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国公、是为何患了重病?”
“总兵大人就是在大同被邪气入侵,才遭了此次劫难。”
好端端的人,就搞了个祭祀仪式怎么就重病不治了?李振新被这事弄得,有点不知所措。莫非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数?
姜镶重病的消息,既突然,又重大。他的遗言意思很明确,其势力以后将由姜家二公子接手,并直接并入西北军政府体系。
“别山、你得去一趟大同!一方面是探望姜老将军的病情,同时也和晋军体系沟通一下,为之后的两军合流打好基础。”
“王爷、若是晋军问今后该如何安置其部众,吾当如何回复?”
“山西民事、按军政府已有的章程进行统合,原有的官员留任一半,剩下的人按原有的级别分流到其它省份。军队方面,吾将保举姜振宇为第八军司令,其部下人马扩编为三个师,六到七万人,兵将待遇按我第四集团军主战部队来,军费、饷银、装备由军政府统一发放。”
“哪我军是否,插手晋军改编事宜?”
“肯定要插手、第八军三个师,老晋军占一个师的名额、新晋军占一个师的名额、同时还要新招一个师的新兵。晋军原有军将,老弱要进行转业安置,务必要保障军队的战斗力。”
相对来说晋军的改编会容易一些,他们与李振新所部,联系紧密,军中还有不少将领是在讲武堂正式上过学的。最重要的是姜振宇带的新军,基本上就是兴平军的翻版,他们的战斗力已经得到了实战的证明,这些基础会让之后的改编顺利不少。
张同敞去大同后没几天,就传来了消息。姜镶病亡,姜二公子正式继承了老爹的家底,成为了晋军新主人。
老张这时候,就必须得留在大同,来主持山西改制的工作了。这种工作,千头万绪,非常的复杂和麻烦。实话说并不比,光复一个省轻松。处理起来,极为考验主事人的智慧和耐心。
好在山西的文武,对西北军政府并不排斥,他们从内心深处来说,还是乐意接受这次改制的。尤其是军队系统,改制后的待遇要比姜镶时期提高了不少,当然了以后的规矩也增加了不少。
当山西正在大刀阔斧的进行改制的时候,全国的战局也明朗起来。
肖正南带着116师入湖之后,湖广的战局,开始变得对明军有利起来。
进攻武昌、汉阳的战事一开启,清军主帅孟乔芳,立刻做蜡。之前他还有余力照顾到湖南的战事,武昌和长沙两城的清军可以互相照应,守望相助。
但现在只能各自为战,独立支撑战局。
十月中旬的时候,汉阳、武昌相继失守,紧接着,岳阳、衡阳、长沙也先后被明军攻破。损兵失城的孟乔芳、鳌拜等人只得带着残兵败将,退到江西境内,在那一带设防,防止明军继续东进。
基本光复湖广之后,这一轮的战略大反攻,算是告一段落。无论是李振新的第四集团军,还是李定国、刘文秀所部,都要进行战略休整。半年多的战事打下来,部队的伤亡和损耗都比较大,新光复的地域也需要消化,短时间内,大家都不想再打大的进攻性战役。
若是纯粹看表面情况,今年的形势,对大明来说,可是一片大好。明军光复了山西、河南、湖南、湖北四个大省。目前的实际控制地域已然超过满清。这个时候,说大明已经中兴,似乎并不为过,起码和南宋相比,西明似乎只强不弱。
当然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大明的实际情况并没有看到的这样好。明眼人都知道,眼下的大明情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内部军阀林立,朝廷政令不出重庆府,皇帝只是傀儡。更严重的是,还有超级军头的存在,实际来说大明似乎已经名存实亡。
南宋的中兴将领们,虽然也是军头,但他们的独立性并不强。除了川陕的吴氏兄弟,其它各部对中央朝廷的依赖都非常强。韩世忠是因为宋高宗的大力支持,才建了一支强军。岳家军,也是半个中央系,不然宋高宗和秦桧等人也没那么大的胆子,直接向他们的主将下手。其他的人,就更别提了,他们面对朝廷,根本没有还手的能力。
而大明的这些军头,他们的军队和朝廷基本上没任何关系。李振新是自己拉起来的队伍,夔东和西营之前甚至是大明的敌人。唯一受过朝廷恩惠的,可能也就是吴三桂的关宁军,但这支人马脑后的反骨更强,纯粹是喂不熟的白眼狼。
“密之、你帮吾起草一封信,给大明各部的军门送过去。让他们在十一月底之前赶到武昌,开一个国事大会,共同商议国朝中兴的大计。”
“王爷、此信当以何名义发往各部?”
“就以吾的名义吧,就说吾准备在武昌召集一次国事委员会正式会议,让他们参加。对了还得给重庆的吴阁部写一封信,让他尽快到洛阳来,与吾通个气,给这次国事会议定个基调。”
“陛下那儿,是否也通个气?”
“这事自然,若是陛下愿意,也可以派人到洛阳来,与我商议一下武昌会议的内容。”
召开武昌会议,是李振新考虑很多日的计划。必须要在全面收复国土之前,把以后的事解决清楚。
靠一次大会,想要解决根本问题,显然是不可能的。以后的事,肯定是麻烦无比,但起码可以展现出李振新想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内部纷争的诚意。不到万不得已,还是要尽可能的避免打内战