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的杀意已经很明显了,所有人都能明显的感受到,唯独解缙将死而不自知。
“朕听闻,你月余前入京,尚未入宫,便先行前往太子府邸,与太子私下会面,可有此事啊?”
“皇上……”太子感觉事态越发的不妙,赶紧开口解释。
却被朱棣一句话给堵了回去:“你闭嘴。”
太子顿时不敢吱声。
解缙倒是不以为然,依旧底气十足的道:“回陛下,臣早前有入宫奏事,但陛下不在宫内,臣便离去了。”
朱棣闻言,冷冷的笑了起来:“好,朕不在,你便去找太子议事了。”
“陛下贵为一国之君,臣有要事却无法相见,而太子监国,臣自然得去找太子。”
解缙还觉得自己没有错。
你不在,我又急,那我去找太子有什么不对?
反正太子监国,很多事情都是太子在处理,找他更直接。
太子见他一副不作死自己不放弃的坚韧精神,差点没背过气去。
“你口口声声要朕为天下百姓做个表率,那你作为读书人,可知道何为君臣之礼?”
“你为臣,入京不先来见朕,是为无君臣之礼,你为官,有事不先向朕奏报,是为不尽本分。”
“如此无礼无能之人,朕留你何用?”
朱棣终于发怒了,捡起手边的茶碗,直接砸到了解缙的头上。
一声闷响,解缙的额头多了个包。
但他依旧没有妥协:“陛下,暴力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朱棣深以为然的点点头:“的确,暴力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可以解决你。”
“来人啊,给朕拖出去,砍了。”
皇帝发话,哪敢不从,谁要是敢不动,这砍脑袋的待遇可能就落到他们身上了。
于是指挥使二话不说,一挥手就招上来四五个锦衣卫,拖着解缙就要拉出去砍了。
太子赶紧跪着出来求情:“皇上,皇上,一切都是臣的错,臣无能,求陛下看在解大人效忠我大明三朝的份上,饶他一命。”
“可不是你的错吗,朕让你监国,你就给朕监出这么个东西来。”
朱棣双手插在腰带上,大喘着气,在龙椅前走来走去。
“既然太子身体不好,监不好这个国,那就革去一切职务,回家歇着吧,监国之事,就交给老二了。”
太子抬头深深的看了皇上一眼,默默的磕头谢恩。
或者是太子的逆来顺受起了作用,皇上已经不像刚才那么恼怒了。
“解缙,无人臣礼,下诏狱”
锦衣卫指挥使立刻领旨,让人押着解缙离去。
至于太子,就一直跪着,直到皇上开口:“你也回去吧,这几日,就不用到朕跟前来了。”
“儿臣领旨。”
太子拖着肥硕的身躯,艰难的站起来,缓慢的离开了乾清宫。
如此一场血雨腥风的闹剧,总算是落下帷幕,以解缙下诏狱,太子失去监国之权为句号,划上终点。
“陛下,未免对太子过于苛责了?”姚广孝都看不下去了。
此事说来也是解缙一人之过错,文人向来自视甚高,宁死不屈,从方孝孺宁可被诛十族,也不愿俯首称臣就可见一斑。
这样的人,一般皇帝,还真的是又头疼又拿他们没有办法。
但是当今皇上不一样,他从来不是动不动就威胁别人,让他们看你不到明天的太阳的人。
但是他却可以保证,让明年的太阳一定照到他们的坟头上。
所以不管是方孝孺还是解缙,都对陛下造成不了任何威胁。
一个文人,不服,杀了便是。
但是对太子的处置,确实太过于苛责了。
“朕若是不处置他,还不知道要生出多少事情来,倒不如遂了他们的意,让太子歇着,也好让他们消停消停。”
朱棣完全没有了方才的怒气,平静得如同湖面上的水,没有一丝波澜。
他这么说,姚广孝顿时就通透了。
陛下这是以退为进,表面上惩罚太子,实则是保护。
“一个杂役,也敢管太子的闲事,还故意把事情透露到朕的跟前来,他得有多大本事啊。”
“陛下觉得,此事是何人所为?”姚广孝其实心里有数,不过他不能说出口,得引导陛下自己说。
太过于聪明的人,往往活不长久。
古人云,天妒英才,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那些英才,不是被天妒了,而是被人妒了。
朱棣闻言,发出了笑声:“此事谁收获最大,就是谁了。”
收获最大,不正是看上去什么都没干,却被监国这么大的饼砸头上的汉王咯。
“下旨吧,让汉王监国。”
朱棣说完,把人都赶了出去。
第二天,太子被革去一切职务,在家修养的消息就不胫而走,几乎传遍了整个大明。
是大明,不是南京。
而汉王,从宫里出来,就坐在轿撵上,身边拥簇着一堆人,最前面还有两个将领,举着“奉命监国”四个大字的牌匾开路。
一路从宫门口,向太子府浩浩荡荡的出发。
好不威风。
引来了一堆的围观群众。
“二叔也真奇怪,明明平日都不做轿撵的,怎么监了国就娇气起来了。”
嘉兴也在人群当中,忍不住发出一声吐槽。
旁边的陆林帮她挡着旁边的人,省得她被路人挤到了。
“你说我爷爷究竟在想什么啊,我爹明明什么都没做错,为何忽然撤了他的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