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赵构住的地方并不奢华,皇帝家里也没有多余的空间。
不过这次收上来的贪官豪宅,确实有相似的型号,宋朝藏富于民就是这么藏的,不然为什么和珅的宅子被王爷给住了呢?
后世规模宏大的歌剧院,至少都要容纳千人以上的观众,李寺没有这么大的野心,他觉得能够坐下五六百人,就已经算是京城里的大瓦肆了。
不过李寺决定仿照西方的歌剧院建筑,代表建筑是维也纳歌剧院。
也就是说,主要设计按照恭王府大戏楼的来,但是要加上维也纳歌剧院的格局。
这个格局,主要是西方的歌剧院考虑了观众的阶层,在四周的二三层高处设计了包厢,方便皇亲贵胄的欣赏需要。
八百年后的维也纳歌剧院,整个剧院的面积有9000 平方米,观众席共有六层,楼上楼下共有1642 个座椅,背后还有567 个站位,三层还有100 多个包厢。
李寺不想搞的这么复杂,因为结构越复杂,建造越麻烦,他的皇妃乐队还等着马上风靡全国呢,必须把剧院改造的时间限定在过年之前。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靠李寺一个人的脑袋是完成不了的,必须要有专业的建筑团队来操盘。
全国最好的工匠,自然是集中在了工部,所以李寺又交给了赵构一个光荣的任务,组织一支工匠队伍前来赶工。
“老李你不厚道啊,房子是我的,工匠也要我出,赚了钱却是你的……”
“老赵你这就不对了,你出了力我当然不会亏待你,到时候你来听歌我不收钱,有一个包间永远属于你,你这叫终身vip了。”
“什么屁?你才是个屁!”
但赵构最终还是答应了李寺的请求,派出了修内司的精兵强将前来帮助李寺建造这个前无古人的超级瓦肆。
这一切,只因为李寺要把修好的瓦肆命名为“天下大剧院”。
赵构心想,虽然李寺的皇妃乐队演出赚钱没自己的份,但是这个大剧院可是打的国家名号,自己这个天子至少捞了个名声,还是划得来的。
地方也挑好了,就在大瓦子旁边的“兰竹园”,这处宅子正是秦桧被没收的十几处豪宅之一,里面中满了葱翠的竹子,恰好有一个搭建完毕的戏台。
这个戏台虽然是露天的,但是加一层外围建筑,就能变成室内歌剧院形式。
修内司负责修建皇宫建筑,征调的是全国的能工巧匠,这次带队的,是一个四十开外的精壮汉子,名叫鲁螯。
宋朝是一个科学异常发达的朝代,四大发明有三个在宋朝,所以这个时期的能工巧匠也是数不胜数,鲁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但是鲁螯之前,却有一个木匠名垂青史,那就是喻皓。
喻皓出身卑微,在北宋初年当过都料匠(掌管设计、施工的木工),长期从事建筑实践。
在这长期的实践中,他勤于思索、并善于向别人学习,因而在木结构建造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建筑多层的宝塔和楼阁。
喻皓决心把历代工匠和本人的经验编着成书,他每天深夜睡到床上,还把手交叉地放在胸口,搭成木结构的形状,考虑怎样进行总结。
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晚年写成了《木经》三卷。《木经》的问世不仅促进了当时建筑技术的交流和提高,而且对后来建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欧阳修称赞喻皓说:其用心之精益如此,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
因为喻皓的影响力太大,所以整个宋朝的木匠水平虽然高超,却没有一个人能比得过喻皓的名声。
但是鲁螯的技艺,不比喻皓差,他的专长,是建造宫殿。
赵构觉得李寺要建的大剧院,跟宫殿的规制差不多,于是就让工部委派了鲁螯带队前来。
赵构也很急,急着等李寺的剧院出来好听曲。
鲁螯得知自己要建造的是“天下大剧院”,心情还是很激动了一把,毕竟这是可以名垂青史的工程。
作为一个工匠,不管技艺如何高超,实际上是并不赚钱的,陆游曾写了一首诗:吏勋封考,三婆三嫂;户度金仓,细酒肥羊;礼祠主膳,啖齑吃面;兵职驾库,咬姜呷醋;刑部北门,人肉馄饨;工屯虞水,生成饿鬼。
意思就是说,工部的这些个匠人,连吃饭都吃不饱。
干的活最累,拿的钱最少,所以工匠们只能寄希望于捞点名声,接个大工程,以后即使不吃皇家饭了,也能出去吹嘘一下:这个宫殿是我建的!
可鲁螯见到李寺,却傻眼了,一般负责督造大工程的,都是朝廷大员,可李寺表明了身份,自己只是一个商人。
给商人建造房屋,用得着修内司出马吗?鲁螯的脸上写着大大的疑惑。
李寺从鲁螯的表情里看出了一些门道,这在后世也很常见,你像国字头的建筑企业,哪个不是国家干部坐镇,修造的也都是几十个亿的大工程。
再有钱的企业,你建个厂房,不管投资多大,都没有那些建筑集团鸟你。
他们根本不缺工程!
李寺估计鲁螯心里现在肯定在想,皇宫那么多宫殿等着建造,皇上怎么会这么糊涂派我来建个瓦肆呢?就算要建,也是建在宫里吧?
“鲁大师,”李寺恭恭敬敬的对着鲁螯一抱拳,“这次的修造事物就有劳你了。”
“李大人……哦不,李掌柜,”鲁螯慌忙回礼,“这是在下的分内之事,既然是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