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六日,朝会。
“朕最近时感不安,诸位公卿可知为何?”刘协第一句话便抛出一个疑问句。
“徐、豫二州有贼兵肆虐,陛下是否因此焦虑?”荀爽罕见地首先出声,“有太尉张公为陛下征讨,贼子们也只能猖獗一时,陛下可以安心以待。”
刘协摇了摇头:“这只是其一。”
荀爽一怔,垂目坐下。
刘协看了看殿中诸臣:“朕行于宫中大殿,常觉身边毫无安全可言,心中更是惶恐惴惴。”
我一拍大腿:来了!这是要和我演戏了。
“陛下是指宫中禁卫不足,护卫不力么?这是卫尉与光禄勋两位的事吧?”王允凌厉的眼神朝我扫射而来。
我心中一凛,急忙挺起上身应了上去:“微臣护卫不力,微臣知罪。”
光禄勋杨彪也与我并肩而起:“老臣知罪。”
“不,朕并非是责备两位爱卿,这也和两位没有关系,”刘协摆手示意我们坐下,“护卫人数不仅足数,而且马爱卿为了预备非常之事,特意加派了人手,但这区区的几十人,却无法消除朕心中的不安。”
我偷眼看了一下前面的几位老臣,他们似乎已经明白了皇帝的意图。
王允率先询问:“陛下之意,是否要增设卫军?”
“王司徒深知朕意,”刘协点头,“朕希望选择身世清白的良家子弟,成立禁卫军,专司朕之安危,朕若出行,也由此军负责保卫,诸公以为如何?”
百官忽然全都陷入了沉思,殿中一片宁静。
杨彪的目光忽然转向了我,我礼貌地回应他。
“老臣以为,陛下之策甚好,可以行之。”杨彪向刘协表示赞成。
刘协笑着向他点头。
虽然有杨彪带头,但荀爽与王允都不曾同意,百官仍不敢轻易表态。
“臣也以为可行,如今天下不安,陛下身边须有一只人马昼夜待命,不能像其他部队一样四处征战。”马日磾也随之表态。
之后荀爽领着士孙瑞、田芬、宣播、周奂、卢植一帮重臣都表示同意。
王允依然没有开口。
刘协忍不住主动问道:“王司徒为何不再言语?是否不同意?”
“老臣并非不同意,而是在思虑其中利害,”王允拱手欠身,“当今天下,朝廷虽然逐渐复兴,但中原仍未平定,除凉、益、司隶外,其他十州,或贼寇行于四野,或边远之地不服王化,更有其心蠢蠢不在圣朝,而凉、益偏远地贫,难以蓄养朝廷,如今仅以司隶之地,而养十万之兵,已是艰困,若再轻易增军,恐怕难以供养。”
这一番议论听起来倒是客观公正,纯粹从朝廷财政的角度来考虑,许多大臣都赞同的点头。
刘协叹了口气:“王司徒所言均是大义,但朕的禁卫军,只要三五千人而已,莫非也不行?”
王允显然一怔,急忙道:“若陛下能严控兵士,数千人……倒还是可以承受。”
“王公是同意了?”刘协笑了笑。
“陛下安危为重,老臣自无异议。”王允低下了老迈的头颅。
“朕的亲卫,便命名为御林军,”刘协转了转眼珠,“这统领的人选嘛,诸位有何建议?”他明显很期待地看了看我。
有几位大臣很聪明地理解了皇帝的眼神,纷纷将目光集中在我身上。
三五千人,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今天将这只军队的本质已经定性——皇帝的御用近卫队,只是负责皇帝的安全,而无法领军出征……这不是要了老子的命嘛?!就算不要我出征杀敌,但我已经负责看家护院的工作了,难道还要我随身不离地保护着你?!你……你休想啊!
为了保证这项光荣的使命不会降落在我的肩上,我决定主动推荐他人:“微臣以为,羽林中郎将桓典大人,可任此职。”
刘协的神情狠狠地一顿:“马爱卿?”
“桓典本职即是负责陛下侍卫及侍从,正符合陛下之意。”我低头避开了他的目光。
王允和荀爽都表示赞同:“桓大人中正有勇,的确足可胜任。”
刘协沉默了片刻,终于轻轻在圣案上一拍:“令桓典领御林军,更羽林中郎将为御林中郎将,尽快补足三千人。”
忽然间得到重用的桓典喜出望外,扑伏在地:“微臣领旨!”
废话,以前他手底下满打满算也不过一百人,这下直接扩充了三十倍,他能不满心欢喜吗?
——尽管原来他的手下每个人都是三百石的小官,现在当然不可能了,不过将一百个三百石的俸禄发给三千人,估计也比普通士卒的粮饷要多了不少。
我原本是想推荐徐晃,但一来徐晃实在地位不高,家门也没有任何背景,二来……我根本不愿意自己的手下去给皇帝当贴身护卫,我一定要争取机会把我们这个团队带出皇宫这个无趣的鸟地方!马岱、徐晃、贾诩,连同孙坚那个小团体,全部拉走!
这已经足够初步起家的人力资本了。
于是朝会继续议论着。
但很快就无话可说。
一来刚刚爆发了两场大战,百官心神都有些不安,二来可以讨论的事情确实有些稀少——全国大部分都不在手中,比如官吏任免这种占据了绝大多数时间的日常大事根本讨论不起来!
凉州就那几个郡,早被马腾安排了一遍,杨奉跟着回去也捞了一个北地郡太守,北地北靠羌胡,是个危险的地方,每年冬季羌胡人吃不上饭的时候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