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啊桑。”
年迈的父母天天在佛祖面前烧香磕头,祈求平安,他们还不顾大家的反对,主动到寺院里去背经,绕着寺院的围墙一圈又一圈的转,每转一圈都拿自己的脑袋在寺院门口的白塔上撞,三步一叩首,腰弯了,额头肿了,脚步蹒跚了……老人的善心感动了寺院的喇嘛,感动着前来烧香的信教群众,大家自发的加入到了背经的行列里来,像一条长龙蜿蜒在寺院的周围,随着人数的增多,转的圈子越来越大,从转寺院,发展到转山——人们在格桑父母的引领下绕着寺院所在的小山顺时针转动,一圈下来,花费了足足十一个小时,山不是很大,可转山的人们是三步一叩首用等身长头丈量了一遍。父母亲的双手磨破了,鲜血慢慢的渗出,手上沾满了血液和成的泥巴,身上背着三四十斤的经卷,眼里克制着夺眶而出的泪水……医生已经尽力了,神明保佑吧,保佑这个可怜的孩子吧,要是能拿我们的命换回格桑一条命的话,就让我们下地狱吧……
听到父母的话,两个姑娘的心好像被什么扎了一下,她们不忍心父母……哭了,女儿们都哭了。只要弟弟能早一天醒来,姐姐们做什么都愿意,陪着年迈的父母转山回来后,姐姐们来不及休息,再次赶到了医院,去守望昏迷的格桑,他还是沉睡着,没有任何苏醒的迹象……
父亲请来了当地寺院的大喇嘛,顾不得医院的规定,公开在病房里摆起了法场设起了经堂,诵经祈福。法号悠扬,低沉而又悲凉;铃铛声声,清脆但又不安。大喇嘛洪亮的诵经声沁人心脾,可叫不醒昏迷的格桑……对于老人的一片好意,谁又能说什么呢,他是格桑的父亲,他比桑。
“妈妈,我有一个办法,想和你商量,你还记得格桑是怎么生出来的吗?”雁南红肿的眼睛望着婆婆。
“记得,格桑命硬,他是不会有事的,孩子,有什么话你就说吧。”只要能让儿子醒过来,是什么办法都行。
“我们再找一口大锅,把格桑扣起来,然后杀红公鸡……”雁南把自己从格桑那里听来的关于自己出生时水库大坝上那个老阿妈的法子说了一遍。
“得亏你还记得,要不你就去试一试吧……”母亲揉着红肿的双眼,点头同意了。阿妈的眼睛都快哭瞎了,整天以泪洗面,七十多岁的人了,还能有什么盼头啊,只要儿子健康不比什么都强?
“妈,你同意了?”雁南扑倒在婆婆的怀中。
“我儿子现在是你男人,我有什么不同意的?”
雁南就想试一试,可到哪里去找那么大一口铁锅呢?刚出生时最多也就是两尺长,随便拿口大锅就能将他扣住,可现在格桑是一个身高一米八二的成年人了,那里才有能把他扣住的大锅呢?就在雁南一筹莫展的时候,公司有个人出了这样一个主意,“在我们老家,遇上这样的事情是要招魂的……”于是,雁南大胆的就让这个人找人去给格桑“招魂”。医院里忙乎了半晚上,家里也忙乎了半晚上,那个女人在那里念念有词,上窜下跳的,一会儿烧纸敬神,一会儿又长又跳的,一会儿又要别人应她的声。
“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显神灵,各路大神齐请到,今i显灵在堂前,大鬼小鬼让开路,家亲神灵听我令,速把魂灵附上身……”
“格桑,回家来——”
“来了——”别人附和道。
“格桑,冷了回家穿衣服来——”
“来了——”
“格桑,饿了回家吃饭来——”
“来了——”
“格桑,大门没开就从窗户进来——”
“来了——”
“格桑,白天不来了晚上回来——”
“来了——”
父母亲觉得很好笑,这么叫上几声格桑就能好过来吗?眼看锅里的两个红枣游到了一起,那个女人就说,“格桑的魂魄归壳了。”临走,带走了所有摆出来敬献神明的五十几个馒头,以及十六尺六寸红布,四斤白糖,四斤红糖,布鞋一双,手套一双,衣服一件,裤子一条,白酒两瓶,纯白公鸡一只,大红公鸡一只,各se纸张若干,现金一千元……比起寺院的喇嘛,这个女人哪里来是给格桑治病的,简直就当成了“捞稻草”,也许,这就是宗教和迷信的区别吧。
格桑还是昏睡着,没有一点儿苏醒的迹象。家里人都快熬不住了,一个个面黄肌瘦,憔悴不堪。家里有一个病人,所有人都不会轻松的,[**]上的折磨,jing神上的煎熬。格桑一家基本上和笑声告别了,眉头紧锁,表情痛苦,脚步匆匆……
一个多月后的一个早晨,雁南发现格桑的眼睛睁开了一条小缝,在她为丈夫擦脸的时候,格桑的眼睛分明是动了一下的,她很兴奋,她再也不去找医生了,自己一个人知道就行了,格桑是她的丈夫,她最想一个人独享这种喜悦。真的动了,格桑的眼睛睁开了,他的眼睛睁开了……雁南大叫,拍着手大叫,“格桑醒了,格桑醒了!”
是的,格桑真的醒了,他的眼睛睁开了。
全家人都高兴的围在格桑的病床前,高兴的泪水再次流下,佛祖显灵了,格桑醒了。
然而,他不认识所有的人了,嘴里依依呀呀的说着话,谁也听不懂他在说什么。藏民听不懂,汉人也听不懂。
医院马上把这一好消息汇报给了马书记。
很快,首都的曹教授给医院打来了电话。
还好,格桑没有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