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帝国时代造反实录>第五十一章 震惊的多尔衮

失去了红衣大炮,德州城下的清兵本来满满的信心一下子就消散了大半。

在没有红衣大炮之前,满清是最不喜欢攻城的。

他们本族人口太少,死一个就少一个。一旦损失过大,被他们奴役压制的那些蒙古人和汉人肯定会跳反。

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争夺城池往往是伤亡率最高的一种战斗,尤其是对于攻城的一方来说是这样的。

所以在没有大炮之前,满清是能避免就尽量避免强行攻打城池的。

但是孔有德带来了红衣大炮和许多能铸造火炮的工匠之后,满清的攻城能力一下子提高了好几个台阶,他们也开始不再害怕攻城了。

反正再坚固的城池,只要用红衣大炮一顿勐轰,最终肯定能够攻克的。

凡是有利有弊,虽然攻坚能力增强了,但是也给他们养成了对火炮的依赖。一旦没有了火炮,一下子就被打回了原型,面对坚城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攻打了。

两名清兵主将商量之后,觉得也不能就此撤退,否则回去之后多尔衮肯定会收拾他们的。

所以他们打算再攻打一次,如果还是打不下来,那再撤也就有理由了。

这一次,清兵做了更充分的准备,他们搜集了更多的材料用来制作攻城器械,当然,大部分也都是最简单的工程云梯,而且还是那种简易版的。

再就是用粗壮的原木制作攻城椎。

更复杂一些的攻城器械就不是临时能够做出来的,他们军中也没有懂这个的工匠。

孔有德所部被全歼的消息已经传了回来,齐军上下人人振奋。

振奋之余,许多将领都主动请缨,要带兵出城跟清兵野战,一举歼灭这支清兵。

但是沉墨全都否决了,因为他从城外的清兵没有立刻撤退判断出来,这支清兵应该还打算再攻打一次。

沉墨判断出这一点后,召集众将,说出了自己的判断,要求这次必须将德州城下的清兵全部留下来。

时间关系,以下内容还是先更后改,明天上午刷新后看修改后的正文。

六月十八日,是双方约定决战的日子。

双方在衡阳城南门外的一片荒原上列阵相持。

为了更有把握已一战彻底击溃沉墨,勒尔锦出动了两万五千清军,另外好有三万乡勇,总共五万五千人,想要在决战之中占据优势力量。

那么如此一来,城中就剩下了一万清兵和两万乡勇。不过这在勒尔锦看来,已经是足够的应付任何情况了。

而沉墨这边也只是出兵了一万正兵,五千守备军则用来保护两翼。

清兵这边旗帜五花八门,五颜六色,既有满洲八旗,也有蒙古八旗和汉军旗,还有代表绿营的绿色旗帜。

没错,绿营之所以被称为绿营,就是因为他们的旗帜是绿色的。

这两万五千清兵之中,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加起来大概有将近四千人左右,其中满洲八旗大概有一千人左右。

没办法,这两个族本来就没多多少人。满清入关的时候能有全族的丁口加起来也就十来万不到二十万人。占据中原将近四十年,最多也就翻上两番,也不会超过一百人万人。

就算按照一百万人来算,其中老人妇女小孩至少都占了一半多,剩下的再刨除上层的统治者,以及分派到天下各地要冲去当官的人,最后剩下的能用来当兵撑死不会超过十万。

就算按照十万人计算,要在北京城驻防至少两万,满清的祖庭辽东也要重兵防守。各地的八旗将军手下再分配一些,能够用来机动的满洲兵也就没有多少了。

这次勒尔锦能带一千满洲兵过来已经算是康熙重点照顾了。

蒙古的丁口比满洲人要多一些,但是也多的有限。当年满清打天下的时候,虽然主要的马前卒都是汉军旗和投降过来的汉人组成的绿营兵,但是蒙古人也没少被驱使。

在打天下的过程中,也损失了不少。

虽然满清上层一直跟蒙古贵族联姻,巩固两族的同盟关系,譬如什么大玉儿小玉儿都是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女人。

大玉儿就是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嫁给了黄太吉。

这位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孝庄太后,“大清”最厉害的女人。

有一说一,比起慈禧来无论是局都高明了许多。

她的妹妹就是俗称的“小玉儿”,博尔济吉特·海兰珠,也嫁给了黄太吉当妃子,还是位居第二的东宫辰妃。

而布穆布泰彼时在黄太吉活着的在宫中位份并不算高,仅仅位列第五,封次西宫永福宫庄妃。

至于中宫皇后则是这姐妹俩的亲姑姑哲哲。

姑侄三人都嫁给了黄太吉,可见蒙古科尔沁部跟满清上层的关系之紧密,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满清的后族了。

表面上看蒙古人也跟着沾了光,成了尊贵的后族,满清最坚定的盟友,但是实际上蒙古也被彻底绑上了满清的战车,几十年的仗打下来,蒙古的人口损失也非常的大。

两族之间也是矛盾重重,蒙古人一直也想脱离满清的控制,所以后来才有了葛二蛋的叛乱。

但是无论如何,此时的满清统治者心目中,蒙古人仍旧比汉人更值得他们信任,满清一些八旗驻守将军以及许多地方的镇守官用的也都是蒙古人。

蒙古人的地位相当于元朝统治时期的色目人,属于跟他们所谓的国族休戚与共的贵族。

除了三千蒙古八旗兵之外,汉军旗


状态提示:第五十一章 震惊的多尔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