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青春校园>海上长城>299 中途岛之临阵磨刀

在珍珠港的短暂三天时间里,海抗军的做着最后的准备。请记住本站的网址:。

李广最关心的是自由龙号的战斗力。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有足够的话语权,必须有强大的战斗力。海唐国,海抗军要想说话响亮,底气必须有。底气就在于战斗力和战绩。

除了去医院拜访一下老朋友哈尔西中将(刚刚获得升迁。)李广在珍珠港的时间,几乎全是跑来跑去的协调训练,协调装备。

珍珠港没有改进型号p40战机。因此自由龙号上还是保持十八架p40战斗机。

美国的工业够强大,但是战机毕竟不是菜刀,大量的装备也是需要时间的。海抗军在美国订购的战机,据说到十月份才能够交货。而罗斯福总统已经答应的一百架战机,也才交货了五十架。现在袁晔,堂堂的一国总理,呆在美国的主要原因其实就是催缴战机,催缴高炮,催缴雷达。

其实不仅仅是海唐国,最近英国人也比较着急。美国总不能不装备自己的军队吧?

即便是如此,美军也面临战机不足,约克城号上的战机,有一部分就是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回美国本土维修时留在珍珠港的,其实连大黄蜂号航母和企业号航母上也补充的有萨拉托加号航母上的战机。而中途岛也调用了一部分萨拉托加号航母的战机。

即便如此,尼米兹却很大方,提供了珍珠港仅有的六架最先进的pdf鱼雷机。

这可是新型号,比起美军使用的tbd鱼雷机性能提高不是一点半点。更重要的是,这款鱼雷机本身的名号就是鱼雷俯冲轰炸机,不仅仅能水平投放鱼雷,本身就设计有减速板。可以当俯冲轰炸机使用。这可是二战中最先进的鱼雷轰炸机。

后来,李广才知道。美军不是大方,而是这款最先进的鱼雷机,刚刚交付美国海军,整个美军在珍珠港也就这么六架。美军飞行员不熟悉,这才给了海抗军使用。

(史实,这六架鱼雷机参加了中途岛战役,但是没有起到作用,其中五架被击落,一架降落时坠毁。)自由龙号因此战机的数量达到了四十二架。

李广当即就下令选出几个飞行员开始训练。在珊瑚海海战中立功的邵傅玄被任命为鱼雷机小队的队长。时间紧迫。只有三四天,此时训练也只能是临阵磨刀。

本来李广还想弄几架俯冲轰炸机,但是美军在中途岛的战机也是七拼八凑,尼米兹上将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只能给海抗军调配了这六架鱼雷轰炸机。

在太平洋战争的初期。美国海军使用的三种主要战机:f4f野猫,bd鱼雷机。这三种战机中。f4f野猫不是日军零式战机的对手。tbd鱼雷机比不过日军九七式舰攻。sbd的性能比起日军的九九式舰爆要胜出一筹。

而tbf鱼雷机的装备,使得美军在鱼雷机方面完全的超过了日军一个层次。无论是性能还是防护都远远的超出对手。这款鱼雷机可以携带一枚九百多公斤的航空鱼雷,也可以携带四枚227公斤炸弹。而且这款轰炸机有一个硕大的机舱,可以把鱼雷或者炸弹全部装到机舱中,而不是像日军的九七式舰攻那样,在外部挂架上携带鱼雷。

这一点相当重要。减少了战机飞行时的阻力,使得tbf鱼雷机的速度可以达到四百四十二公里,几乎可以和一些稍微落后的战斗机相比。加上其坚固的结构,飞行员的生存能力大大加强。而其装备的五挺机枪更使得其即使碰上日军的战机。也有着相当的生存能力。

具备了这么多优点,tbf鱼雷机也有着一项大“毛病”--太重了。起飞重量超过八吨,空载重量也将近五吨。这个重量已经超出了自由龙号的设备能力,对于自由龙号上的战机降落阻拦索装置是个极大的考验。

美国的工业极其可怕,半年多时间,一款新的战机就开始装备军队。要知道这款战机的试飞和珍珠港事件爆发时同一天。

看看海抗军的鱼雷定型就知道一款武器的研发难度了。海抗军的鱼雷在有参照,可以山寨的情况下,花费了四五年的时间。而海抗军的坦克,几乎成了李广的心病,已经砸进去上千万美金,但是生产出来的坦克到目前为止质量和数量还都达不到满意。

在这一点上,日本和美国根本就不再一个层次上。日军四零年零式战机定型,但是到了四二年,整个海军装备的零式战机还不到五百架。

只要给美国人时间,日军就会被美国以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优势压的喘不过气来。

美军提供给海抗军的战机还有一架b17战略轰炸机。这是李广再三要求才获得的。这种昂贵的战机,在珍珠港在中途岛总共只有两个中队,十七架。中高空水平轰炸,美国飞行员的水准不成,海抗军的水平也不成。

只有拿出海抗军的杀手锏--灵巧炸弹。才有可能在这场世纪之战,倾国之战中发挥出海抗军的优势。

为了打赢这一战,李广下了血本,拿出了仅有的四枚大杀器--二代灵巧炸弹。

这种灵巧炸弹,本身的弹头仍然是七百多公斤重量的穿甲弹(海唐国不会造重磅穿甲弹),为了扩大威力,又在后面加装了一节,增加了装药五百多公斤。使得这枚炸弹的总装药量达到了近七百公斤,威力之大,令人咋舌。

不过二代灵巧炸弹因此也足够分量,总重超过一吨半。一架b17最多携带五枚,其他的中型轰炸机能携带一枚就不错了。这正是李广花了大


状态提示:299 中途岛之临阵磨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