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萝莉信长养成计划>Act485 皓月亦鸣响

一直以来,战争的进程都陷入了一种说不上是误区的发展态势——原先的战争往往是武士们披坚执锐走上战场,然而现在的话,战争已经从防护力还有杀伤力的综合比拼变成了单方面杀伤力的增长。想要活下来的话,比起防御,人们更加倾向在第一lún_gōng击当中就致敌人于死地,毕竟死人是不会反击的。这种想法的话也被称之为“攻击致命心理”,占得先机然首先杀死敌人,这就是这个时代战争的主旨。毕竟不管是铁炮也好,太刀也好,都是能够成功突破铠甲保护的武器,在杀伤力一直都在增加的年代里,防护力却没有什么明显的增长。

而像是织田家的火药部队,大概就是目前这个国家这种攻击致命心理最严重的部队了——火枪手们并没有任何实际可以信赖的防护,比起说近身战所用的任何武器或者说身上而当护甲,他们还是更加信赖自己手中的铁炮。如果没有办法在射击齐射或者轮射过程当中将敌人击溃,那么在近身战当中这些铁炮手绝对不会是这个时代普遍装备了武士刀的浪人武士们的对手。而像是攻城的时候,这种防护力的缺失就能被很好地体现出来了。

如果正面强攻的话,要是景嗣来指挥,那么一定会是按照预定的方针——火炮进行数轮齐射击溃敌方的箭橹,接着让铁炮手们压制城头的火力方便登城作战。这种方式基本上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攻击,简单粗暴,但是并没有什么对于伤亡的概念。简单的来说,正面进攻的部队所承受多少伤亡这种事情其实并不在考虑范围内。

但是岛清兴的指挥,不得不说和她丈夫的那种西式的进攻不同,她更加擅长的,是一种和风,或者说东方的进攻方式,有着自己的矜持而带有冷兵器时代战争独特的优雅。

在距离姬路城并不远的地方设下阵幕,然后不断的派出使番来指挥各个部队之间的协同作战,坐在马扎上自己写着书状——完全不是某个家伙骑在马上远远的用望远镜看一遍之后就下达简略的作战命令的样子。

“那么,进攻吧,山城势负责从南边清扫箭橹,接着准备好登城,和泉势负责从那个迷宫一般的通道当中攻入,告诉池田恒兴,把军队分成小股,像是以前的作战在这里行不通。”

是的,岛清兴所擅长的并不是数千人数万人之间面对面的对决,那种类似于会战的过程当中,仅仅是个人能力并不能起到很大作用。将领的意义不过在于把握好大方向,而没有什么真正的发挥空间,但是在传统的和式的攻城当中,小规模的部队指挥恰恰就是岛清兴所为擅长的事情。

并非是常见的成千上万排山倒海的势头发起攻击,那种攻击模式是景嗣最喜欢的——并非以占领城堡作为目的,而是单纯的拿下这个据点消灭敌人作用目的的作战,换句话说,城堡本身如何对于景嗣来说并不重要。但是在普通日本武士眼里,攻城作战的最大战利品应该就是城堡本身,所以不同于那种利用人海战术和绝对火力如同重锤一样进行敲击的战术,岛清兴的指挥,更加类似于庖丁解牛那样的慢慢分割渗透。

将部队分成最基本的,几十近百的作战单位,以同乡或者领头的足轻大将作为领袖的进行分头进攻——或者是负责拿下某座箭橹,或者是负责渗透某种重要的大手门。总之,除了悉悉索索的脚步声还有靠旗在风中发起的声响外,如此的战场要比想象当中的安静很多,甚至可以说是安静的让人觉得有一点不习惯了。

战马的嘶鸣在哪里?铁炮的轰鸣在哪里?这些曾经熟知的东西不见了之后,不少人都会有所不习惯,而将数千人分成几十支小队进行的渗透作战,的确是称不上壮观——只有在接敌的时候,才会那些熟悉的声响,至于效果来说,实在是意外的不错。

传统的日式城堡的防守其实并不是以大战略上的防守作为宗旨而进行的——尤其是像是姬路城这样的平山城,即使有着固有的坡度但是城墙已经不是能够徒手攀上的情况下基本上不用太担心敌人会直接进攻城墙还有天守阁。所以真正的防卫重心,也不过是在各个战略要点的布置:在转角处的几张弓,几支铁炮就能封锁一个路口,箭橹上的士兵就能控制很大区域。而现在岛清兴进行的,也就是对于这些战略要点的夺取。

数十支小队拿着那种曾经已经被淘汰了的藤板,蒙皮木盾进行着推进,接着在某个敌人驻守的地点开始短兵相接——有的时候铁炮在小区域里能够做到的事情反而要比阵列的对射大的多,无声而无息,如同忍者一样的进军,岛清兴的计划就是如此,在敌人没有做出对策之前,首先把除了姬路城本身的“城”的那一部分外所有地方给纳入掌握。

硬要说的话,景嗣的进军就应该是击打着大鼓,然后敲着响亮的军乐的堂皇之音加上堂堂之兵,但是岛清兴的进军则给人一种格外的美感——一种日本独有的美感,似乎是应该是配上一面小小的腰鼓,敲着不急也不徐的拍子,配上若干舞女的舞蹈以及轻声祝祷的诡异能剧。没有那种铁血的战列对轰,没有雄壮的骑兵冲击,而仅仅只是以戴着武士的鬼面面罩然后带领着手下踏着细碎的步子小心的行走——接着,在下一个转角,接敌之后迅速的发生铁炮或者干脆利落的砍下敌人的脑袋,然后将胜负在一刻当中轻易地分出,胜者继续前进,败者摆尸一地。

状态提示:Act485 皓月亦鸣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