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三个儿子发了压岁钱,一家人热热闹闹的过了年,天气也渐渐暖和起来,常顾他们下水操练了几回,海匪倭寇却全没有影子,沿海难得过了个清净的春天。不料刚入夏,就从京里传来了惊天消息:皇上于五月十一日驾崩,太子已经在灵前即位!
皇上,现在该称先帝了,先帝今年不过才四十四岁,正是壮年,虽然身体算不得顶好,时有小病小痛,却没人料到他会这么突然就病逝。明姜不担忧别的,只担忧祖父:“祖父上了年纪,突闻噩耗,不知他受不受得住。”祖父和先帝师生君臣都极为相得,明姜真怕祖父伤痛致疾。
果不其然,她因为不放心,特意遣了人过去送东西,顺便看望两位老人,结果下人回来就报说,严家老太爷突闻噩耗,当下就几乎没站稳,缓过神来就要进京去,众人好歹劝着缓了缓,却不料老人第二日就病倒在床,起不来了。
明姜吓得不行,赶忙收拾东西就要回平江,常顾这里离不开,两个孩子还要上学,明姜就把孩子们都留在家里,让蝉儿和蛛儿帮乳母看着海哥儿,她自己带着下人回平江去探病。
乍一见到祖父的时候,明姜的眼泪直接就掉下来了,祖父虽已年过古稀,可这些年回到平江,生活的惬意舒适,除了须发皆白,面容却还保养的不错,谁知这次回来,祖父神智昏昏不说,面上也多了许多斑点和沟壑,似乎一下子就老了十多岁。
刘氏拍拍明姜的手安慰:“人老了就是这样,别哭,大夫说了,你祖父就是一时急痛攻心,养养也就好了。”
明姜跟着祖母出去,避着祖父问道:“祖母可是又哄我,若是无碍,为甚大哥他们重新漆了寿材?”她一回来就听王令婉说了,所以心里越发受不住。
“这是我的意思,一则寿材放久了,总要重新漆一漆有备无患,二来也是冲一冲的意思,你呀,别多想。”刘氏走路颤巍巍的,却还在安慰孙女。
明姜终于发现祖母也苍老了许多,就搀着她到榻上坐,然后蹲坐在她脚边,将头靠在祖母的膝盖上,说道:“是孙女不孝,孙女这回不走了,就留在家里给祖父侍疾。”
刘氏将手放在明姜的脖颈处,笑道:“又说傻话,你不走了,家里的孩子们怎么办?连孙女婿也不顾了?回来看看就行了,你祖父知道你回来看他,心里欢喜,很快就会好起来的,放心。”
刘氏所料不错,严景安自昏沉中醒转,看见长孙和孙女都在床前侍疾,心中颇感安慰,又嘱咐不叫他们把消息传出去告诉几个儿子:“山长水远,往来不便,别惊吓他们了,我无事。你二叔他们还要辅佐太子,太子刚登基,必定急需他们在旁,为国尽忠,就是向我尽孝了。”
严谦本来想写信出去,刘氏没准,说严景安如今情形看着还不是那么坏,就先别惊动了几个儿子,于是严谦也就没把消息送出去,当下就回道:“祖父放心,孙儿还没写信给父亲和两位叔叔,您安心养病。”
严景安欣慰点头,又养了几天,精神渐好,就催着明姜回去:“把丈夫孩子都扔在家里像什么话?祖父年纪大了,有些病痛也是寻常,你还能次次都回来?回去吧,好好过你们的日子,祖父无事。”
明姜不肯,又赖了两天,最后连刘氏都上阵催她回去:“旁的好说,海哥儿还小,必定整日哭闹找你,快回去吧。”明姜听见这么说,也想念孩子们,看着祖父确实好了许多,终于听话的回了宁波。
此后严景安渐渐痊愈,只是腰板再不如病前挺拔,精神也短了许多,再不能跟严谦下地了。他病中无事,思索良久,心想总要给长孙铺一条康庄大道,就把严谦找来,让他把江南遍植棉麻少种稻谷的现状好好写一写,然后又把应对之策,以及这几年发现的能提高产量的方法都写成条陈。
等严谦写好之后,他拿来略一修改,就把这封厚厚的条陈送到了江苏巡抚那里。严景安刚回乡的时候,江苏巡抚还是李泽,不过李泽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在严景安回来后不久,就致仕回湖州了,且已在一年前病逝。如今的江苏巡抚也是熟人,正是出身于竹林书院的刘安。
刘安正在壮年,又仕途顺遂,心中必有凌云之志,严景安相信,他一定会对这个条陈感兴趣的。果然这封条陈送出不久,刘安就亲自到平江严家拜访,先是探严景安的病,又请严谦陪同,回去竹林书院游览了一回,还亲笔写了一副楹联,给严谦挂在讲堂门口,劝说学子向学。
此后延请严谦为顾问,凡有农事相关议题都要寻他请教,并听从他的建议,在江宁的屯田里按严谦的方法种植稻谷,以产量说话,鼓励百姓多种稻谷。
及至后来,严谦的名气越来越大,连浙江巡抚萧华都把他请来商讨农事,明姜听说以后感叹:“不愧是祖父,知道如何才能打动这些封疆大吏。”江南粮食产量一年不如一年,朝廷早已经就此事问诘,可是地方官员都拿不出有效的办法,此时严景安把严谦推出来,自然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元景十六年就在这充满希望的气氛中过去了,过完年新帝正式改元,年号延兴,并在年后开衙办公时封詹事府詹事严仁正为户部左侍郎,同时升了严诚做侍读学士,严家在这轮变动中,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反而稳步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