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野战营营长鲍刚报告,距离丘陵隘口的最近的城镇甘达拉。请使用访问本站。现在已经空了,意大利军队已经撤离。
甘达拉距离海抗军据守的隘口足足四十公里,同样的位于亚丁湾沿海。海抗军如果想向内陆进攻,必须占领此处。
参谋胡博丰也通过询问当地懂英语的黑人土著搞到了不少消息,验证了鲍刚的情报。这个港口小城市甘达拉本来就只有一百多个意大利士兵驻守,在上午经过了短暂的一场“战斗”,已经仓惶撤退。
来自空军的侦查也同样的证明了这一点。
这个消息对于海抗军来说,有好有坏,总体来说算是一个好消息。不过这个好消息搞得李广有些莫名其妙,实在难以猜度意军是怎么想的。按照两栖登陆战的教科书描述,意军应该在第一时间发起进攻,把海抗军的登陆点占领这才是正道。但是意大利人不按照套路出牌,竟然不是进攻而是撤退,实在是不可思议。
意军的行为简直是在帮助海抗军。甘达拉的港口虽然被海抗军炸的不成样子,但是勉强可以使用。要知道董刚到达的两个步兵连,除了重机枪和迫击炮勉强可以称作重武器,根本就没有火炮。
这个小小的港口对于海抗军实在太重要了,占领此处,重武器和弹药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输送。
退一步讲,海抗军如果撤退的话,有了这个小小的港口也会迅捷的多。
伴随着有利的一面,当然也有不利的一方面。
海抗军现在据守的这个三角形地带,面积不大,纵深不过三五公里,宽度也在二十公里以内,防守容易,卡死了隘口基本上就算安全。
但是意军的撤退,造成了海抗军的控制面积加大。下一个必守或者说必攻之处位于五十多公里之外的山区。那里已经被意大利军牢牢的掌控。根据当地人的描述,那里至少有一千名意大利军队,而且还有坚固的工事。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这样的情势就有些令李广挠头了。
眼前的情形,等于是海抗军控制了第一道丘陵,而意大利军控制了第二道丘陵。两道丘陵之间,南北四十多公里,东西三十多公里的戈壁沙漠就成了战场。
如果战场有公平的话,这也算表面上的公平。但是问题在于甘达拉这个港口小镇正处于这个区域,海抗军的补给线时刻受到威胁。
而且还有一点对海抗军极为不利的,如果海抗军要控制这个区域,总计两千人的陆军好像兵力不足。要知道隘口虽然是主战场,但是戈壁丘陵中间的小路数不胜数,步兵也是可以轻易渗透的,四十公里的战线想维持下去,是需要庞大的兵力的。
权衡半天,李广还是下定决心扩展占领区。海抗军目前控制的三角形区域实在太小,从丘陵到海边才三四公里,所谓的战略纵深一点没有。假如意大利人大举进攻,只要拿下了丘陵隘口,海抗军就只好跳海了。
战场上的对手,双方只要不出昏招,指挥官的选择几乎都是一样的。正所谓敌之要点,我之重点。比如现在李广所能采取的作战方案就是必须拿下意大利军驻守的第二道丘陵隘口,扩大战略纵深。
而意大利人所能采取的战斗方案,也只能是死守丘陵隘口,等待大军集结。然后重新夺回瓜达富伊角,切断海抗军的补给,拿下海抗军的死守的隘口,把海抗军赶下大海。
军务紧急,鲍刚立刻派出一个步兵连进驻了甘达拉,控制港口。迈出这一步,海抗军的兵力再次紧张。一个步兵连据守第一隘口,一个步兵连据守甘达拉。
海抗军的参谋们,打仗或许尚有不足,但是安排后续部队的增援,以及物资增援甚至战场侦察都是相当合格的。
尽管如此,李广一点也不轻松,要想保住太平洋号,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一则需要调集人手对战舰进行维修,二则海抗军的空军力量也必须加强,三来海军力量也必须加强。四者,陆军估计得加派部队,计划中的两千部队怕是难以抵挡意大利方面的全力进攻。
第一件事情倒是不算困难,袁然带领的打捞队在西非海岸正为维西法国所属的海军打捞舰艇。调动的话仅仅需要十天就能到达亚丁湾,而且在锡兰的唐港,海抗军也有一个船舶维修的小组,估计四五天后也能到达亚丁湾。这件事情的安排虽然周折颇大,倒是不算难。
第二件事情,就比较麻烦了。空军飞行员,在也门的人手不缺,但是战机却是严重缺乏,本来水上飞机加上战斗力和运输机总共四十八架,可是经此一战,还能投入战斗的不过二十架(有三架水上飞机还在唐港做jing戒任务。)。李广在美国订购的飞机不少,而且现在就能交货的数量已经近百架。但问题在于运输。
当初海抗军移师唐港,动用十多条商船,也才搭载了三十六架战机。随后的一个多月,几趟商船往来才运来了十二架战斗机。
战斗机这东西不像武器弹药,虽然轻的很,但是很是占用商船的空间,转运很是麻烦。
因此,李广在安排郑学昌回石像岛的同时,下令黄中华担任在建的轻型航母--ziyou龙号舰长。
黄中华可是李广最为重视的一个海军军官,而且跟随李广的时间最长。在海抗军中,黄中华最为另类,也最郁闷,他升职升的不慢,但是一直捞不到打仗的机会。
从鸟粪船,带皮卡号,再到pc号,霸下号,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