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陵,腊月初八,天干冷。
这日,宫里的节日氛围很是不错,熬了腊八粥,分予了上下宫里人,粥香缭绕。
这是个喜庆的日子。菊园里这日的冬菊也开的正好,白花红芯,繁花似锦。
朱砂一早就听到了宫人说过了,因此便极有好大的兴致。
想了想,她还是在信纸上写下了那几句:
‘听宫人说,宫里的冬菊开得正好,我正要与母亲一同前去看看。
东陵的这几时节,也没个什么花树可看的,想来你那儿也是如此。
今日已是腊八,不知你是否喝了腊八粥?’
朱砂面皮子薄,再说不出其他的话来,更别说什么其他煽情的话。就收了信纸,让若梨拿着出去了。
她又拿起了那几张捻得起了毛边的信纸,看了又看,总觉得那上面的几言几语怎么也看不够,又想从那上面看出些什么来。
‘……明日怕是极冷的,我不在身边,你多穿戴些衣服罢,保暖。’
‘……别总是到处乱跑的,宫里的规矩众多,小心对付。’
‘……我这儿一切安好,勿念。你近日可好?’
‘………………’
朱砂又将那信纸翻来覆去的拿来看,那上面的字体一如往昔,那般的清隽怡人。
‘冬十二。’
‘冬十九。’
朱砂忽然在信封的反面右下角落里发现了这极是隐蔽的几个小字。且每张信封上都有这样的日期。
真是起了怪了,那信中不是已写下了日期么?
为何又要在外头再写一遍。
“公主,正阳宫那边过来回复说,已经准备好了。”李嬷嬷在门外低声道。
朱砂来不及多想,只好先将信纸收好,“我知晓了。”
………………
正阳宫。
“母后今日状态如何?还是一直未曾言语么?”朱砂捏了捏瘫在轿撵上王菱箐的手,那手丝毫气力也不曾有,软趴趴的。
张嬷嬷仔仔细细地吩咐了镜花水月诸多事宜后,喊了声‘起轿’,然后跟在朱砂的的身后。
朱砂和张嬷嬷她们是一块步行的,她们说的话语声极低,故而仅供两人可听见。
张嬷嬷叹着气道:“那倒不是。娘娘还是有说过话的,但……大都很是孩童气。很多事儿都不大懂了……”极容易被人坑骗。
“……那,先不说这个了。太医呢,有没有说过母后的手脚是否还能好?”朱砂拢了拢身上的斗篷,手捧着汤婆子,蹙了蹙眉。
朱砂始终是很在意她母后的手脚是否还能痊愈一事。她不想看见母后会因行动不便遭人背后议论。
赵铭右对外宣称说是自己手下人乱用私刑,他不曾晓得。
总之赵铭右是将此事的锅甩得远远的,撇得不要太干净。
“太医表示,娘娘的手脚筋当时已被挑断,如今好些日子都过去了,筋和血肉都长在了一块。他们……没那个把握,也没那方面的经验。”
那就是没办法了。
“整个太医院就没个人可会的么?”朱砂自嘲般的自说自的,也没再奢求什么回答。
“那倒也不是,周太医说凡间有一江湖神医,擅用刀子针线给人医治。说是先在伤患处剖一口子,然后……”
朱砂细细聆听完后,皱着眉头道,“这……也太过逆天,那被医治的人岂不是得被痛死?”
这又是剖,又是缝的。这治人哪儿是有那缝衣那么简单的。
听着感觉并不是那么地靠谱,她很是不放心。
只怕人还没治好,就先因疼痛难忍,命就丢在半途中了。
只听张嬷嬷又道:“他那手里有一种药,外头传说叫麻醉药。说是用了那药后,人就感觉不到疼痛了。”
“若是真有那么神奇,倒是可一试……”
“可那人,来去无踪,神秘得很,不是有钱就能请到的。”张嬷嬷惋惜地说出了这么一个事实。
朱砂不以为然,只要那人还在人世,那她便还是有机会的。
哪怕希望薄弱,她也要同它一试,不肯轻易认输。
远远的,一阵清香飘出,萦绕在朱砂鼻尖,“这是什么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