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大明:史上最强太子>第13章 两顾茅庐,以德服人

朱标被宋濂称赞为“半圣之资”,又意外得了神剑湛卢,朱元璋对朱标的期望当然是打着跟头的往上翻。宋濂提出的,给朱标增加章溢、叶琛、刘基这三位大贤为师的事情,自然成了朱元璋的当务之急。

章溢、叶琛这两位大贤,很快就接受了聘请,来到应天城,教授朱标学业。

唯有青田刘基不肯应命。

……

……

刘基,字伯温,在后世之人眼中,足以与三国诸葛亮比肩的人物,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之誉。

现在的刘伯温,虽然没有后世那么大的名望,但是,论文才,他二十三岁即中元廷进士。论治政之能,他为大元江西高安县丞五年,将高安县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论武略,他曾经为大元江浙省元帅府都事,帮助元廷攻打义军方国珍部。方国珍屡吃大亏,恨刘伯温恨得牙根都痒痒。

文才武略、治政之能,样样都是上上之选,朱元璋对刘基当然是志在必得。

所以,朱元璋派了一个叫孙炎的官员,带了纹银千两为聘,请刘伯温做朱标的老师。

刘伯温做大元的江西高安县丞的时候,不过是禄米六十石,俸钞三十贯,折换成白银是四十两左右。

朱元璋给刘伯温的见面礼,相当于刘伯温为大元朝廷打工近三十年的工资,够丰厚了吧?

孙炎不仅仅是朱元璋手下的华阳府知州,更是当世名士,这样的人相请,也足够给刘伯温面子了吧?

可是,尽管刘伯温不为大元朝廷所用正赋闲在家,还是坚决拒绝了朱元璋聘请。

“嗯?刘伯温不肯来?”朱元璋面色不悦,道:“他是怎么说的?莫非,觉得咱跟方国珍之流一样,只知打着反元的名义,荼毒百姓吗?”

“那倒不是。”孙炎道:“刘基确实因为方国珍荼毒百姓,帮助大元朝廷对付过义军。但他再孤陋寡闻,也应该听说过吴国公的名声。其实,那刘基只是对微臣说了些场面话。说什么自己才疏学浅徒有虚名,又年老体弱不良于行,恐怕会耽误了世子的学业,才不敢应命。但是……”pδ

“什么?”

孙炎道:“但是,微臣不死心。当天夜里,派人秘密潜入刘伯温的家中,听到了刘伯温和她妻子的对话,终于知道了他的真实心意。他其实,主要是担心两件事。”

朱元璋道:“哪两件事?你尽管原原本本地说出来。刘基的话再难听,咱都不怪你!”

孙炎微微躬身,道:“其一,他担心吴国公并非明主。刘伯温先仕大元,后隐居乡里。现在给世子朱标当老师,不管事实如何,在世人眼中,那就是投靠了您,侍奉了第二位主君。如果您并非明主,他还能再投其他人吗?那不成了三国时期的三姓家奴吕布了吗?所以,一旦您并非明主,他的平生所学,也就永无用武之地了。”筆趣庫

“嗯!他这番担心,也有些道理。”朱元璋的面色稍缓,道:“那其二呢?”

“其二,他担心您做过乞丐,当过游僧,出身低微,恐怕不是什么容人之辈。现在您为了得天下,会礼贤下士,会行仁政不枉杀百姓。但是,得了天下之后呢?恐怕您会……会……”

朱元璋察言观色,刚刚压下去的怒火,“腾”地一下子就重新上来了,咬牙道:“会什么?你一字不差的说给咱听!”

“会……会……”孙炎牙一咬心一横,道:“他担心您会为了免除后患,滥杀成性啊!”

“好胆!”

啪!

朱元璋一拳恶狠狠地击在几案上,勃然怒道:“说了半天,这个刘进士,是看不起咱朱元璋的出身啊!咱就不明白了,泥腿子出身怎么了?怎么就不能容人了?怎么就会为了免除后患,滥杀无……诶!”

话说到这,朱元璋忽地想到了什么,面上的怒气迅速消散,甚至变为了轻松的笑意,摆了摆手道:“罢了!罢了!咱不跟这酸腐文人一般见识。不但不一般见识,咱还要以德服人!”

很简单的道理,刘伯温嫌弃朱元璋的出身,这是朱元璋改变不了的。某种程度上讲,他也算料定了朱元璋的性情,朱元璋当然会勃然大怒。

但是,话说回来。

那又怎么样?朱元璋有个好儿子啊!

朱元璋的老爹是饿死的饥民,出身低微之极。但是,朱标的老爹,却是吴国公朱元璋,这出身还低微吗?

朱标出生之时,天现异像,拨云见日。朱标出生之后,清净高洁,不染凡尘。

论文才之天赋,朱标小小年纪,即被宋濂誉为“半圣之姿”。

论武略之潜力,朱标被吴国第一大将常遇春赞不绝口。

如此人物,怎么可能不能容人?有如此人物为子,朱元璋又哪里用得着,什么为免除后患,滥杀成性呢?

所以,刘伯温的担心,完全是杞人忧天!

既然是刘伯温错了,朱元璋完全有把握反驳刘伯温,又为什么要继续生气呢?

非但不生气,他还刷刷点点,亲笔给刘伯温写了一封信,让孙炎给刘伯温送去。

那封信里,朱元璋不但反驳了刘伯温嫌弃自己出身低微的观点,而且还客客气气的邀请刘伯温到应天来看一看,看一看朱元璋是不是值得辅佐,看一看世子朱标有没有天人之姿。如果刘伯温看了之后,觉得不满意,尽管走人,朱元璋绝不勉强!

……

……

在历史记载中,朱元璋派孙炎请刘伯温出山,不


状态提示:第13章 两顾茅庐,以德服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