佛堂里面,就连送餐的小丫鬟都没有见过祝姨娘现在是什么样子。

后面还有好几家约好的聚会,宁氏忍着心里的惊慌,带着府里的妯娌姑娘们依旧是该去就去,该喝酒就喝酒,该说笑就说笑,宁氏心里很清楚,估计现在暗地里应该有很多人都在观察自己的脸色,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至于别人,老夫人出事之后,老夫人住的院子就被封锁了,跟别人的说辞是老夫人去郊外的温泉庄子上修养了,老夫人的院子现在没有人进出,里面之后那位老太医带着两个小徒弟再加上老夫人身边贴身伺候的人守着,其余那些人,已经被侯爷安排人给送到郊外的庄子上,也就是现在老夫人额不适合挪动,一旦适合挪动,侯爷立马就回把人给送到郊外的庄子上去。

不光是有人通过宁氏刺探,永宁侯府外面还多了很多刺探情况的人,梁承帝安排人抓了一些,这些都是死士,抓到人之后接着就咬破藏在嘴里的药囊,人很快就毒发身亡,所以一直到现在,除了府里的祝姨娘那边,外面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许栀被路嬷嬷仔细的交代


状态提示:第116章 下药--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