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大明:史上最强太子>第191章 三月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第二天,朱标就从各军中抽调精锐,组建神机营。

朱英(沐英)为神机营提督。

朱司马(徐司马)、平安为神机营副提督。

神机营最重要的作战方式,就是三段击。这是由这个时代,火器的特点决定的。

火铳,其实就是一种火门枪,

火门枪最大特点,就是枪上有一个火门。

使用火门枪时,要先将黑火药填入枪管,然后放入石弹、铁弹、铜弹或铅弹一类的弹丸。最后,用烧得红热的铁丝或者木火,点燃火门里的火药,从而将弹丸射出。

看见没有?

发射火铳时,必须有一个将铁丝或者木炭,伸入火门的动作。

那还怎么瞄准啊?

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有两个。第一个,就是两个人负责一支火铳,一个人负责瞄准,一个人负责引燃。第二个,就是不管瞄准,差不多就得了。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西方人选择了第一种,华夏人选择了第二种。无所谓谁高谁低,第一种降低了射速提高了准头,第二种提高了射速降低了准头,效果其实差不多。

现在就可以看到三段击的先进之处了。

不管准不准,速度足够快不就行了?速度一下子提高三倍,几千支火铳一起开火,还愁打不着人?

如同当初的“定远军”一样,细节出于魔鬼之中。

原本朱标也觉得,自己只是知道个大致概念而已。将这些概念,告诉沐英等人,他们加以训练不就得了?

要知道,沐英、平安、徐司马都是史上留名的人物。他们现在之所以混得不够好,只是朱文正、李文忠、何文辉太过天才,遮掩了他们的光芒罢了。Ъ

不过,当朱标偶然去了视察了一下神机营之后,却骤然发现,自己能教给神机营的事情,还是很多的。

比如因为火门这个开口的存在,火铳很容易受潮。火铳受潮之后,就会将火药弄湿,火铳的威力也就大打折扣了。那么,为什么不给火铳加个火门盖,以防潮湿呢?

简单吗?的确是简单。

但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事实上,直到历史上的明成祖朱棣时期,西方的火门枪流入大明,人们才发现了“火门盖”这个好东西。不知多少人,拍着脑袋,大喊一声“我怎么没想到呢”?

还有,就是火铳里面,到底放多少火药?

放少了威力太小,放多了容易炸膛。原本军士们都是各凭经验以及大致感觉。如此作为,不够标准也就罢了。关键是,战场上人一紧张就容易发懵,到底装多少火药就完全是薛定谔状态了,战力大受影响。

如何解决?

对于习惯了后世各种科学标准化的朱标来说,这太简单了,他一声令下,给士卒们配备了专门装填火药的小勺。这样,每次火药装填都是一个定值。完全可以通过严格的训练,形成士卒们的肌肉记忆,即便到了战场上也不至于发懵。

对了,火药、弹丸装进去之后,不够紧实怎么办?

原本军士就是用清理枪管的通条进行压实,虽然也能凑合着用,但毕竟不是专用器械,不但效率不高,而且效果一般。

朱标给匠作司行文,造一批专门用来压实火药和弹丸的“木马子”。

简单的木质结构有什么难度?

也就是两天时间,匠作司就把一万个“木马子”送来了。朱标一看将作司的账本,这一万个“木马子”,总共才花了一百两银子

与此同时,却让火铳的频率和射程,都提高了半成!筆趣庫

花小钱,半大事,化腐朽为神奇!

这又是一个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当然了,朱标在器械方面,最大的改进,就是颗粒火药了。

颗粒火药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用水浸湿火药,把火药做成泥状,再把这“火药泥”做成“火药饼”。然后,把“火药饼”阴干、打碎,过筛。最后,把这些火药颗粒在大木桶里搅碎,磨去棱角,做成更小的颗粒,颗粒火药就诞生了。

由于与空气接触地面积增大了许多,颗粒火药威力至少比普通火药增加了一倍!

当然了,由于火铳本身的限制,威力增大一倍,那是要炸膛的。但是,用了这颗粒火药之后,威力增加个两三成,简直跟玩一样!

另外,别忘了,还有火炮!青铜火炮炸膛的风险就小多了,用了这颗粒火药之后,简直如虎添翼。

对,神机营里面是有火炮。

朱标让沐英等人,以三段击,训练神机营。并不意味着,这神机营里面只有火铳。任何一个单一兵种,想无敌天下,是不可能的。到底如何和其他兵种配合,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实现以及校正。

就这样,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朱标每天天不亮起床,参加早朝。上午,去征虏大将军府,准备北伐诸事。

下午,基本就泡在神机营了。

渐渐地,一套完整的战法,在神机营逐渐成形。

神机营总编制五千人。

其中,步兵三千二百人,选各卫中的神枪手组成,手持火铳,配备腰刀,主要以三段击御敌。

骑兵一千人,选各卫中的精锐骑士组成,装备轻甲、马刀,弓箭,负责侦查、保护步兵以及进行胜利之后的掩杀。

炮兵四百人,装备火炮,负责远程攻击。

车兵四百人,配备偏厢车、长矛、腰刀、盾牌。他们一方面负责火炮、火药、盔甲、粮草的运输,一方面特殊设计的偏厢车可


状态提示:第191章 三月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